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新组合对粗缩病的抗性研究

时间:2022-07-23 01:37:19

6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新组合对粗缩病的抗性研究

摘要:选用6个稳定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田间鉴定其抗粗缩病能力。结果表明:来自PN78599系的自交系抗性最好,黄改系与Reid系次之,杂交新组合的抗性与亲本抗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粗缩病;抗性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9-0110-03

粗缩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生长的病毒病,但利用药物防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病的危害,采用调整播期的方法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多不便,而提高杂交种的抗病性是最根本有效的方法。本试验拟分别鉴定亲本与杂交种的抗病性,探索亲本及其杂交组合抗病遗传规律,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选用本单位选育的6个不同类群的稳定自交系,依次编号,其中1、4号为改良PN78599系材料,2、5号为改良Reid系材料,3、6号为改良黄改系材料,及其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杂交组合9个,共计15个材料。1.2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2年5~9月在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农场进行, 采用自然接种法,试验地四周紧靠麦田,灰飞虱虫源丰富。5月21日播种,种子不包衣,不撒毒砂防治地下害虫,小区面积为6 m×2.4 m=14.4 m2,行距0.60 m,株距0.24 m,单粒穴播,重复2次,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高产大田。于6月12日调查虫量,灰飞虱平均8.5头/株。在灌浆期进行抗病性调查,调查中间2行株高,划分病级,并计算病情指数,依据病情指数得出材料的抗病性。根据苗洪芹等[1]提出的病级划分标准划分病级:0级,健株;1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4/5左右;2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2/3左右;3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1/2左右;4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1/3左右,整株显症或提前枯死。

病情指数=[∑(植株各级病株数×相应级别)/(总株数×最高级别)]×100

抗病性划分:高抗(HR),病情指数0~10.0;抗(R),10.1~30.0;中抗 (MR),30.1~50.0;感(S),50.1~70.0;高感(HS) >70.0[2]。

2结果与分析

2.1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

由表1可知,自交系1、4号抗性最好,达到高抗、抗的水平,2、3号自交系抗性次之, 5、6号抗性较差,为高感、感。有些研究认为PN78599类群抗性最好,塘四平头类群抗性次之,改良Reid类群最差,本试验选取6个自交系材料在粗缩病抗性方面大致符合该研究的结论。2号为改良Reid材料,为Reid材料与一国外种质杂交又回交得到的自交系,其抗性达到中抗水平,结合2号自交系原始亲本的田间表现,认为回交改良显著提高了其自交系的抗性。

2.2杂交组合对粗缩病的抗性

由表2可知,不同杂交组合间的病情指数差异显著,没有高抗组合,组合1×4与3×4的抗性最好,达到抗的水平。但1号与4号同属PN78599群,系内杂交虽然抗病性最好,但杂交优势小,没有实际的生产意义。3号与4号杂交也

达到了抗的水平,3号为黄改系,4号为PN78599系,系间杂交有可能发现杂交优势比较强的组合, 2×6、3×6组合抗性较差,2×5、3×5组合抗性最差。

2.3亲本及其杂交组合的病情指数

由表3可见,在亲本抗病性的各种杂交组合方式中,HR×R、HR×HS、HR×S、MR×R组合抗病性均能达到MR或R,无感病组合出现;MR×HS、MR×S组合表现为HS或S。在组配的所有组合中,组合的病情指数全部介于双亲之间,没有超亲现象出现。针对双亲平均抗病指数(X)对杂交种抗病指数(Y)做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0.617X+12.48 (R2=0.929)。

3讨论

3.1在粗缩病的抗性遗传方面,现已发现玉米每条染色体上都存在抗性位点,不同材料抗性位点存在位置不同,数量也不同。所以,玉米对粗缩病的抗性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亲本的抗性直接影响杂交种的抗性,使用高抗粗缩病亲本才能选育出高抗粗缩病的玉米品种。

3.2在抗粗缩病玉米新种质的选育方面,1、4号自交系为PN78599群自交系与含有热带血缘的种质杂交选育的新自交系,PN78599种质材料是一个重要的玉米抗粗缩病抗源,应充分利用其抗粗缩病强的优势,扩大范围选育,有可能选出高抗粗缩病玉米新种质。2号自交系为改良Reid自交系,是经3次轮回选择得到的自交系,通过田间观察,其抗性有明显提高,说明经过多代有目的的选择能够提高其抗性。

3.3在杂交组合的组配方面,由于抗粗缩病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所以亲本之一抗性必须达到抗或高抗,不能有高感亲本,才能培育出高抗粗缩病新组合。在育种过程中,也可以有目的地利用亲本的抗病指数组配杂交组合,预测杂交组合的抗病性。

3.4本试验仅选用了6个自交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粗缩病进行鉴定,若对抗病性强的1、4号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方面的研究,组配更多的杂交组合,有可能选育出抗病高产的新品种。另外,采用自然接种鉴定有其局限,不能排除灰飞虱种群的数量、带毒率、对不同玉米取食的趋向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以致玉米本身不能客观反映其真实抗病性。若要得到更准确的抗病结果,应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分批多次鉴定更能表现其真实的抗性。为消除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造成的影响,试验中采用的单粒播种及未防治地下害虫等方法影响了苗全,造成了试验误差。

参考文献:

[1]

苗洪芹,田兰芝,路银贵,等.简便易行的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J].植物保护,2005(6):87-89.

[2]薛林,陆虎华,彭长俊,等.玉米粗缩病改良新抗源T877的抗性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6):806-810.

上一篇:不同控释肥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雪松松针总黄酮醇提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