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哈佛访谈录

时间:2022-07-23 01:34:25

偶像崇拜是东方文化传统的一个特点,它会一直存在下去。但中国现在需要的是榜样,不是偶像。偶像可能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时尚圈营造出来的,消费类的偶像;而我理解的偶像是有点政治意义上的,人们接受他的指挥和引领,接受他的管理。

韩寒当然算年轻的偶像之一,他介于上面说的两种偶像之间。他可能也有时尚的因素,但更多地来讲,还是他的一些文章影响大,把个人的一些思考和社会现象甚至政治,联系在一起。所以韩寒其实是跨界的,他也扮演着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角色。

一般来讲,我们认为公知都受过相当的学术上的专业训练,即使没有训练,他也有个人的修为,或者自学成才。他更多的是靠文章,或者是演说的感染力,像于丹、易中天。中国传统的公共知识分子,是说你靠本身的职业来进行社会呼吁,或者出于良知,对某种社会现象持一种批判态度等。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韩寒显然就不是公知,因为本身他的形象是一个赛车手,是个时尚的年轻人,头发梳得就像日本动漫里的……他应该还不算丝,他好像介乎丝和高富帅中间的一种状态。

换句话来讲,韩寒本应该是公共知识分子的一个评论对象。但在互联网时代,他在青年当中又是很有号召力的。而且他扮演的角色,其实和于丹、易中天是一样的,甚至在某种角度上,他的作用可能更积极一些。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些公知的言论――我不是具体指某一个人,你听着是非常有道理的,非常有感染力,非常有点击率,但他们到底说的是什么?你会发现他们说的都是似是而非的东西,是一种所谓的心灵鸡汤。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韩寒更能针砭时弊,说一些一般人不敢说的话。

但对于韩寒和方舟子之争这个问题,我站在方舟子这边。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方舟子扮演的也是公知的角色。你不能说你是公知,你就不能被质疑。质疑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韩寒显然是不够成熟的。尤其是他的粉丝们,为什么对质疑那么暴跳如雷,后来变成对方舟子的人身攻击呢?

质疑不是说你错或对,其实就是正方反方,无非是看谁说得更有道理。至于方舟子的动机,有人说他是为了扬名,那个不重要。你会发现方舟子的质疑用的是西方方法论上的一种逻辑推理,这在中国来讲好像是吹毛求疵,但在西方,这是一种实证方法。另外,正因为你是公共知识分子,所以你就应该承担这样一个质疑。

就像2008年,他们再怎么骂我,我事后都没有怨言――因为你是一个公众人物,你不能在人家捧你时挺得意,等他们骂你时,你又说人家愚昧。比如余秋雨,一骂他,他就索性关掉博客,不玩了。我觉得我真正的成熟,从青涩的苹果变成不青涩的苹果,就是在2008年。

现在,公共知识分子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企业家也扮演一个角色,他们应该是同样的一种进步力量。另外,现在来讲,中国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所以如果要改良,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政治家。因为资源是掌握在执政者手上的,如果光靠公知和企业家,本身就有问题。

而且现在的企业家有自己的问题。第一个,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家也是弱势群体,意思是他们的地位本身是不确定的。第二个,这个群体是相当不成熟的。中国的民营企业成长的时间还比较短,又增长得那么快。像我们这些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涌现的第二代企业家,到现在也就30多年,却拥有了过去50年甚至80年才会有的机会和积累。在增长太快的情况下,政府又管得非常严,企业应当如何自律?通过行业协会管理自己吗?这些都还不是很成熟。因此你让他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力量,那是很有限的。

实际上,就中国现在来讲,你不能光依靠某一部分人。我们现在是一个没有偶像的时代。你得从自己做起,别指望知识分子,别指望企业家,更不要指望上面的人怎样怎样,大家最好都扮演自己的角色。

上一篇:从人文与体裁的角度看《落日》 下一篇:那些在他乡的熊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