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内基的双面人生

时间:2022-07-23 12:34:59

过不了多久,那些遗留下巨额财富(而不在有生之年将之捐赠出去)的人就会受到公众的唾弃。人死富有,死而蒙羞。

——安德鲁·卡内基

1986的秋天格外难熬,安德鲁·卡内基躺在病床上,持续六个星期的高烧折磨着他,他第一次感觉这样孤单,一起奋斗的弟弟汤姆、挚爱的母亲一个个离开他。可是悲剧并没有结束,两年后,他的得力助手琼斯厂长因为高炉爆炸而死。又一次重创后,卡内基从没有这么认真地思考自己走过的路——

从一个小信差、一个贫穷移民的后代,到今天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我手里拿着这么多的财富,到底有什么用?小时候的梦想都实现了,可为什么心里却高兴不起来。现在亲人一个个离去,曾经离弃过的朋友也不会再回来了,我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此之前,虽然卡内基也曾研究孔子著作和佛经,却从未付诸行动。这一次,面对残酷的事实,他开始有所清醒。

兄弟俩的梦想

在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名字是个传奇,他与“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大财阀一样,曾经影响着整个美国的金融状况。

但这个“传奇”人物并不是含着金勺子降生的。1835年11月,卡内基出生在苏格兰,父亲威尔·卡内基以手工纺织亚麻格子布为生,母亲玛琪则以缝鞋为副业。

13岁那年,卡内基和家人怀着对美国的向往,来到美国东海岸的纽约港,后又辗转来到匹兹堡。移民的生活非常清苦,小卡内基白天做童工,晚上读夜校。

1849年,小卡内基14岁。一天晚上,他上完课回家,得知姨父传来话,匹兹堡市的大卫电报公司需要一个送电报的信差。他立刻意识到,机会来了。果然,小家伙的机智和勤快得到了大卫总经理的赏识。一天下午,卡内基被单独留了下来。他心里七上八下,生怕自己工作中有什么疏忽被开除。但总经理却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比其他人更勤勉,从这个月开始给你单独加薪。”卡内基高兴得差点晕倒。他领了13.5美元,比上个月多出2.25美元。对他来说,这是笔巨款。

回到家,卡内基只是像往常一样,将11.25美元薪水交给母亲,而将增加的2.25美元暂时留了下来,因为这笔钱对他来说实在太珍贵了。晚上临睡前,他把加薪的秘密告诉了弟弟,7岁的小汤姆也感到吃惊。于是,弟兄俩兴奋地谈起了未来的事业,憧憬着将来要合开一家“卡内基兄弟公司”,赚好多好多的钱,送给母亲一辆闪闪发亮的马车,再也不让她像现在这样缝鞋缝到深更半夜了。他们谈了很久很久,才沉沉入睡。

血色资本

1863年,美国南北战争战事正酣,双方都开始使用军舰对抗。二十多岁的卡内基隐隐地意识到,帆船时代已经过去了,钢铁时代即将到来。于是,卡内基来到欧洲旅行,到伦敦考察钢铁研究所,果断买下道茨兄弟发明的一项钢铁专利,还买下焦炭洗涤还原法的专利,他认为,这两项专利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果不其然,18年后,卡内基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

曾经的童工已是裸的资本家。随着1873年经济大恐慌,愈来愈多的人都遭到破产的厄运,当初的合伙人柯路曼兄弟,还有弟弟的岳父,这些元老级人物都不得不把自己的股份卖给卡内基。

卡内基不仅逐步垄断,也和劳工组织发生激烈冲突。他毫不留情地破坏罢工,驱除工会,降低工资。1882年,卡内基的霍姆斯丹工厂劳工冲突,最后造成7名工人、3名保安人员死亡,几百人受伤。这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劳资冲突之一。

但这并不能阻止卡内基攀登自己事业的顶峰。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钢铁帝国——卡内基钢铁公司,成了名副其实的钢铁大亨。

卡内基被当时的人称为“卑劣的卡内基”。但他似乎并不看好金钱崇拜。“对金钱执迷的人,是品格卑贱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赚钱的事业,有一天自己也一定会堕落下去。假使将来我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财富,就要把它用在社会福利上面。”

这是卡内基在33岁那年写下的日记,但此话实实在在地在卡内基的日记本上躺了二十多年。

神圣信托

1900年,年逾花甲的卡内基决定心安理得地退休,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去做他早已想做的事情。这一年,他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挣更多的财富。”他以5亿美元的价格将卡内基钢铁公司卖给金融大王摩根。然后,开始实施把财富奉献给社会的伟大计划。

