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编码和戴耐德英语听力理解字幕实证

时间:2022-07-23 01:45:28

双重编码和戴耐德英语听力理解字幕实证

摘要:英语教育是国际化教育和海外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英语听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和关键。20世纪70年代的字幕和双重编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证明,字幕有效地提高了听力理解的效果。使用戴耐德英语软件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非英语专业71名学生的听力技能得以提高,听力的首要困难也得以解决,但字幕键设置需要改进。

关键词:双重编码;字幕实证;听力理解;长难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4-006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外文学会2013年专题研究项目“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戴耐德英语字幕键和听力理解”(编号:ZWYB2013047)的科研成果。

近年来,国家对英语教育的重视可通过代表性文件得到印证,如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培养大批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2012年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海外人才并举。”可以说,国际化目标的逐步推进和海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英语教育。英语教育包含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基本技能、语言运用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等内容,其中教学手段一直是改革的重点之一。

目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大一阶段大学英语所用材料是戴耐德英语教学软件。教学手段是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以听力为先导,带动学生其他英语技能的学习和提高。现在的问题是,在国际化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在培养未来国际化人才和海外人才方面,我院实施新的教学手段后,如何解决以下两个实际困难:戴耐德英语“ABC”字幕键使用与否和听力理解关系如何?戴耐德英语“ABC”字幕听力理解的首要困难是什么?

一、戴耐德英语字幕

戴耐德英语是美国戴耐德国际有限公司专门为非母语的学习者开发的一系列英语学习课程教学软件,可在校园网和局域网上学习,设计理念基于脑神经科学理论,结合多媒体技术优势及语言教学特点,具有形式多样、高效交互的优势,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为探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提供数据支持。戴耐德英语展示课用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同步播出,播放过程中有听力理解提问,屏幕下方有静态“ABC”全英文文本信息静态字幕键,有前进和后退键代表的部分英文文本信息静态字幕键。

二、字幕和听力理解

听力理解始终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对比获得信息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比例后发现,人们使用听力技能获得的信息占40%~50%,使用说技能占25%~30%,使用读技能占11%~16%,使用写技能占9%。换言之,听力是四种日常沟通技能中最重要的。例如,在基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中,听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如果不解决听力问题,学生很难掌握、使用英语。

国外字幕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影视字幕。当时,美国国家字幕协会(NCI)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人看不懂电视,于是率先在电视节目中使用字幕。很快影视字幕就被引进到二语教学的视听输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播放的影视材料。

国内字幕和听力理解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几年大多关注影视字幕翻译,如电影字幕翻译理论、应用、分类和策略。也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倾向于使用字幕键;62%的学生认为,这种多媒体学习方式对提高英语听力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学生喜欢并认可这种学习模式。

三、字幕和听力理解理论

字幕和听力理解的相关理论是Paivio的双重信息编码理论。Paivio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独立的编码系统,即言语系统(verbal system)和非言语系统(non-verbal system)。言语系统即言语编码系统(linguistic coding system),负责处理语言信息,另一个非言语系统(non-verbal system)即非言语编码系统或意象系统(imagery system),负责处理意象信息,如非言语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言语系统和非言语系统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它们之间有三个不同的加工层次:表征加工(representational processing)、参照加工(referential processing)和联想加工(associative processing)。表征加工指外部的言语刺激和非言语刺激能激活言语系统和非言语系统中的言语码及意象码,参照加工指言语码和意象码的交叉激活(cross-activation),联想加工指两种系统中的记忆码都可激活各自系统中的其他信息。这三种加工层次使言语系统和非言语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

进行字幕视听活动时,学习者要同时使用语言系统和非言语系统,既要处理视听语料中的语言信息(如人物独白、对话,词语和句子等),又要处理非语言信息(如画面中的场景、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等)。在字幕影视的环境下,语言信息通过言语形式和文字形式得到传达;在无字幕的环境下,语言信息仅通过言语形式得到传达。语言处理系统也因此被扩充为既能处理话语信息的听觉语言处理系统,又能处理文字信息的视觉语言处理系统。

四、研究设计

为了证实第一部分的两个问题,笔者制定一学期(16周)的研究计划,选择了我院非英语专业2013级7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包括听力机考数据和随机采访。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的71名研究对象均是我院2013级非英语专业学生,都参加了入校摸底考和学期结束考,部分学生接受了随机采访。

