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物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7-23 05:59:40

丙泊酚物的临床应用

【摘要】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I C U 危重病人镇静的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它具有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迅速且功能恢复完善,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研究证实丙泊酚在产生广泛中枢抑制作用的同时, 还具有降低脑耗氧量、降低颅内压和抗惊厥、抗炎症、抗氧化和支气管舒张特性。因此,目前丙泊酚已应用于骨科手术等危重疾病的处理中。下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丙泊酚的一些药效特性。

【关键词】丙泊酚;物

1丙泊酚的抗炎特性

前炎性细胞因子属于促炎症细胞因子类, 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 T N F - α) 、白介素- 1( I L - 1 ) 、I L - 6、I L - 8 等, 主要介导免疫和炎性反应, 使机体对创伤、应激产生全身适应性反应, 由此触发的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可放大炎性反应, 并成为机体防御反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感染、手术创伤、应激等因素引起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和释放过多, 破坏了促炎症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 可能导致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

中性粒细胞的免疫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它是机体抵御感染的重要效应细胞,主要通过趋化、黏附、吞噬、细胞内杀伤等作用杀灭入侵的微生物,保护机体;另一方面,它可引起活性氧簇过量积聚,引发或加重多器官功能障碍。研究显示丙泊酚能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黏附和通过内皮细胞单层的迁移、吞噬作用和活性氧簇的产生,且呈剂量依赖性。多数研究证明丙泊酚不但能抑制自由基的生成,而且能清除自由基, 表现抑制呼吸爆发的抗氧化特性。丙泊酚调节中性粒细胞表面的N - 甲酰基- 蛋氨酸- 亮氨酸苯丙氨酸受体而抑制细胞内C a 2 + 浓度增加,也可直接抑制电压依赖性C a 2 + 通道或内质网储备的C a 2 + 释放而发挥作用。因此,丙泊酚的中性粒细胞抑制作用可能与细胞内Ca2+ 浓度降低有关。

2丙泊酚的抗氧化特性

丙泊酚包含有一个酚羟基(OH),因而丙泊酚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而具有抗氧化活性。Murphy 等用电子旋转共振分光镜证实丙泊酚通过与自由基反应形成苯氧基而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另外Kaharman 等的研究也证实丙泊酚能清除过氧亚硝酸盐。在大鼠,丙泊酚能抑制肝脏微粒体、线粒体和脑突触体氧化应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丙泊酚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同时心脏功能恢复较好。在施行择期周围血管手术病人和在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发现丙泊酚能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S a y i n 等的研究显示丙泊酚能明显减轻冠脉搭桥手术期间心肌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在猪内毒素血症模型中, 与对照动物比较,丙泊酚能明显降低脂质过氧化标记物的水平。在鼠模型中,丙泊酚能明显增强在体红细胞和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在实验性脊髓损伤模型中,丙泊酚能减轻脊髓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此外也有研究证实丙泊酚能恢复因氧化损伤引起的星形细胞内抗坏血酸(还原性维生素C )水平的降低。

3资料与方法

3.1一般资料 选择ASA Ⅰ ~ Ⅱ级骨折及关节脱位复位术患者6 2 例,包括肱骨、桡骨、胫骨等骨折复位和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脱位复位术, 均为闭合性选择手法复位者, 男48 例,女114 例,年龄20~55岁,体重45~75 kg。

3.2麻醉方法 麻醉前常规禁食6h 以上,复位术前肌注阿托品0.5 m g 。常规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先缓慢静注芬太尼1 ~ 2 μ g /kg ,5min 后,再静注丙泊酚1.5mg/kg, 速度3 m g /s,待患者入睡后行骨折及关节脱位复位术。

3.3评判标准 以睫毛反射消失作为神志消失的标志。睁眼呼之能应作为意识恢复的标志。HR < 60 次/min,RR < 12 次/min,SpO2 < 94% 及MAP 下降幅度> 25% 作为对呼吸、循环抑制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4结果

所有患者用药后都能安静入睡耐受手术。麻醉效果优者,即术中无肢体活动者45 例,占90%;术中略有肢动,不影响操作的肢体活动者17 例,占10%,其中5 例追加丙泊酚1 . 5 m g / k g 。没有出现复位术期间肢体活动而影响复位无法进行的问题。从注射丙泊酚到意识消失时间为(31 .0± 5.4 )s ,平均手术时间(5 ± 2 )m i n ,从意识消失到恢复时间为(11.5 ±3.7)min。用药后HR、SpO2、MAP 和RR 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但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5)。3 例MAP 下降1.30~2.6 0 k P a , 未行特殊处理;4 例术中HR 减慢至54~58 次/min.

5讨论

丙泊酚作为静脉,具有起效快、镇静时患者感到舒适、镇静深度容易控制、停药后能快速清醒的特征而用于临床。同时,丙泊酚也存在推注过快及产生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短暂的呼吸抑制,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及镇痛作用弱的不足,其与用量及注射速度成正相关。在临床工作中探讨在丙泊酚麻醉时加入不同的辅助药,利用其协同作用,尽量减轻丙泊酚的副作用,达到最好的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骨折、关节脱位复位术简便易行,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呼吸循环抑制轻,术后苏醒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在丙泊酚― 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骨折、关节脱位复位术进行麻醉时,仍应注重监测,备好各种急救设备和药品,以确保患者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少丽. 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2,(06) .

[2]李雅兰,王小平,彭雪梅. 开展丙泊酚无痛胃肠镜术1000例体会[J]. 中国处方药, 2005,(07) .

上一篇:心绞痛发作期与缓解期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下一篇: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