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烟台保税港区的综合竞争力分析

时间:2022-07-23 11:51:22

对烟台保税港区的综合竞争力分析

【摘要】保税港区是我国在对外开放新进程中的一种海关特殊监管模式, 是自由港的雏形。本文以烟台保税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烟台保税港区的“SWOT”分析及与国内其他保税港区的比较分析,分析烟台保税港区的现状与不足,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提升保税港区综合实力(竞争力),促进烟台保税港区的发展。

【关键词】烟台保税港区 SWOT分析

保税港区是世界自由港在中国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截至2014年,国家已陆续批复设立了14个保税港区,已初步完成了保税港区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北部湾地区的战略部署。烟台保税港区是国内第一家在原出口加工区的基础上,整合港口资源,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 2010年7月,烟台保税港区一期顺利通过了国务院联合验收组的验收。2011年1月,烟台保税港区正式开关运作。几年来,烟台保税港区商品展示、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三大新兴功能正在融合中迅速发展,辐射拉动区域经济增长。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三年,烟台保税港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均超过150亿美元,位居全国保税港区前列。2014年全区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完成外贸进出口173.1亿美元,占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出口比重突破60%;保税物流货值达到125亿美元,全区主要业务指标继续在全国保税港区中保持领先位置。

一、 烟台保税港区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这里我们可以将烟台保税港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对其生存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烟台保税港区SWOT分析矩阵表

(一)烟台保税港区的内部环境分析

1.优势

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烟台保税港区区位优越,位于山东半岛北端,遥望辽东半岛,处于黄海、渤海两大海区的交界处,同时可以辐射日韩。烟台是环渤海经济圈的南翼中心城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规划中占据重要位置。烟台市海岸线绵长,对应海域面积2.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09.12千米,占山东省的22.5%。大陆宜港岸线98千米,占山东省的49.47%。烟台保税港区本身紧邻同三高速、蓝烟铁路、烟大铁路轮渡和建设中的德龙烟铁路等交通大动脉,已形成完善的集疏运网络,中韩跨国海上铁路轮渡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并将登陆点选在烟台,将进一步强化烟台保税港区横贯东西、连结南北、沟通内外的独特区位优势。

烟台港有芝罘湾港区、西港区、龙口港区、蓬莱港区四大港区,共有各类泊位76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7个,泊位最大水深―20米。码头岸线总长14000余米,货场总面积277万平方米,仓库总面积14.6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26公里,船舶34艘,港口作业机械800余台套。主航道水深―17米,底宽180米,15万吨级船舶乘潮可自由进出港口。烟台港对外已与世界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 多个港口直接通航,每年有 800 多艘外籍船舶进出港口。

②良好的腹地经济基础

烟台保税港区直接经济腹地主要是烟台市,间接腹地为山东省、环渤海经济圈。

烟台是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内的骨干城市。近年来,烟台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增势强劲。2014年,烟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2.0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212.35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2348.46亿元,增长10.4%。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527.52亿美元,其中出口294.04亿美元,进口233.48亿美元。在外贸出口中,加工贸易完成180.47亿美元,占61.38%。

山东省的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201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9426.6亿元。目前山东有青岛、烟台两个保税港区。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据统计资料显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总量相当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45.3%,比珠三角经济圈低10%。可充分发挥烟台保税港区在山东半岛与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合作的桥头堡作用,推动山东参与环渤海一体化竞合发展的能力,与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合力促进环渤海沿岸经济发展。

③政策优势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战略中,烟台不仅全域进入,还处在规划中的核心区域,被赋予骨干城市地位。依据《规划》,烟台市将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港口城市、区域性金融、贸易、服务中心,全国重要的旅游度假胜地。

烟台位于环太平洋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交汇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结合点。“一带一路”纲领性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将烟台确定为“一带一路”重点建设港口。烟台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中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2.劣势

①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在保税港区的功能没有通过法律法规加以明确界定,在实际发展中已经出现了功能交叉重叠的现象。

②管理体制较为单一

我国的保税区管理体制包括中央、地方和保税区三个管理层次,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商务部、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对保税港区进行联合监管,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界定模糊,难以协调。

③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

烟台港需要一支懂得国际惯例,与国际航运业接轨的人才队伍。而由于烟台港由原来政企合一的港务局转制而来,目前这类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

