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业电子商务运用现况与建议

时间:2022-07-23 02:44:33

各行业电子商务运用现况与建议

一、调查背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雄厚基础和强大动力,站在“十二五”开局的起点上,如何抢占先机,乘势而上,不断把上海跨越式发展的形势推向更高层次,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经济正在给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以及传统的贸易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改变了商务模式,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生巨大影响。本次调查希望通过客观数据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状况,总结近年来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为政府部门确定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电子商务规划等提供决策参考,也为企业寻找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查问卷设计及概况

本调查问卷设计为五个模块,共68个问题:

(1)能力模块,考察企业电子商务的吸收、转变、开发能力。

(2)影响力模块,考察企业电子商务的人力、模仿、强制能力。

(3)管理因素模块,考察企业电子商务的经营理念、管理参与、管理人员的IT知识状况。

(4)技术因素模块,考察企业电子商务外部流程集成、内部流程集合、技术兼容性、标准化情况。

(5)运作因素模块,考察企业电子商务的竞争强度、销售影响、采购影响、内部操作影响等方面情况。

调查问卷的统计方法主要采用了均值法。均值法的区间为[1,7],7表示“非常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本文反映了17种能力的值,每个数据为每四个小指标的均值。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走访企业和在线问卷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58份,去除无效问卷31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27份。被调查企业涉及我国1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各种规模、经济类型及行业的企业。本文主要分析不同行业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状况。

三、调查数据分析

从所属行业类型来看,企业可分为四类: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在下表中分别由A、B、C、D来表示。四种行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和程度各有不同,本报告着重分析电子商务在四种经济类型中的应用状况。(参见表1)

(一)能力模块

能力模块主要考察企业的吸收能力,转变能力,开发能力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中,纵向比较得出,各个企业能力中都是开发能力最强,转变能力其次,吸收能力最后。从行业划分角度分析,流通行业和服务行业在该模块的分值明显高于制造业。可以得出,流通业更易于接受电子商务,也善于将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电子商务运作中。服务业有较强的开发能力。而制造业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有一定的困难。(如表2所示)

(二)影响力模块

对迫使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人员影响力、模仿影响力和强制影响力。纵向比较来看,企业受到强制影响力的因素较大。即企业在竞争中,受到行业或者其他竞争因素的影响,“被迫”应用电子商务的因素很多。横向对比四个行业在影响力模块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影响力方面流通业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流通业使用电子商务的环境最好,使用电子商务的驱动力最大。而制造业的外在驱动力相对较少。(如表3所示)

(三)管理因素模块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经营中,经营理念、电子商务的管理参与及管理人员的IT知识等管理因素对于决定一个企业是否应用电子商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纵向比较,在管理因素模块的三个因素中,经营理念在各种规模的行业中得分都较高,管理人员的IT知识得分其次,而管理参与的得分最差。由此可以看出,在经营理念方面,各种规模的公司都相信电子商务会给公司带来正面的影响。而在管理参与方面,也就是在应用电子商务方面,各公司的高管还做的不够。横向比较,在企业的日常管理经营中,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管理因素方面流通业高于其他行业,制造业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流通业得高管人员更愿意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使用电子商务,而且高管人员以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如表4所示)

(四)技术因素模块

电子商务的应用在技术方面要注重外部流程集成、内部流程集成、技术兼容性及标准化四个因素。这四个技术因素有利于企业内外部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是电子商务进一步推广的基础。从数据分析结果看以看出在技术因素方面服务业略高于流通业,制造业居于最后。服务业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但其运营模式更易于受其商业伙伴的影响。(如表5所示)

(五)运作因素模块

运营因素模块主要是从竞争强度、销售影响、采购影响、内部操作影响四个方面来评价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情况。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流通业和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而言具有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电子商务对流通业销售影响较大,因为流通业的经营情况(销售收入)易受到其服务对象的影响。(如表6所示)

四、结论及建议

不同行业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状况如图1所示: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反映了我国不同行业的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有如下特点:

(1)不同行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状况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分布,流通业在各个模块都处于领先地位。流通业整体居中,具有技术优势,但其使用电子商务的情况易受到其合作伙伴的影响。制造业在几个行业中相对落后,具体表现为接受能力较弱,技术高层人员对电子商务重视较少,行业使用电子商务的气氛也较差,但其认同电子商务会对其运作产生较大影响。其中管理因素模块流通业比制造业调出7.8%,影响力模块高出9.5%。

(2)目前,企业在技术因素模块做的表现有待提高,企业在外部流程集成方面做的较好,但在技术兼容性和标准化方面还要提升。在基于电子商务的需要重新设计自己的商务流程方面也不够积极。这将成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障碍。

(3)电子商务对企业运作因素模块影响目前还不是很突出。即使是应用状况较好的流通业该模块的均值也比其他模块低7%-8%。表明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吸收能力和转变能力的培养。将员工学习电子商务技术纳入日常工作方面有所欠缺。

(4)根据调查,企业年均销售额的20.60%来自电子商务,已有26.43%的上网企业已经实现了超过30%的年销售额依托电子商务完成。采购方面,企业年均采购额的20.41%来自电子商务,已有28.17%的上网企业已经实现了超过30%的年采购额依托电子商务完成,企业电子商务大趋势不可避免。

因此,我国电子商务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为各个行业设计出适合该行业的发展模式,政府应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政策,以调动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保证流通行业的优势,同时鼓励制造业等其他行业应用电子商务,加大电子商务在这些行业的推广力度,使电子商务能够更好的为各行业的企业服务。同时,在进一步发展中,企业必须要更好的将电子商务运作与公司的商务运作进行整合,让员工深入理解理解电子商务和企业运作的关系。争取在短时间内改变电子商务在各行业发展严重不均衡的现状。

上一篇:IT外贸人才现况与培养建议 下一篇:B2B电子商务现存不足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