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错过韦斯·安德森

时间:2022-07-23 01:31:42

泛黄的褐色法兰绒套装,搭配白衬衫与一条深色领带,身上揣着铅笔头、橡皮擦的小部件儿,偶尔会再给你摆个不屑的Poker Face―韦斯・安德森就像从自己电影走出来的角色―闷骚中带点脱线。这份透着古怪天真的形象如今成了影迷心水,一以贯之的姿态,贯穿了他目前为止的七部电影,渗进每一块布景版与道具上。

中二先生大冒险

在安德森的电影里,反复出现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缺席的父亲形象、破灭的理想、失意的青春,看起来中二惆怅,却在复古色调包裹下显得熠熠生辉,呈现一份四两拨千金的妥帖与舒畅。你在他的电影中会试图印证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经验,而不需要挖空心思与导演深奥的哲思沟通。2010年在做《穿越大吉岭》的蓝光评论音轨时,安德森就说他不希望电影被披上某种意义上的“官方批注”,传达给观众的,应该是一种看电影的方式。就在上一部影片《月升王国》成为他最卖座的影片后,韦斯・安德森似乎却想冒一回险,对他的一成不变进行一次革命,因为连他自己都说:“我似乎一直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在安德森的新作 《布达佩斯大饭店》里,他收集了比以往更多的明星:拉尔夫・费因斯、蒂尔达・斯文顿、威廉・达福、艾德里安・布洛迪、裘德・洛等,还不能忘了他的老搭档比尔・莫瑞与欧文・威尔逊(甚至一度有传言说约翰尼・德普也会弃蒂姆・波顿而来),这让本片看起来更像一部商业大作。并且安德森使用了比以往更多的动态场景来增加大场面,倒叙式的线索也与他此前的叙事手法略有差别―安德森似乎在证明自己既能让商业味儿十足的明星变成独立怪咖,也具备生产工业流水线产品的能力。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虚构的剧情有一个真实的一战后历史背景,有点《混蛋》的大电影味道。事实上,安德森和昆汀本质上都是剑走偏锋的独立导演,拍的都是“迷影电影”(Indie Cinephile Set)。如果说昆汀代表的是录像厅时代的混小子;安德森则代表的是网络时代的技术宅―他可以冒险增加影片中的赌金与筹码,永远不变地还是他擅长的手艺活儿。从《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开始与安德森合作的摄影师罗伯特・约曼,便通晓这些手艺活儿,他帮助安德森玩转商业规则的同时仍然保持着作者趣味。比如独特的银幕画幅拍摄就是韦斯・安德森式最明显的标签,此次《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三个故事分别发生在不同年代,安德森索性就用了三种画幅来表现这种不同,20世纪30年代是1.33:1(也就是4:3,像《艺术家》致敬过的老电影都是这种画幅)、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前后,则分别是2.35:1与1.85:1(两者看起来近乎相同,区别是上下两边多出了一些黑边)。《布达佩斯大饭店》稳定的幕后制作还有执笔故事版的设计大师雨果・吉尼斯(在《天才一族》、《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都有贡献),杰西卡・海琪设计的Archer字体也是他电影里的另一大标签,让画面风格有了埃贡・席勒的影子。

反复出现的主题、增加的商业筹码、对制作不变的精益求精,韦斯・安德森是制片厂制度下的工程师,也是现代主义艺术中精准的艺术家。在变与不变的冒险中,既遵循自己的传统,也标新立异,让每个接触到他的人都为之着迷。

好莱坞与欧洲混血

为什么人人都爱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影迷眼中他是一个最了解自己胃口的导演,观众眼中他透着一股湿润的新鲜感,谈及他与昆汀有种怪异的形似,但安德森并没有在意自己的影迷身法。但要拜认师门,安德森的精神归宿与伍迪・艾伦其实颇为相似。二者都是流淌着欧洲血统的美国导演,一方面游离于好莱坞之外的欧罗巴趣味,同时也带着纽约客的知识分子气质。《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美德合制的影片,又选择柏林电影节开幕,不可不说是轻车熟路。你会发现,尽管本片是一部群星式的犯罪喜剧片,但与好莱坞式的《十一罗汉》相比,套路明显不同。古斯塔夫与零的逃亡,更像是《虎口脱险》或者《你逃我也逃》式的欧陆喜剧。零与阿加莎的两小无猜延续自《月升王国》,爱情线索亦是来自刘别谦导演的《街角商店》―同样发生在布达佩斯,主角詹姆斯和玛格丽特也是一对店员。

刘别谦是韦斯・安德森为数众多的欧洲祖师之一,展现肢体语言和着重于视觉效果的喜剧风格被称为“刘别谦笔触(Lubitsch Touch)”。安德森还受法国新浪潮影响颇深,《天才一族》效仿了《朱尔与吉姆》式的对白设置,他的终极导师雷诺阿则直接影响了所有安德森电影中的人物善恶,布努埃尔式的幽默、侯麦式的中产定位,他对希区柯克影片《后窗》视点的偏爱,可以解释他电影中的窥私癖及镜头移动。安德森也直言不讳对这些大师的“抄袭”:《布达佩斯大饭店》就是继《月升王国》偷师特吕弗的《零用钱》之后的最新例证,而影片产自德国亦是传承刘别谦的基因。

但韦斯・安德森和被标签化的“韦斯・安德森”其实是两个人,他不喜欢被长时间地关注,可是他的名字却似乎永远高于他的电影。

从短片《骑士酒店》中你会找到和《布达佩斯大饭店》相似的品味,一组房间,一组人物,经历一场冒险。韦斯・安德森会愉快地讨论他电影中的技术及结构,或是电影、流行音乐史,但在解释自己的作品时,他便三缄其口。安德森也不怎么去圣丹斯独立电影节,因此对他独立电影地位也颇有微词,他认为电影是个灰姑娘,一旦走出电影院,就应该变回南瓜。他承认经典故事并非他所擅长,也不太感兴趣,所以《布达佩斯大饭店》无论戏里戏外对他而言都像是一场冒险―不管之后影片会赢得什么,韦斯・安德森都要面对下一步何去何从的难题。用他最喜爱的电影打个比方,就像是《出租车司机》中无助的特拉维斯。因为《水中生活》之后人们开始抱怨他的电影风格过于制式化,或许,他自认为能呈现的,观众从中各取所需,才是韦斯・安德森的魅力。

上一篇:《她》何时可以成为完美恋人? 下一篇:段落结构“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