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草危害对单季稻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2-07-23 12:54:59

摘要 稗草危害对单季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拔除稗草及其他杂草80%处理的平均产量为4 485 kg/hm2,减产32.5%;拔除稗草及其他杂草60%处理的平均产量为3 720 kg/hm2,减产44.0%;拔除稗草及其他杂草40%处理的平均产量2 925 kg/hm2,减产56.0%;拔除稗草及其他杂草20%处理的平均产量在2 805 kg/hm2,减产57.8%;不除草处理的平均产量在2 055 kg/hm2,减产69.1%。

关键词 稗草;单季稻;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20-02

为探索农作物有害生物——稗草对水稻产量危害损失情况,在中国水稻所的指导下,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浮石街道办事处农技站进行了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衢江区高家镇划船塘村,土名为叶家垅畈,属红壤黏土,肥力水平一般,为当地有代表性的稗草常发生稻田,稗草分布密度均匀。据衢江区土肥站土壤测定提供的资料,该田坂土壤含有机质1.6%、全氮0.17%、速磷45.4 mg/kg、速钾74 mg/kg,pH值5.2。

1.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单季杂交糯稻——甬优10号,种子由衢江区种子管理站提供。供试药剂为:浸种灵(10%硫氰基甲烷乳油,江苏省泰州市梅兰农化有限责任公司产)、60%吡蚜啉种衣剂、50%吡蚜酮、垄康(江西巴菲特农药有限公司产)、阿维·毒死蜱(江西巴博农药厂产)等。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稗草密度处理,分别为:不除草(A),拔出稗草及其他杂草20%(B)、40%(C)、60%(D)、80%(E),以除去全部的稗草及其他杂草作为对照(CK)。试验田前作为空闲田,每个小区面积6.77 m2(1.65 m×4.10),重复3次,小区随机排列。

1.4 试验方法

1.4.1 种子消毒。5月22日傍晚用浸种灵浸种,5月23日下午开始催芽,5月27—28日炼芽,采用直播方式,播种时间为5月29日14:00。播种量为26.25 kg/hm2。播前试验田面趟平,使用60%吡蚜啉种衣剂+50%吡蚜酮拌种,防稻蓟马、稻飞虱等。

1.4.2 施用肥料。5月28日,播种前施用复合肥150 kg/hm2;第1次追肥于6月27日撒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52.5 kg/hm2;第2次追肥于7月10日撒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钾97.5 kg/hm2。

1.4.3 病虫害防治。于6月28日施用垄康150 g/hm2,对水450 kg喷雾,防治2代二化螟;7月11日施用稻腾10%悬浮剂450 mL/hm2+艾美乐75 g/hm2(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对水450 kg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补治二化螟;7月26日,施用阿维·毒死蜱(江西巴博农药厂产)525 mL/hm2,对水450 kg喷雾,防治稻飞虱兼治稻纵卷叶螟;8月10日,施用稻腾525 mL/hm2+朴虱灵600 g/hm2,对水450 kg,用机动喷雾器喷洒,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1-2]。

1.4.4 合理用水。分蘖期浅水勤灌、适时搁田,施肥、除虫时适水灌溉,抽穗扬花后,干干湿湿,以湿为主[3-4]。

1.4.5 稗草发生密度的调查。据6月10日对高家镇、全旺镇3个行政村10个种粮大户直播单季稻田内调查50 m2稗草密度,共有稗草株数1 528株,幅度2.8~135.4株/m2,平均有稗草30.6株/m2。

1.4.6 稗草定植。6月22日试验对照区内的稗草全部人工拔除,其他小区按照试验设计的密度进行试定植。按当地平均稗草密度计算,处理A~处理E的稗草密度分别为31、25、19、13、7株/m2,并对试验小区稻苗进行移密补稀;6月27日,试验对照区的稗草被彻底清除,其他处理小区进行稗草定植;6月30日对各处理小区的稗草用竹筷子定株确认;拔除多余的稗草[5-6];处理B~处理E,除了留住定苗的稗草以外,需要人工拔除所有杂草,分别在水稻2~3叶、4~5叶、分蘖末期拔除杂草;CK用人工拔除或用安全性好的除草剂防除所有杂草;7月8—14日,继续清点、拔除新出苗的稗草;8月25日试验区稗草种子成熟,少数种子脱落,甬优10号始穗;9月1日稗草80%种子脱落,50%稗草茎秆桔黄,甬优10号80%抽穗,部分扬花;10月8日,甬优10号进入黄熟期;10月21日成熟度达98%以上,下午收割。

