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秋播油葵品种比较试验

时间:2022-07-22 10:16:32

摘要 [目的]选择出适合在桂北生态区秋播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抗逆性强的油葵品种。[方法]对引入的8个品种在桂北秋播生态条件下的田间表现、特征特性、产量性状等进行了田间调查,并对产量作统计分析。[结果]德农S-31、迪卡G103、NK244等5个品种产量高于对照种迪卡G101。

关键词 油葵;生育期;产量;农艺性状;桂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083-01

油葵是近30年来总产量增长最快的世界三大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大面积集中栽培于新疆、内蒙、东北和华北西部,近年来华北东部及华中地区夏播油葵面积正迅速增加,是我国发展迅速的油料作物[1]。广西发展油葵生产的年限较短,主要种植地集中在来宾、南宁部分市县[2]。油葵抗逆性强,具有耐早、耐热、耐寒、耐贫瘠等优异农艺特性,适应种植范围极广[3-4]。油葵花期花朵大、花色鲜艳,可吸引大量区内外赏花游人,将油葵的经济价值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在实现油葵原本经济功能的同时,挖掘其旅游观光价值,有利于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农业生态新景象。因此,引进和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油葵新品种,扩大高产、优质、高效油葵对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桂林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通透性强、排水良好,肥力均匀一致,前茬作物为花生。

1.2 供试品种

参试油葵品种为迪卡G101、迪卡G103、567DW、T102244、德农S-31、早熟矮大头、NK175、NK244。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迪卡G101为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8.0 m×2.5 m)。每区14行,每行7株,即种植密度为48 990株/hm2。

1.4 试验方法

播种前施底肥为腐熟有机肥为10.5 t/hm2、复合肥(15-15-15)600 kg/hm2。2014年8月16日育苗,8月29日移栽。八叶期至现蕾期结合中耕,开沟追施尿素和硫酸钾各150 kg/hm2,当茎秆上部及花盘背面变黄,且籽粒变硬时,及时进行取样考种,小区单打单收进行测产[5-6]。田间及室内调查记载各品种物候期、抗病性、株高、茎粗、盘径、盘粒数、百粒重、产量等,并进行分析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油葵品种产量性状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供试品种的平均产量为835~2 205 kg/hm2,对照种迪卡G101的产量为1 600 kg/hm2,产量排名第6位。有5个品种产量超过了对照种迪卡G101,其中德农S-31的产量最高,为2 205 kg/hm2,比对照增产37.8%,产量差异极显著。

2.2 不同油葵品种农艺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品种在茎粗、盘茎、百粒重、单盘粒数上均高于对照品种迪卡G101,但在结实率上只有NK244为94.75%,比对照迪卡G101高,其余品种皆略低于对照。说明品种NK244花期授粉能力较强,秕粒数少。

2.3 不同油葵品种田间主要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除了品种矮大头外,其余品种生育期都晚于对照种,从开花期到终花期,其花期时间基本相同,花期基本都为10~15 d;品种NK175花色为红黄色,花瓣较密,以休闲赏花为宜,较具有特色;除了迪卡G103花瓣较对照稀外,其他品种皆呈现中或密,这在以休闲赏花引种中具有参考意义。

3 结论

油葵是近30年来总产量增长最快的世界三大油料作物之一,是欧洲各国的主要食用植物油。近年来,随着农业生态旅游的需求,更多地区打破了传统单以榨油为目的的经济模式,推广种植同时瞄准其旅游价值,实现油葵经济价值与旅游价值的结合。 因此,引进和推广适合桂北生态区种植的高产高抗优质油葵品种,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试验结果表明,德农S-31、迪卡G103、NK244等5个品种单产高,与对照相比增产显著,其生育期虽然较长,但从开花期到终花期,花期时间基本相同,不影响其观花功能。因此,从本试验看,德农S-31、迪卡G103、NK244等5个品种既可以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优势,又对其休闲观花功能无影响,符合桂北生态区种植。

4 参考文献

[1] 张富厚,韩桂仲,刘顺通.油葵引种筛选试验初报[J].河南农业科学,2005(2):27-29.

[2] 张祝昌,李旭林,覃德注.来宾市秋植油葵的开发前景及发展对策[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1(4):49-51.

[3] 杨海峰,樊云茜,贾强生,等.油葵引种在晋南夏播试验述评[J].陕西农业科学,2005(4):29-30.

[4] 王鹏冬,杨新元,贾爱红,等.我国油用型向日葵研究发展概述[J].杂粮作物,2005,25(4):241-245.

[5] 滕凌雁,马小勇.油葵引种栽培试验示范简结及高产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2006(11):381.

[6] 朱东旭,关中波,徐桂真,等.油用向日葵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2):152-156.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的变革路径 下一篇:某电子企业电源转换器质量改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