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隆阳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2-07-23 09:06:28

保山市隆阳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摘要 介绍了保山市隆阳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分析了该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以期为该地区水稻机械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机械化;制约因素;对策;云南保山;隆阳区

中图分类号 S511;S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073-01

保山市隆阳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自1980年起被誉为“滇西粮仓”,尤其是一季中稻整县制单产居全国、全省前列。2013年全区水稻1.49万hm2,总产15.775 3万t,平均产量10 560 kg/hm2。现如今的生产方式还是小农经济,以各家各户为主体,成本较高,虽然产量较高,但效益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效益最大化是农民的首要目的,现如今种稻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要想种稻效益加大,粮食安全得到保障,规模化经营、全程机械化是唯一出路。

1 保山市隆阳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现状

与发达地区相比,隆阳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机械化技术相对落后。粮食作物主产区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江苏、吉林等,水稻生产基本实现机耕、机耙、机插、机防、机收、机械烘干的全程机械化,而隆阳区机耕、机耙、机收相对机械化较高,机耕、机耙在全区水稻面积中占比40%左右,机收,可达到30%左右。机插较少,在33.33 hm2左右,其他都是人力运作。

2 隆阳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2.1 种植生产机械数量较少

据不完全统计,隆阳区大型农业生产机械收割机有40台左右,插秧机有20台左右,其他都是小型的机械,如旋耕机,特别是该区粮食加工企业或农业部门都没有烘干机,造成粮食生产大户在收获后只能靠天来烘干粮食,风险较大。且20台插秧机也只能满足266.67~333.33 hm2大田种植的需要。

2.2 面积分散,种粮大户较少

隆阳区各家水稻面积多则0.67~1.33 hm2,少则666.7 m2左右,最大的种粮大户水稻种植面积也只有10 hm2左右。面积分散,机械连片作业较难,机械化难以实施。

2.3 机插秧质量较差

我国现有的水稻机插秧技术主要是引进日本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机插秧除了育秧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外,还存在机插漏秧、每丛苗数不均匀、机插伤秧严重、返青慢等问题[1]。由于2季作物争地及水利设施问题,造成机插秧不能早栽,只能与大面积手栽秧同时栽插,由于机插秧龄较短,有效积温低于手栽秧,加之秧苗素质较差及栽插质量等原因导致机插水稻产量不如手栽秧。

2.4 相关环节机械化装备不配套

隆阳区粳稻栽插规格11 cm×27 cm,插秧机机插规格13 cm×30 cm左右,行距较大,单位面积丛数不足,其是造成减产的一个原因。水稻生产病虫害防治是关键,现有的病虫防治喷洒农药主要为人工背包喷洒,农药用量较大,精确度低,防治效果不理想。

3 发展对策

针对隆阳区的基本情况,关键途径是:依靠政府力量,进行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由科技部门研发一套相应的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推进农机农艺技术配套与应用。

3.1 依靠政府力量,进行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全程机械化运作

依靠政府力量,鼓励并支持企业或个人进行土地流转,加大对粮食生产大户的补助力度[2]。对种粮大户可享受集中加大的农机补贴,购买农机,为机械化运作打好基础。

3.2 发展机插集中育秧模式

发展机插秧,首先发展机插集中育秧是关键。机插育秧按床土类型可分为旱地土育秧、基质育秧和泥浆育秧,按育秧类型可分为大棚育秧、工厂化立体育秧、小拱棚育秧和露地育秧等,按秧盘类型可分为硬盘育秧、软盘育秧、双膜育秧等,各种育秧方式各有其特点。根据隆阳区现有的情况可采取旱地或泥浆大棚或小拱棚育秧,但必须集中育秧才能保证秧苗素质[3]。

3.3 成立相应的农机合作社,把农机发挥到最大效率化,研究配套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

成立相应的农机合作社,可跨乡镇、跨区作业,把农机发挥到最大效率化[4]。农科部门结合机械化,研究配套的栽培技术,并指导种粮大户及合作社,这样有利于减轻农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指导效果会更好[5]。一是品种筛选,选择抗倒伏、难落粒、高产、优质的品种,如隆科16号;二是提高机插育秧技术,提高机插秧秧苗素质;三是提高机插技术,减少漏栽、多栽;四是科学防治病虫害,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抓关键时期用药,保证稻米的安全性。

4 参考文献

[1] 李峰.农业机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J].中国农业杂志,2012(9):56.

[2] 峰.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2013(4):1-4.

[3] 姜明波,翟顺国,潘晓波,等.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9):31-32.

[4] 钟吉宏,尹德柱.舒城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5):52-53.

[5] 杨建伟,陈德凡.论水稻生产机械化[J].种业导刊,2011(5):11-12.

上一篇:龙泉金观音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下一篇:高产优质多抗高粱新品种铁杂17号的选育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