1.4.7 杂草处理。7月1日对试验小区内的矮慈姑、鸭舌草、三棱草和千金子等杂草予以人工拔除;7月8—14日继续拔除试验区内的各种杂草。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0月17日在各试验小区内取3个点,每点取10丛稻,共计取样180丛稻,带回室内测定,记录水稻的农艺性状,计算其理论产量。10月21日收割,记录其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稗草对单季稻产量的影响见表1。由表1可知,处理A~处理E,1 m2有效穗数比CK减少24.1%~66.1%;每丛穗数却减少21.2%~51.6%;平均株高减少1.8~4.7 cm;平均穗长减少0.4~1.6 cm;处理A平均理论产量在2 100 kg/hm2,处理B的平均理论产量为2 800 kg/hm2,处理C平均理论产量为3 000 kg/hm2,处理D平均理论产量在3 800 kg/hm2,处理E平均理论产量在4 300 kg/hm2,而CK的平均理论产量在6 400 kg/hm2,各处理的平均理论产量较CK减少30.9%~67.2%。

10月21日收割,CK的实际产量为6 645 kg/hm2,处理A的平均产量在2 055 kg/hm2,减产69.1%;处理B的平均实际产量在 2 805 kg/hm2,较CK减产57.8%;处理C的平均实际产量2 925 kg/hm2,较CK减产56.0%;处理D的平均实际产量为3 720 kg/hm2,较CK减产44.0%;处理E的平均实际产量为4 485 kg/hm2,较CK减产32.5%。处理A的湿谷晒干率为69.9%,处理B~处理E的晒干率为76.0%~79.7%。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稗草对水稻产量危害损失极为显著,处理E的平均实际产量为4 485 kg/hm2,较对照减产32.5%;处理D的平均实际产量为3 720 kg/hm2,较对照减产44.0%;处理C的平均实际产量2 925 kg/hm2,较对照减产56.0%;处理B的平均实际产量在2 805 kg/hm2,较对照减产57.8%;处理A的平均实际产量在2 055 kg/hm2,较对照减产69.1%。

稗草的根系发达,与水稻争光、争肥力强,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因子,导致水稻的成穗率低,平均稗草密度为7~31株/m2的穗数比对照区减少24.1%~66.1%;平均每丛穗数比对照区减少21.2%~51.6%。

稗草对水稻株高和穗长的影响不太显著,平均稗草度为7~31株/m2的株高比对照区减少1.8~4.7 cm,平均穗长减少0.4~1.6 cm。

建议来年在试验小区周围要做泥坝,防止周围除草时对试验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稗草2~3叶用竹筷子对稗草苗予以标定,并隔5 d清除1次多余的稗草,直至分蘖末期;同时清除矮慈姑、鸭舌草等杂草。

4 参考文献

[1] 杨春,洪静,孙艳,等.水田稗草发生规律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J].垦殖与稻作,2005(5):33-34.

[2] 朱文达.稗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J].植物保护学报,2005(1):81-86.

[3] 刘章勇,方守国.稗草对不同种植密度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0(4):8-10.

[4] 杨余清,娄远来.抛秧稻田稗草对水稻生产及产量的影响[J].杂草科学,1998(2):28-30.

[5] 童庆年.高稗施在水稻田对大龄稗草的防除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15):67.

[6] 管丽琴,陈建生.水直播稻田稗、水莎草的危害损失与复合防除指标[J].上海农业学报,2001(2):79-81.

上一篇:连作晚稻高产攻关技术研究 下一篇: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