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审计人员素质培养

时间:2022-07-23 08:56:22

刍议审计人员素质培养

当前,我国审计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客观上对审计的理念、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技术方法提出了变革的要求,而要完成这一深刻变革,关键取决于审计人才。审计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培养造就一定数量的精通现代审计业务,掌握现代审计发展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高层次、高技能现代审计人才,是实现审计工作适应时展,与时俱进,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根本途径。

一、审计职能的扩大和深化需要复合型人才

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审计呈现着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在对记载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相关会计资料的简单核对和审查基础上,对会计资料形成所涵盖的管理过程、法律制度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判别;二是对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评估。根据国家审计署的要求,到2007年,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效益审计要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三是对一定经济活动的成果进行认证,特别对党政领导干部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鉴定在审计活动中已占据了很大比重;四是审计领域和技术不断拓展。从未来审计的发展看,绩效审计、风险审计、环境审计等领域将逐步得以拓展,内部控制测评、审计抽样、重要性水平确定等现代审计技术将更多地得到运用。这些发展趋势要求审计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专业人才,不但懂得会计资料的判定和分析,又要具备法律的适用能力、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能力。现实中,有些审计人员在一定程度还不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需要,没有摆脱就账论账的局限,这是无法实现审计更高层次要求的。因此,审计人员的知识层次至关重要。复合型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审计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能够准确地对问题进行剖析和判断,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求得一个实事求是的结论。

二、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适应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素质,主要是作为一个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具备的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特别素质,主要是审计特殊的职业要求。如对事物判断和分析的敏感能力、洞察能力。

(一)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首先,要有道德素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正义之心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审计是一项得罪人的事业,审计过程中必然要揭露查处一些违纪问题,遇到各种阻力和压力。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敢于执法,做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其次,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具备审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一定水平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处理法规条文与事实的适用,对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评价。

(二)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特别素质。在具备了基本素质能力之后,能否实现审计工作向更高水平的发展,还要看审计人员是否具备了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特别素质。第一,要有职业敏感。面对给定的审计材料,为什么有的人能迅速找到切入点,有的人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其原因在于个人对问题观察的敏锐程度,这种敏感性要有长时间知识和实践的积累。第二,要有洞察力。在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问题,关键要有一定的洞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即从哪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地取得对问题正确判断的依据。第三,要有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判断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析判断,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甄别,更需要从问题的宏观层面进行剖析,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对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现状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能够把握审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在统筹分析基础上才能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做到对问题准确的处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三、审计人员素质的培养途径

近年来,审计署把加强“人、法、技”建设作为提高审计执法水平的重要手段。“人”是审计行为的主体,是决定审计水平的根本因素。审计署在2003~2007年规划中提出,优化干部结构,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争取到2007年,熟悉审计业务,同时又了解和掌握工程技术、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等知识的人员占整个审计业务人员的一半左右。实现这一目标,在目前不可能输入特别素质人才的情况下,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学习培训,调整和改善审计队伍结构是提高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

(一)加强培训和教育。随着现代审计事业的发展,其职能从以前的“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的传统财务收支审计转变到“揭露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的效益审计,即由发现型审计向预防型审计、由符合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转变,这些变化对审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部分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普遍比较单一,缺乏集审计、财务、管理、法律、计算机、工程以及英语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审计部门必须不断加强后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后续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审计人员掌握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法律知识库,强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同时,更要使审计人员学习和掌握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本领;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经济秩序的本领;干干净净、拒腐防变的本领。在继续教育形式上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首先是系统学习,有计划地选派一线审计人员到专业院校进行政治、业务系统的培训,使其成为基层审计机关的业务骨干;其次是短期培训或轮训,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或轮训,保证使绝大多数基层审计人员能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再次是岗位培训,利用期初年末工作的休整期,集中时间对全体职工进行岗位培训,主要解决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工作纪律、业务知识的更新,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总之,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整个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激励和交流。人力资本要实现其价值必须要在一定的激励机制的保障下才能完成。审计人员也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不断补充,才能更好地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最佳状态。要实现激励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突出学习绩效、工作实绩在干部奖惩、选拔作用中的分量;通过激励在审计机关中营造讲学习、讲实干、讲创造、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从而为干部素质的提高选准持久的动力源。

另外,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合格审计人员的基本条件,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的保证,要真正把“文明审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审计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审计人员的流动性不够强,审计机关可以采取异地交流、交叉审计等方式,使审计人员走出去,在干中学、学中干,开拓思路、增长见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应坚持交流轮岗、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制度,重大审计项目可实行审计组长竞聘制,全面营造自觉学习、自强素质、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抓好审计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纪律,切实做到清正廉洁,依法行政,文明审计。

(三)鼓励学习和实践。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过程中,要引导审计人员树立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仅向书本学,也向实践学,学以致用,用而促学,运用所学知识深入思考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冲破现有思维模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清审计工作思路,创新审计技术,深入挖掘审计成果,深化传统审计领域,拓展现代审计空间,通过实践,实现人员素质的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现代审计职能也在不断深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实现审计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大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这样才能使审计事业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上一篇:我国新会计准则下的秘密准备金探讨 下一篇:中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