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齐下, 提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率

时间:2022-07-22 08:13:29

双管齐下, 提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率

摘 要: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致力于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以“课堂”及“课外”两点为突破口,围绕“协作学习”“学习任务”和“展示作品”这三个角度,就有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率的策略及途径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课外教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及意义也得以充分体现。那么,如何才能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率及质量呢?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对此展开了初步分析与探讨。现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将有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组织小组协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传统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将教材上总结、归纳好的知识点通通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在底下被动聆听。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处于“知识传授者”的高高地位,学生则只是教师教学思路的附属者与追随者。

很显然,上述教学模式仅仅将学生视作了储存知识的“容器”,既不利于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同时,更不利于获取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摒弃上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为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展开小学合作学习,此种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方式将有效扭转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低效甚至是无效教学的现状。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例如,“另存为”这一内容较为简单,在具体教学时,笔者并没有一板一眼向学生传授具体的操作方式,而是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凭借集体思维智慧,各小组自觉阅读教材内容,积极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尝试,并都初步把握“另存为”的基本方法――点击“另存为”的标志,确定“文件名”,点击“保存”项。个别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其他小组成员的辅助下,也都轻松掌握大致的操作流程。在此基础上,笔者只需向学生展开操作重点与难点的讲解即可。学生学得轻松,认知也较为深刻,这都表明了小组协作学习对于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积极意义。

二、恰当布置学习任务,发展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教学目的侧重于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对信息技术的操作需求。从这一点来讲,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点的层次,而应当将发展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根本追求。

这其中,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化对学习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更有利于切实提升其对所学知识的实践操作、实践运用水平。而这很显然对于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如,学习了PPT的相关知识后,笔者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学习任务: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关于家乡宣城的信息与资料,并制作一组介绍宣城的PPT幻灯片。由于实践任务内容与学生赖以生存的家乡生活密切相连,因此,他们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格外高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成员负责利用已学知识在电脑上搜集相关资料,有的成员负责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有的成员负责确定符合的音乐背景,有的成员则负责编辑PPT幻灯片……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全体学生踊跃参与,热情而主动,并都最终完成了各具特色的PPT幻灯片。在任务完成后,笔者还特意对学生进行过一次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其中,多达95%的学生表示这一实践任务使自身及时复习与巩固了课堂所学的信息搜集、图片插入、音乐背景插入等相关知识点,而且使自身关于上述知识点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好锻炼与发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恰当布置学习任务,真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而这很显然正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率得以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合理展示学生作品,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在学习中享受到一定的成功,学生才能源源不断迸发出对于该学科的持续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也才能在日后的学习活动中树立更加端正的学习态度。教育心理学的这一研究发现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有必要且必须确保学生形成充足的学习成就感与愉悦感。

对这一理念形成科学认识之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落实与实践,教学反响异常良好。如,各学习小组制作完成PPT 之后,笔者分别给予其合理的肯定与积极评价。有的小组搜集到的图片信息美观、大方,笔者则重点评价这一点“你们小组所选用的PPT图片很棒,富有创意,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享受”;有的小组运用的背景音乐悠扬、流畅,笔者就对其进行了重点评价“音乐效果很好,很动听,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望再接再厉”……针对不同学生小组PPT中的特色,笔者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性评价。这样一来,各学习小组都能感受到笔者对他们作品的欣赏态度,也都能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持显然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而这将成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率的重要情感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从所教学生的主观实际需求出发,要从所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出发,既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科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如此,才能促使学生在享受信息技术学科学习成功喜悦的基础上,坚定学好该学科的信心与意念,进而切实提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何海江.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1):15.

[2]杭晓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4(3):5.

[3]朱国明.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方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5(12).

上一篇:初探新时期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下一篇:语文阅读中写作背景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