(二)烟台保税港区的外部环境分析

1.烟台保税港区的发展机遇

①国际经贸与世界港口的发展

20实际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伴随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海运日益向大型化、专业化、集装箱化、全程化、联合化方向发展。这给保税港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②亚太港口格局转变

港口的兴衰往往是与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的位移息息相关的。80年代以来,随着亚太地区(主要指东亚地区,即亚洲的环太平洋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亚太地区出现了东京、香港、新加坡等重要的国际港口。随着21世纪亚太地区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给这一地区的港口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③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我国的内需和对外出口均急剧扩大,这使得我国有产生数个国际航运中心的可能。内需的强劲扩大,我我国港口提供了飞跃发展的广阔空间。

2.烟台保税港区的外部威胁

①国际港口竞争激烈

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亚太地区处于一个航运和港口格局调整时期。为了确立自己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亚太各港口之间竞争激烈,争夺货源和经济腹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②国内港口缺乏协作

我国主要港口城市竞争激烈,缺乏协作。环渤海地区,大连港、青岛港、天津港近年来的货物吞吐量增长迅速,已成三足鼎立之势,并相继提出了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

③服务贸易壁垒日显突出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关税已大幅度下降,但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水平、教育文化和道德标准的差异,构筑起服务贸易壁垒,正在威胁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加快烟台保税港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港口群核心功能,构建港口集疏运体系

在国家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烟台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要求加快港口建设步伐。烟台港将以芝罘湾港区城市化改造和西港区建设为重点,加快能源进口、矿石分拨、集装箱中转和煤炭下水四个基地的建设。2016年,横跨山东半岛北部的德龙烟铁路预计全线通车。届时,烟台港口的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西港区、蓬莱港区、莱州港区将实现“五港贯通”的铁路运输格局。烟台港应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各种运输建设方式相互配合,组成一个便捷顺畅的立体集疏运系统,加强山东各港口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形成山东大物流的发展态势。

(二)加强临港城市及腹地建设

港口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城市功能与整体经济的竞争。发展港口经济必须有相关产业的配套,只有把航运中心、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够实现整体经济的联动。烟台应当以物流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临港商贸、港口旅游、港航服务等多个带有明显港口经济色彩的第三产业链条。必须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沿腹地延伸方向考察。烟台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港口城市、区域性金融、贸易、服务中心,近年来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处于领先地位,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高,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强劲,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一支独秀,现已形成机械、电子、轻工、黄金加工等主导产业。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临港型制造业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和提升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建材产业集群等五大产业集群。山东省作为黄河流域龙头,有着突出的海洋经济条件。山东省要逐步确立黄河流域经济引擎、东北地区与长三角经济区联系枢纽、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的地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

(三)健全服务与人才培养体制

首先,烟台保税港区的建设和运营离不开金融中心建设,烟台市应大力发展与航运中心相配套的各种服务业,突出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等领域建设,以求实现服务功能的综合化。大量货物的跨国贸易和跨国运输与巨额资本的跨国流动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国有银行和保险公司,还是外企银行和外企保险公司,都要给予国民待遇,大力加以扶植,形成一个国际金融与财务服务中心。

其次,烟台保税港区的建设和运营离不开商贸中心和信息中心建设,如果没有商品贸易,就没有运输对象,而当今时代,所有的国际运输、物流、贸易、生产活动,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为支撑,所以政府要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一个标准化、系统化、多接口的国际信息交换平台与服务系统,实现口岸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与国际航运中心配套的航运信息中心。

最后,港口建设还需要培养和使用一大批精通国际航运以及与之相关业务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烟台不仅在高素质的航运专业人才方面极度匾乏,而且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这势必影响烟台港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建设国际航运人才交流与服务中心,应当成为烟台市各高等院校和各类人才招聘、培训机构的责任。在烟台保税港区的建设中,还要注重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从海外学子和我国其他地区吸收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永山.世界各地的自由港和白由贸易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

[2]成思危主编.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保税区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张世坤.建设中日韩白由贸易区先行区构想[J].领导决策,2002(10).

[4]郭信吕.关于我国保税区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南开经济研究,2000(1).

[5]陈双喜,田芯.我国保税区与世界贸易区的比较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6]陈新业,彭静.我国保税港区主体功能定位的四大着力点[J].特区经济,2010(8).

[7]李婧.烟台保税港区物流业发展对策探析[J].中国水运,2011(9).

[8]王淑敏.保税港区的法律地位及其监管模式[J].国际贸易问题,2010(3).

上一篇: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 下一篇:广西市场调查行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