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米焦炉荒煤气自动放散系统的改进

时间:2022-07-23 05:20:07

7.63米焦炉荒煤气自动放散系统的改进

摘要:本文对国内最早引进的兖矿7.63米焦炉荒煤气自动放散系统进行了介绍,由于在点火煤气、仪表气源等介质方面和国外的差异以及设备选型方面存在的缺陷,放散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存在打开不及时、点火失效、设备故障率高等缺陷。针对以上问题,经过维护人员的摸索和实践,在该公司焦炉改造中对荒煤气自动放散装置进行了完善,实现了自动放散的可靠运行,保证了炉体安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关键词:焦炉 荒煤气 自动放散 改进

1 概述

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引进7.63米焦炉炉型的焦化企业,该项目利用了德国凯撒斯图尔焦化厂原有设备,采用原拆原建方式建成,两座焦炉炭化室高度均为7.63米,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焦炉。焦炉在进行炼焦作业中,由于荒煤气导出系统故障,引起焦炉集气管压力上升,造成焦炉炉门、装煤孔、上升管及相关的各个接口处跑烟,冒火,严重影响焦炉铁件的使用寿命,压力超限时,需要自动打开设置在集气管上的放散阀进行放散点火。自动放散点火装置的可靠运行,既是炉体安全的保证,也是环保达标排放的要求。

2 原荒煤气放散系统配置情况介绍

原荒煤气放散系统包括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高能点火装置、放散翻板阀、燃气电磁阀、氨水电磁阀、蒸汽电磁阀、火检热电偶等设备。燃烧器入口管径为DN900,厚度为6mm,材质为不锈钢。燃烧器结构形式为二级引风,其中每级引风均分割为6个进风口,分割片兼起支撑作用。放散系统每段集气管两个放散管。系统以集气管内的煤气压力为检测信号该信号以4-20mA电信号进入PLC系统,当PLC检测到压力异常时,系统发出声光预警信号,当压力继续升高,并达到放散点时,系统发出声光报警,并开始自动放散点火程序,氨水阀关闭,吹扫阀打开,吹扫放散管,点火燃气管线上的电磁阀打开,同时高能点火器开始工作,引火小火炬立即被点燃,放散阀打开,从而主火炬被引燃,此时蒸汽电磁阀打开助燃消烟,直到放散结束,将火熄灭以防回火。这时放散管内部的火焰检测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至控制系统,点火器立即停止工作、电磁阀关闭,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当集气管内压力恢复正常时,关闭放散阀、蒸汽阀,打开氨水阀形成水封。

3 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间接点火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根据德国设计,原点火采用直接点火和间接点火相结合的方式,即同一放散管上设置两个高能点火枪,一路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气,点火枪点燃天然气,形成小火炬,小火炬点燃荒煤气,即采用小火点大火的方式,另一路点火枪间隔180度配置,直接点燃荒煤气,作为后备手段。实际使用中,由于独立焦化厂没有洁净的天然气源,采用回炉煤气作为点小火燃气气源,存在燃气压力低和管线易堵塞的问题。离煤塔最近的一个火炬净煤气压力在6 kPa左右,可以点小火,第二个开始在3 kPa以下,小火无法点燃,间接点火无法实现,仅靠直接点火,当出现风向偏离或直接点火的点火枪故障等情况时,出现点火失效。

3.2 放散翻板阀不能可靠打开。

每个放散管上配置一个双阀异向结构氨水翻板阀,起到控制放散荒煤气的作用。由于国内煤质与国外的差异,挥发分含量较高,长期使用后出现焦油粘结,导致阀板动作困难。翻板阀采用气缸作为执行机构,原设计仪表气源压力要求0.7~1.0MPa,由煤塔空压机提供气源,实际使用管网仪表空气,阀前0.5 MPa左右,气缸力矩偏小。当出现全厂仪表气源中断时,存在无法动作的风险。

3.3 翻板阀、氨水阀、蒸汽阀的控制电磁阀故障率高。

由于焦炉炉顶靠近放散管区域,环境温度较高,且在上升管打开时,会出现明火。翻板阀、氨水阀、蒸汽阀的控制原设计采用电磁阀,直接安装在管道上,离放散管距离近,长期高温烘烤,故障率较高。

