破解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密码

时间:2022-07-23 02:02:01

破解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密码

【摘要】究竟做现代文阅读题有什么秘诀呢?通向成功之路的密码又是什么呢?于此,我尝试用《孙子兵法》探求做现代文阅读题秘诀、破解其中的密码,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做到知已与知彼的统一、奇与正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又注意运用考场阅读技法,让我们的考生打开中考的胜利之门。

【关键词】孙子兵法 积累 阅读 统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250-02

现代文阅读能力是体现语文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从近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数比例可见一斑。许多学生在考试时现代文阅读失分惨重。究竟做现代文阅读题有什么秘诀呢?通向成功之路的密码又是什么呢?于此,我尝试用《孙子兵法》探求做现代文阅读题秘诀、破解其中的密码。

一、密码:知已与知彼的统一

(一)吃透考纲

中考阅读命题是有依据的,这依据主要为《语文课程标准》。近几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考查都遵循了"稳中有变,变中求进"的命题原则,但万变不离其宗,在试题设计的理念与考点的设置上,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考查学生阅读的能力。我们只有切透"标准"和要求,有的放矢,才能使中考复习减少盲目性。

(二)把握题型

综观近几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整体感知型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是阅读作品解答其他其它考题的基础。

(2)品味赏析型

广东中考大纲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是中考的必考内容。这类型题是历年来的中考重点。

(3)评价感悟型

评价感悟型就是要求考生在阅读文章之后,就某一话题或整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启发等。这类题,是综合鉴赏评价题。

二、密码:奇与正的统一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不是靠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的,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在长期不断的阅读积累中提高。兵法曰: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珠海教研员容理诚老师曾经说过:"所有的方法对于积累来说,都是雕虫小技。"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而阅读正是积累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课堂阅读教学要把语文积累当作课堂教学的一项常规,在课内保证一定的朗读和阅读时间,让学生接受规范语言、优美语言的感染熏陶,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精华语言,积累写作范式。

另一方面,阅读教学还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除了每周可开设1-2节阅读课,把"泛阅读"课程化之外,还应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举办校园读书节、师生读书沙龙,开展读书征文竞赛,编辑读书随笔专刊,百题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这些都是丰富语文积累的关键。

在阅读教学中,所谓的"奇正相生",要求注重课堂内外相结合。以课内阅读教学是正,课外阅读活动为奇。总之,奇正相生作为规律,在教学中不可偏废。

三、密码:知与行的统一

(一)全与偏的统一

据统计,不少学生在回答阅读问题时,往往是摘抄原文,不去整合、提炼、概括,抄写的文字很多,就是答不到点子上,得不到理想的分数。有的学生对考文泛泛而读,其结果整体感知也只能囫囵吞枣,答题的正确率大大下降。还有的学生做阅读题,不是先通篇阅读,全局在胸,而是先看题目,根据问题与题目在文中找答案,做一题,找一题,做到最后也没有整体感知,导致失分惨重。

针对这些现象,联系《孙子兵法》 "无所不备", "无所不寡", 两者应是统一的,我们应该追求万全的同时,抓住主次、分清主次、重点开拓。我们应该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其语言文字势必"环拱"于中心,其设置的问题离不开中心。

(二)迂与直的统一

孙子讲的"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表面上是走远路,实际上是走近路。"迂直之计"亦适用于品味赏析的题型。例如:中考现代文阅读王雁写的《鼓神》第3题: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A句:卖弄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孤立起来分析,"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脱离文本,很可能有悖于文意。细读文本,我们感悟到:鼓神身上蕴藏着的黄土高原的豪气,随鼓声而进发,展示着人类进取的力量和立地顶天的精神,震人魂魄,使人受到极大的鼓舞。有了这样的感悟,"卖"、"逞" 、"不可一世"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从正面衬托了鼓神。

文章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生命体,我们必须从整体结构出发,进行阅读,即不要把字、词、句、段、篇各个孤立起来,而应围绕文章中心有机地联结起来,从整体结构去认识。

(三)文与我的统一

孙子说,"胜可知而不可为"。评价感悟是个性化阅读的充分体现。它依赖于考生的生活积累,依赖于阅读文本时的感情投入,例如中考阅读《不设防》的最后一小题,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作者却主张"不设防",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此题作答时,评价感悟可从正反面谈,但要做到文与我的统一。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生命去拥抱文本的生命,将文本读成自己精神的美丽倒影。

宋代的何去非博士说:"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高法而合法。"这才是理解《孙子兵法》,运用《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现代文阅读训练面广量大,任务繁重,但我们不能因此退却,而必须知难而进。让我们提高认识,树立信心,重在积累,讲究方法,灵活用法,"物物而不物于物",提高教学质量,力争打赢这场硬仗。

参考文献:

[1] 秦颖主编.《孙子兵法》.花城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2]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广东省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广东省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历史学习方法探究 下一篇:基于关联理论的广告翻译语用失误研究与广告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