2.研究工具。研究工具是两次听力机考成绩:一次成绩来自入校时戴耐德英语分级测试Placement Test(以下简称“PT”),另外一次则来自第一学期期末考,题型是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逻辑排序,考试题目数量和时间因成绩的不同而变化,答题过程中不能回看,不能暂停。

3.研究过程。2013年9月入校时,非英语专业新生参加PT考。随机从0.5组抽71名学生,36名学生为“ABC”字幕实验组,35名学生组成非“ABC”字幕控制组,作为前测的PT考成绩被分组记录。接下来的16周(每周4课时)的学习内容相同,学生参加5个单元测试和后测PT。不同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实验组全英文信息字幕键一直开放,控制组学生全英文信息字幕键则处于关闭状态。

五、结果与讨论

2个表格代表2组71名学生的平均听力结果。随机采访是听力首要困难和应对方式。表1和表2统计表明,两个组两次机考的平均成绩虽没有显著差别,但采访发现,学生学习过程和考试遇到的首要困难是长句和难句(97%),符合倪杭英和李俊的调查结果。随机采访也发现,实验组学生习惯启动言语系统和非言语系统,38次字幕键使用的平均次数用于长难句,因为首次遇到长难听力理解提问时,仅使用非言语视频信息和听觉语言信息表征刺激的加工方式很难选出正确答案,于是在回听过程中,部分学生借助参照加工模式,查看“ABC”字幕键,获取完整的英文文字视觉信息,验证先前听到的言语信息,交叉激活言语系统和非言语系统。

控制组学生成绩显示,听力理解能力提高到和实验组一样的程度,如平均成绩也提高了0.3%。随机采访发现,听到非言语视频信息和听觉语言信息长难句时,通常穿插使用前进键和后退键,获取部分英文字幕文字视觉信息,联想加工言语听觉和视频双重信息,完成听力理解。

六、启示和建议

以上数据和分析说明,英语字幕对提高成绩中下等学生的听力有明显效果,也解决了长难句听力问题,具体启示如下:

1.字幕提高了听力成绩。脑神经理论、语言学习双重编码理论和实验数据显示,两组学习者启动语言文字、听觉双重通道和非言语系统,听力理解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换句话说,学生借助视频非语言系统和听觉言语信息,点击戴耐德全部英语文字字幕和部分英文文字字幕,交替运用三种加工方式可提高戴耐德英语听力理解的正确率。但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听力和时间的关系,把提高听力放在首位,节约下来的时间放在后面,因而学习顺序是,先反复听和看视频后再看字幕。这样的迟发字幕法可有效避免阅读习得首先介入的不良习惯。

2.长难句字幕排序。戴耐德英语字幕视听和英语文字信息双重编码,对长难句听力技能发展的作用较大。同时,听前的长难句字幕排序发展了听力技能。看到辅助图片和长难句英语文字信息时,学生可先将句子划分为若干词块,根据简单句句型进行主干词块排序,最后安排其他辅助词块。这种词块和句型框架法降低了学习焦虑感,提高了听力准确率,节约了学习时间。

3.字幕键设计有待改进。戴耐德英语字幕有全字幕和部分字幕两种设置方式,符合成绩中下等学生习惯使用非言语视频信息、听觉语言信息和英文文字双重信息的学习风格,提高了听力理解的效率和准确率。但是,手指按键比较麻烦,建议把字幕键改为手指滑动方式。

总之,双重编码和戴耐德英语字幕辅助实现了听力为先、带动其他英语技能提高的目标。但研究对象少、研究时间短、听力成绩统计少,难以保证实验结果符合所有学生,希望同行指出不足,并继续提供实验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爱军.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探究[J].外语界,2009,(5).

[2]王初明.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J].外语界,2010,(1).

[3]周光磊,杨世登.视频辅助功能对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

[4]张尧学.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J].外语界,2008,(5).

[5]赵速梅.论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两个不同层面――影视作品文本翻译与字幕翻译的不完全重合关系[J].外语学刊[J].2008,(5).

[6]邵巍.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6).

[7]高彬.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和策略[J].江苏科技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8]郑宝漩.电影字幕的语内和语际翻译[J].中国翻译,2011,(4).

[9]梁爽.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2,(9).

[10]张雁.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对听力理解影响的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08.

[11]倪杭英,李俊听力理解过程和元认知策略使用――一项非英语专业专科生听力问题调查[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3).

[12]李曙文.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戴耐德英语字幕听力理解[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

上一篇:探讨高校英语课堂中微课教学的应用及其误区 下一篇: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