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达标

时间:2022-07-23 02:13:33

北京高考新方案对外语的“低调”处理引起了我国教育界对英语教育的反思:一方面外语教育热火朝天,外语成为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科目;另一方面,“哑巴外语”、“聋子外语”长期存在,优秀专业外语人才总是短缺,高水平翻译队伍后继乏人。如果说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育的推动仍然是一厢情愿的话,那么,现实的压力总该让我们去正视、反思我们的课堂教育。本文试图从课堂模式角度,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543”模式的课堂改革实践,来阐释如何通过课堂结构的有效设计和实施,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我们的目标。

一、理论上的有力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也被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采纳。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这一理论以学习环境的创设为前提,以“基于问题学习”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策略。

二、实践上的教学改革

“543”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1.五个导学环节:(1)依案自学;(2)交流展示;(3)精讲点拨;(4)巩固训练;(5)总结评价。

2.四种学习能力:(1)会看书;(2)会交流;(3)会解题;(4)会总结。

3.三个高效目标:(1)高效果;(2)高效率;(3)高效益。

总得说来,“543” 教学模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一种方向、一种思想指引,老师们要根据学科实际、学生实际、课堂实际,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让课堂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目标。

三、实施中的具体操作

1.创新教学设计,预设导学方案。(1)根据学生实际,预设导学方案,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情境性、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表达在学案中的作用,避免单纯的填空式。(2)导学案中的作业形式可以有习题,也要有活动任务,更要有拓展迁移;既要能展示学生整体阅读的成果,也要能发挥出学生书面表达或口头表达的能力。(3)设计中注意既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

2.立足“板块”设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织教学。(1)自主学习板块。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导学问题,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或部分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发放学案,让学生利用课外和自习课等时间完成,也可以上课时发放学案,让学生在课内前半部分时间完成或部分完成学案。此环节学生要根据学案和教师提出的学习问题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知识建构和部分基础练习,注意养成先看书后尝试解决问题的习惯、循序渐进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及时提出学习中存在问题的习惯、准备交流展示预案的习惯等。

(2)成果展示板块。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展示方式可以是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等。展示时要突出展示清楚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其他同学要主动质疑和补充,促进课堂互动的生成。要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要注意轮换小组代表,注意学生自发交流展示与教师临时指定交流展示人员相结合,其他同学观察展示、思考正误,注意质疑、矫正。而此时,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交流展示中讨论和板书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答案,倾听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把握学情,考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

(3)合作探究板块。师生共同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互动探究。探究问题的选择:一是要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是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教师要注意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互动探究氛围。

(4)教师点拨板块。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进行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精讲点拨要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把握时机适时进行,注意不要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要简洁精练、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要重点突出并有变式讲解;对例题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难点突破要有阶梯设计;要特别注意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要加强对课堂生成问题的分析处理,促进教学预设和生成共精彩。

(5)反馈矫正板块。主要是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教学。矫正反馈要注意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

(6)迁移运用板块。要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组织学生迁移运用时,要注重独立性、规范性,要及时反馈、收交和批改。对迁移运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上一篇:对“参与式”目标导学的思考 下一篇:世界尽头的亡命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