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有效性分析

时间:2022-07-23 06:40:57

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有效性分析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因其学科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聋哑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搞好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是提高聋哑学校整体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现就聋哑学校语文教学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聋哑学校语文有效性

语文学科在聋校占的课时最多,花的精力最大,但效率不高,学生读写能力始终得不到根本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费”“慢”“差”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现状,唯有更新教学理念,把“最大限度地挖掘聋生的潜能,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才能改进当前聋校的语文教学。

一、从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我们教育对象出发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是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得出的最本质的结论,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我们的受教育对象能力提升、作为特殊教育的一部分,聋哑学生的教育,教师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从我们教育的对象――聋哑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我们的语文教学,这样才可能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聋哑学校很多学生的听力状况都丧失或者严重衰弱,这给本身靠语言传递信息的语文学科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很多学生因为身体上的缺陷,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走向封闭,这也给语文教学增加了困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从这群学生的兴趣着手,走进学生,打破他们心理上的围城,使他们爱上我们的语文教师,爱上语文课。当学生的内在学习的动力被激发出来以后,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会大大提升。

二、端正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指导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聋哑学校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去思考聋校的培养目标。观念的更新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科研工作必须随时关注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变迁,如果没有教育观念和教育理想的更新,就很可能作出一些应急性的、就事论事的肤浅的研究和探讨。在当前,必须对新时期聋哑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深刻而清醒的思考和认识,如果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把聋校生活看作是聋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的话,我们的研究就不仅要关注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聋学生人格的塑造、精神力量的培养。聋校语文教学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着眼素质,加强双基教学,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也就是重视素质教育,切切实实地使聋生经过特殊学校的培养,成为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服务于社会的劳动者,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观念上必须实行七个转变:⑴由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能力的培养;⑵由让学生被动地学,转变为乐学、愿学、主动地学;⑶由单篇课文或单方面教学转变到整体教学;⑷由单纯采用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教学方式转变到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来;⑸由“满堂灌”、“满堂讲”的灌输式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⑹由注重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即时教学相结合;⑺由师生的授受式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友爱的关系。

三、正确的归因与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步实施

在归因训练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认知策略的指导。教学实践证明,正确的归因与有效的教学策略的有机结合,往往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其自尊心不受伤害。我在教学中采用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归因分析以后,针对每个人的实际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份个别教学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付诸实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具有个性。教学时要有共性的东西,也要有适合不同类型的个性的教学来适合不同的学生。学生有差异,教学设计就要因人而异。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要扬其长而避其短,人人都可以成为出色的人才。

2.读写结合、读说结合和读思结合策略。聋哑学生由于缺少语言环境的煎陶,语言储各非常贫乏、语言理解能力也不强。为了提高他们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木写话簿,努力为他们提供写话的机会。在课堂上切实做到读和写、读和说、读和思的结合,这样实践下来,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3.以学生为主,提倡赏识教育的策略。在教学时,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

四、发挥阅读教学的补偿能力,拓宽教学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语文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的能力,而聋生由于生理障碍,仅存的也就只有读和写了。所以,对聋生来说,阅读是他们获得各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对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聋生的语文素质,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尽力补偿聋生的生理缺陷,在聋生尽可能接受的范围内,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拓宽教学内容和聋生获得信息的渠道,由一定的量而产生质的飞跃,量中求质,以质求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能力,而且可以丰富聋生的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的个性,同时使之受到思想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聋校的语文教学更要走近聋生,走进生活,注重让聋生去感悟、去体验。作为特教战线上的教师,更应该牢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把聋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全国特殊教育研究会.聋校教学文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季佩玉.聋哑学校语文教材教法[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1986.

[3]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上一篇:浅谈愉快教学法及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试论几种教学方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