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腺淋巴瘤4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23 01:33:23

腮腺腺淋巴瘤42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8%的腮腺腺淋巴瘤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38例(90.4%)发病部位为腮腺浅叶的下极和后极,4例(9.6%)发病部位为腮腺中上份3例;10例(23.8%)有明显消长史;71%行腮腺部分切除术,损伤小,效果好。结论:腮腺腺淋巴瘤是多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的一种腮腺良性肿瘤,临床检查结合有效的辅助检查可确定诊断,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腺淋巴瘤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081 资料和方法 1989~2000年20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中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腮腺腺淋巴瘤的42例(20.4%),男31例,女11例;年龄42~80岁,平均61岁,其中60岁以上25例,占58.8%。 肿瘤发生部位:42例中,21例发生于左侧腮腺,17例发生在右侧腮腺,4例发生于双侧腮腺;34例发生在腮腺浅叶,8例发生在腮腺深叶;发生在腮腺后下极38例(90.4%),发生在腮腺中上极4例(9.6%)。 病变特点:肿瘤多为患者无意中发现或被他人发现,生长缓慢。病程5年10例(23.8%)。病变直径4cm6例(14.3%)。42例中10例有明显肿块消长史。中等硬度者12例,其余均为质软或有囊性感。5例肿瘤活动度较小,其余均活动,无粘连,无面神经功能障碍症状。6例局部有压痛。 吸烟史:有吸烟史36例(85.7%),其中男27例,占男性患者的88%;女5例,占女性患者的45.5%。平均每天吸烟28支以上23例。烟龄10~42年,其中20年以上28例(66.7%)。 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做快速病理检查,术后常规病理切片检查。其中5例单纯切除肿瘤,14例采用肿瘤加腮腺浅叶切除术,23例采用肿瘤加腮腺区域切除,5例采用肿瘤加腮腺全叶切除术。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5例术后出现轻度面瘫,均在2个月内恢复正常。未出现涎瘘现象,4例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42例术后随访2~10年,未见肿瘤复发。23例行区域性切除术患者术后面部畸形不明显,腮腺功能正常。 讨论 腮腺腺淋巴瘤在临床上属于比较特殊的肿瘤,其起源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一般都认为是唾液腺组织迷走到淋巴结或淋巴组织中所致。腮腺腺淋巴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该瘤大部分被发现于腮腺下极和下颌角区,本组34例中38例(90.4%);腮腺中上份少见,本组34例中4例(9.6%);极少数也可发生于颌下腺、舌下腺、上下唇、颊黏膜、腭、咽等处,被认为是腮腺区特有的疾病[1]。肿瘤多发性是该瘤的另一个特点[1],位置较浅,可以单侧发病,也有双侧同时发生的病例;大部分为单个肿瘤,亦存在多个病变发生在同一腺体的情况。本文资料显示,单侧发病最多,达38例(90.4%);左、右侧无明显差异,其中仅4例双侧同期出现肿块,同期手术,1例一侧同时发现3枚肿块,1枚较大,直径3cm;另2枚1.5cm,呈卫星结节样,围绕前者,最后病理检查均提示腺淋巴瘤。腮腺腺淋巴瘤除多发以外,还可与混合瘤、恶性混合瘤、腺癌、腺泡细胞癌及黏液表皮样癌、恶性淋巴瘤等相伴发[2]。本组42例中25例(58.8%)发生在60岁以上,且平均年龄59.5岁,可见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60岁以上患者的比例在逐渐增加,原因不清楚。 吸烟与腮腺腺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烟焦油中的苯吡等物质长期刺激淋巴组织中唾液腺成分,使之化生,瘤变[3],许多学者都做了研究加以证实。本文中吸烟患者也达到85.7%,老年男性占绝大多数,1例女患者虽自己无吸烟史,但被动吸烟量很大,这些均与文献资料相符。 由于腮腺腺淋巴瘤中淋巴组织与唾液腺组织同时存在,因此其中的淋巴组织成分可能会继发炎症反应,临床上可有消长史,触诊时肿块一般质地较软,光滑,轻度活动;行肿块穿刺时有时可抽出黏液样或乳汁样液体,切除后的大体标本剖面也可能发现病变中央液化,这些特征容易将肿块误诊为淋巴结炎,尤其是淋巴结核。本组42例中13例出现轻度疼痛不适,其中4例穿刺抽出淡黄色浓稠液体,6例被误诊为“腮腺区淋巴结炎”。由于病程长、症状较轻,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鉴于此,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加以鉴别。 腮腺腺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式包括:单纯肿瘤摘除术(剜除术)、腮腺部分切除术、腮腺浅叶及全叶切除术。腮腺腺淋巴瘤作为一种良性肿瘤,有时可以多发,术中常常发现肿瘤周围有肿大的淋巴结,资料显示在显微镜下发现这些淋巴结已部分或全部变成肿瘤,因此腮腺腺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应是肿瘤加周围腺体部分切除[4];同时也要仔细检查病变周围的情况,若有肿大的淋巴结应一并切除。其优点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面神经损伤;减轻面部凹陷畸形;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保存患侧腮腺功能。本组中采用了3种术式:①5例仅作肿瘤切除,未复发的原因可能与肿瘤本身为单发性,周围无淋巴结存在,也不能排除失访的3例有复发的可能。当然本组样本量较小,随着样本量的加大,应该能体现出3种术式术后复发的差异性。②5例行腮腺切除,主要是因为术前对肿瘤的诊断不明,而且肿块位于腺体深叶,术中直接切除肿瘤及浅、深叶送快速病理检查。鉴于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这种术式虽然把肿瘤复发减少到最低程度,但也多切除了腺体,丧失了一侧腮腺的功能;同时,对面神经的损伤也不容忽视,因此术前对腮腺腺淋巴瘤的正确诊断显得十分重要。对于长期吸烟的老年男性患者,腮腺后下极发现直径3cm左右、质地较软的肿块,应高度怀疑腮腺腺淋巴瘤的可能;另加以辅助检查,如核素检查、腮腺造影、穿刺细胞学检查等,术前可以得到确诊。③32例行肿瘤加周围腺体部分切除,这是比较科学的术式,它结合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既完整切除了肿瘤,减少了复发机会;又尽可能地保存了腮腺的功能,减轻了面部的凹陷畸形,同时对面神经的损伤也降到最低(当然术者要有良好的手术技能),术后无并发症,随访无一例复发。因此,对于腮腺沃腺淋巴瘤这种有鲜明临床特点的良性肿瘤,只要加以重视,应该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腮腺腺淋巴瘤常为多发,故在手术中一方面要仔细触诊检查,注意有无多发性肿瘤,另一方面应将腮腺后下部包括面后静脉周围及腺体边缘的淋巴结一并清除。很多“复发”并非真正原有肿瘤术后复发,而是一些小病灶没切除所致。因而切除所有病灶及腮腺后下部及腺体边缘淋巴结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俞光岩.腺淋巴瘤100例临床分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2,6:86. 2俞光岩,柳晓冰,彭歆.腮腺沃辛瘤发病情况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7,2:88-91. 3俞光岩,柳晓冰,李自力.吸烟与腮腺沃辛瘤的发病.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5,34(3):195-197. 4俞光岩,马大权,柳晓冰,等.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沃辛瘤治疗中的应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6:372-374.[ZK)]

上一篇: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术治疗舟状骨骨不连15例疗... 下一篇: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7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