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2-07-23 01:57:17

大学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摘要:大学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早期维护自身利益到占据了高等教育的一席之地,大学社团逐渐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发展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大。结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大学社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规范和促进大学社团的管理与发展,发挥大学社团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社团;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

“大学”(University)源自于拉丁文的社团“Universitas”一词。最早的大学其实是一种社团组织。十一世纪末,前往意大利博洛尼亚求学的欧洲各国学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按照不同的区域、国籍,自发组成“同乡会”(Nation),“同乡会”又相互组合,形成更大的区域性组织,这就是早期大学社团的雏形。自博洛尼亚大学诞生至今,走过了近千年岁月的大学社团早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早期维护自身利益到占据了高等教育的一席之地,社团的发展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大。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团的进一步繁荣,大学社团逐渐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被认为是锻炼与提升学生领导力、组织力和创新力的最佳方式。较之欧美大学我国社团建设起步晚,1904年京师大学堂抗俄铁血会算是中国成立的最早的学生社团了。起步晚、发展快的必然结果是导致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社团的发展,也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把握大学社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规范和促进大学社团的管理与发展,发挥大学社团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社团的涵义

2005年教育部关于《、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简而言之,大学社团是广大学生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学生团体,有着自己的章程,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其独特灵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广阔舞台,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团文化是大学生自己的文化,是融合了他们所感知的一切文化层面,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提炼,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大学社团不仅在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塑造健康的学生人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卓有成效,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还在有效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繁荣校园文化、传承特色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社团文化日益完善,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社团文化就没有完整的高等教育。

二、大学社团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历史的发展变迁赋予了大学社团不同的时代特征。我国社团建设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正处于爆发式发展状态中,规模不断扩大,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随着教育部对高校改革力度的加大,社团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很多热衷于组织与参加大学社团的学生而言,参加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增强了在校期间的归属感。据调查全国近八成的大学生参加过社团组织的活动。值得关注的是学生社团在满足广大学生成长、繁荣校园文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面临着组织管理困难、人员流失严重、个性特点缺失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社团的发展,也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一,校方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完全认可大学社团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社团在国外被看成是大学教育的最重要部分,在中国却被称为“第二课堂”。纵然大学社团是高校联系和组织广大学生的重要桥梁,社团活动可以让大部分人受益、多方面受益,这个“第二”还是充分说明了大学社团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从属地位。

第二,社团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作用。目前大学社团和社员数量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但是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却没有跟上,如:社团的申请注册、活动的登记审批、社员的离社手续及资料的存档存放等都缺乏健全统一的管理机制。

第三,社团发展规模不平衡,没有确实将大学社团作为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部分大学社团规模大、社员多、活动好、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发展空间很大;部分大学社团发展空间日益萎缩,失去吸引力、号召力,社员流失特别是高年级社员流失严重,面临着退出舞台的尴尬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学生参与度最高的大学社团是公益实践类社团,其次为体育户外类,偏冷门的是科技学术类、文化表演类社团。

三、大学社团的发展与解决对策

学生社团是高校要开展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总的来说,大学生社团发展趋势是积极向上的,成效也是卓著的。我们理性地分析目前大学社团的现状,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推动高校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目前大学社团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第一,大学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方应加以重视,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原密西根大学校长杜德斯达(Duderstadt)说,“当校友们被问及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什么,他们几乎从未提到过课堂……他们记得的是参加过的社团……”,这说明大学社团活动是能够长期改变学生、并被校友长期记忆的东西!而毕业三年后能留下的东西,才是大学教育能给学生最有价值的教育。由此可见,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方应加以重视,不断完善社团相关政策体系。各个高校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在政策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学生社团加以扶持。坚持社团发展数量与质量并行的原则,控制社团数量特别是控制同类社团的成立;坚持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并行;坚持指导老师和活动场所的配备保障。

第二,大学社团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校方应加以引导,发挥社团活动作用。一个优秀的大学社团,应该是具有活力、创新力和执行力的社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创新、完善和提高。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大学社团需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活动质量与科技含量,促进社团活动与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寓教于乐把社团建设成为兴趣爱好与专业技能、思想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阵地,积极引导社团从单一走向综合,从校园走向社会,发挥大学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大学社团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方式,校方应加以扶植,展示社团活力。纵观中外大学教育,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虽然主要来自于课堂教学,但是其组织领导、人际关系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则主要在课外活动中形成,如:公益类社团可以更好地培养品德;体育户外类社团可以强壮体魄培养吃苦和不怕失败的精神;表演艺术类社团可以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科技专业类社团可以探索个人兴趣和职业生涯。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课余生活,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树立了集体意识,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今后的成才就业都起着积极作用。大学社团只有不断进取,展现出时代特征与文化底蕴才能成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方式。

教育不始于课堂也不会止于课堂。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校园处处是培养,课堂内外皆学问。大学社团不仅连接学校与学生,更连接着整个社会。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校园文化、传承特色文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还引导大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成功就业。大学社团文化已经日益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毫不夸张地讲没有社团文化就没有完整的高等教育。随着社会对大学社团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大学社团必将以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在高校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发挥大学社团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红 唐锐.大学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青年探索,2010(4):50―54.

[2] 纪庆军.高校大学生社团现状分析与建设[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6):20―23.

[3]黄幸然.论高校社团文化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探析[J].科教纵横,2012(9):311―312.

[4] 焦 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13(2):223―224.

上一篇:芬兰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探析 下一篇:试论教育培训机构危机管理与品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