3.4 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PLC,和DCS没有通讯联系,不便于操作人员查看状态和维护人员修改设定值。

3.5 稳焰环和蒸汽吹扫口存在结焦现象,影响气体流动。

在燃烧器一级引风管和二级引风管出口部位均安装有稳焰环,且其上结焦严重。焦炉荒煤气挥发份含量较高,在放散管内壁极易形成结焦或焦油粘结。原设计考虑到荒煤气放散时,可能在高流速的情况下脱火,设置了稳焰环。而稳焰环的使用,使得放散管在进行正常的放散作业时,由于稳焰环的存在,让靠近管壁原本就流速较慢且富含焦油和挥发份的气体流速更慢,并强制形成一个局部回流区,大大增加了焦油和挥发份的凝结速度,从而造成大量结焦甚至在严重时堵塞放散管。

焦炉荒煤气放散原设计共有两路蒸汽管,一个在一级引风管口部位设置中心蒸汽喷口。另一个是在放散管下部,设置了吹扫蒸汽管。根据现场放散管的实际情况,大部分都是在两根蒸汽管处严重结焦,形成的结焦物已经将蒸汽喷口的出口堵塞,致使蒸汽无法喷出,以至于无法实现其功能。

4 采取的改进措施

根据上述问题和其它相关企业的经验,在焦炉改造中采取了如下改进措施:

4.1 每个放散管改为2套直接点火。

在每个放散管的二级引风处,互成180度布置两套高能点火器的点火枪,将间接点火和直接点火结合的方式改为全部直接点火,消除点火燃气的影响,确保点火成功率。

4.2 翻板阀用的气缸增大截面积,增加力矩,选用进口品牌,提高可靠性。

提高气源可靠性,放散气源单独配管,在进系统前加单向阀和3m3储气罐,即使出现全厂气源中断,也可以由储气罐供应仪表气源,完成放散动作,提高自动放散的可靠性。

4.3 水封用氨水阀和蒸汽阀原电磁阀改为气动阀,将电磁阀装在气控柜内,安装在环境相对较好的位置,提高现场设备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

4.4 将放散控制引入DCS,集控室人员可以直观监控放散状态,维护人员更方便了解掌握设备状况,修改相关参数。

4.5 取掉各级引风器上的稳焰环和下部蒸汽吹扫。

稳焰环是在高架火炬,特别是高压力、高流速且火炬气本身燃烧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常常使用的,由于在火炬头出口部位设置稳焰环,从而在其周围的管壁部位形成一个火炬气流“减速带”,生成一圈较为稳定的小火焰,达到防止脱火的目的。而焦炉荒煤气放散时压力只有几百帕,流速也只有几米到十几米,且荒煤气本身成分中有一定量的H2,燃烧的火焰速度也较快,一旦点燃,绝无脱火的可能,故本稳焰环在荒煤气燃烧器的设置,根本起不到稳焰的作用且有形成大量结焦堵塞放散管的副作用。

取掉底部原DN25蒸汽管避免结焦。同时在原一级引风口设置蒸汽环管,利用原自然引风口经蒸汽喷射器组合,形成射流强制引风口,使引风效果增强数倍。同时在二级自然引风口互成180度角布置强制二级引风口,进一步增强整体引风效果,且与其结构和喷射角度结合,最大限度实现混风。这样既解决了内部蒸汽喷射管结焦堵塞的问题,又促进荒煤气的完全燃烧。

5 结束语

本系统自改造后投入使用,一直处于无故障运行状态,具有很高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只要荒煤气压力超过规定的上限便会声光报警、自动点火放散;由于该装置的科学结构,能使荒煤气充分燃烧,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即保护了环境又保护了焦炉本体,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焦化厂建设高效、低污染的现代化企业做出了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陆德民.石油化工自动控制设计手册-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

[2]郑晓雷,程宇,衣鹏.荒煤气放散自动点火装置的应用[J].燃料与化工,2011.9.

[3]程有林.南钢焦炉煤气放散塔自控系统工艺介绍[J].现代冶金,2009.08.

上一篇:论橡胶、塑料制品的基本特性及检验过程 下一篇:浅谈煤矿综掘机的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