卡内基引退后的第一年,首先拿出500万美元为炼钢工人设立了救济和养老基金,以向帮助他取得事业成功的员工们表示感谢。他购买大量土地用做国家公园,又在匹兹堡创办卡内基梅隆大学,当时名为卡内基技术学校,教育目标是为匹兹堡的工人子女提供良好的职业培训。但卡内基的工人对他散尽家财的义举并不欢迎,因为他们每天2美元50美分的工资,没有福利,没有退休金,只有每周7天、每天12小时的工作。

“卡内基是‘暴君’,虚伪之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卡内基的慈善事业,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弥补他在钢铁工业犯下的罪行。

卡内基本人并不愿意卷入这样的口水漩涡中。他认为市场的逻辑必须尊重,他挣的每一分钱都是市场对他所创造的效率的正当奖赏。在他看来,大多数人不可能有效率地工作,除非懂得效率的人指定给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所应该享受的果实和积蓄。多给工人一点钱,结果多半是用于吃喝等物质享受上,无法用来增进人的精神成长,还不如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让他这样最能创造效率的人把财富集中起来,以最优的方式重新分配。

在卡内基看来,“剩余财富应该被看做是其拥有者为了社区的利益所接受的神圣信托。”这一原则要求那些富裕的人必须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所拥有的财富为了社会的利益而散尽,而不能死后把这样的责任推给别人。

卡内基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在他看来,财富可以继承,但是,一个人的管理天赋却没有办法传给下一代。一个最有竞争力的社会,必须保证让那些最有天赋、最有工作伦理的人成为优胜者。而财产继承则把一些没有经过竞争的弱者指定为优胜者。从长远来看,这将损害一个社会和种族的进化。

自由慈善主义代表

在19世纪,大多数成功有为的企业家在自由主义和新教的召唤下,和卡内基一样致力于“赚钱行善”,致力于成为“有信仰的资本家”。卡内基则被德鲁克赞誉为“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下了基调”的企业家。

在开创现代企业慈善的潮流方面,卡内基有自己的一套经营管理哲学。他认为,企业行善的方式应该和企业家坚持的价值观高度一致,而非追逐潮流或者经营声誉,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企业慈善的质量和效果,并且“消除所有施舍的污点”。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卡内基当时宁愿把资金投入到一些不知名的、急需支持的大学,而不是给已经享有声望、已经有很多捐赠的常春藤联盟。

在《财富的福音》一文中,卡内基特别设定了一个明智的财产保管人用于慈善事业的七个领域:大学、图书馆、医院、公园、教堂建筑、音乐厅和游泳馆。他更愿意选择通过创建捐赠基金和信托基金来分配他的大量财富。

卡内基明确指出:“财富主要不是个人的产品,而是社会的综合果实。”他必须在有生之年,把这笔钱以最有效率、最有竞争性的方式还给社会。卡内基的捐赠都非常专业化,有人为了医疗卫生向他要钱,他马上说:“去找洛克菲勒,那是他的领地。”因为他本人最懂得怎么兴办教育、建立公共图书馆,洛克菲勒则更专攻于资助医院。行善不是通过花自己的钱让自己心里感到舒服,而是像企业竞争一样,把社会信托给自己的钱经营好。

卡内基代表着一些学者所谓的“自由慈善主义”(liberal philanthropy)。这种自由慈善主义主张捐赠不是为了有钱人精神上的救赎,而是为了改善受惠者的品性。所以,任何捐赠都要精心计算其后果,高度理性化。不智的捐赠害多益少,助长懒惰和依赖。

由于十年来一直直接参与捐献工作,1911年,年迈的卡内基夫妇深感疲惫,因而,卡内基决定再以仅余的1.5亿美元设立了卡内基公司,让公司人员他们的捐献工作。1919年8月11日,84岁的卡内基结束了他毁誉参半的一生。他临终前立下遗言,要把剩余的3000万美元全部捐出。

美国《福布斯》杂志创始人B.C.福布斯在卡内基逝世前两年预言,卡内基将作为一位“慈善家,而非工业家”被世人铭记。不过评价卡内基的人群,可能永远都会存在不可调和的对立观点。有些人终生都未能原谅他,即便在他卖出了钢铁公司,致力慈善事业之后;另一些人却在卡内基死去几十年后还深深地怀念着他。

上一篇:一路走好 4期 下一篇:倡导公众捐赠不能只靠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