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剖析

时间:2022-07-22 06:59:15

高职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剖析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不但要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统一,而且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也应该有别于普通高校而赋予自己新的内涵。按教育理论界的一般共识,素质教育可概括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专业及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这四大素质的教育。实现这些素质的综合,是高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过程就是一种创新过程,创新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1、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现状分析

1.1功利化倾向突出。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诚信缺失、考试作弊现象屡有发生。团队合作中集体意识淡薄,喜爱突出个人表现。在班级各项活动中斤斤计较,重视个人利益轻视集体利益。乐于索取不愿奉献,对于班级的一些助学金、贫困补助等即使不符合条件也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争取而对于班级、学院的一些公益活动却拒不参加。一些学生缺乏应有的正义感,对周围的不良现象、违法违纪行为不敢理直气壮地指出和制止,有的甚至还参与进去,当不良行为需要受到处罚时,却互相推诿,害怕承担责任。这些事实都说明我们今天高职院校的好多学生想问题做事情都过于追求功利化。

1.2思想觉悟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利益关系的多样化,社会矛盾的复杂化,网络传播的快捷化,都致使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高职学生都处于容易受其他观念影响的年纪,自然也容易受到一些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目前,一些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意识淡薄,是非辨别能力差,在行为选择上缺少理性和道德自律。

1.3缺乏人文素养。当今的高职教育重视技术技能灌输,轻视人文理论文化。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偏重于学技术、技能,他们往往认为“读书就为了找工作”,“到学校就是来学技术、学技能的”,而对于人文科学等文化却不感兴趣。他们重视专业课的学习,渴望拥有一技之长,但由于过去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在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缺乏恒心和毅力,造成专业技能素质不过硬。另一方面,他们由于读书带有功利性,缺少人文理念的熏陶,导致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普遍缺乏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心,整个人的综合素质不高。

1.4普遍存在心理问题。高职学生多为高考的失败者,因为高考不理想而自卑,心理素质普遍脆弱,在学习生活上有挫败感,因此沉迷于网络游戏,以致迷失方向;再就是缺乏自信,性格孤僻,对前途感到迷茫和困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自卑、自我封闭;不能正确面对挫折,有较强的失落感和焦虑感等,以致产生扭曲心理,严重的甚至产生过激行为。这些思想和行为的存在,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5对待择业就业问题好高骛远。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就业观不科学、准备不充分、期望值过高、就业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大部分学生好高骛远,不愿意去那些能够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的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岗位工作,而这些岗位恰恰是他们最具有优势的岗位群。根据调查统计,在高职毕业生中,超过60%的学生就业现实与就业理想存在严重偏差,导致个人情绪低落,不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2、改进高职素质教育几项措施

针对以上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突出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促进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工作。

2.1加重人文素质教育比重。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首先,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会做人,其核心是求善,我们倡导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积存真善美,扬弃假丑恶。其次,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高职学生构建广博的知识背景,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思维的求异与创新。第三,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文学艺术熏陶和一定哲学思维的启迪,从而使他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得到高层次的升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学生读书会、学生社团活动、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等,来丰富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广阔而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大背景中接受熏陶,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2.2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改变我们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我们可以把现有课程(如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替代以讲座、阅读作补充或讨论等形式,渗透于课程教学之中,渗透到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之中。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两课”建设和改革的力度。通过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材和课程设置等手段,充分发挥出“两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再次,修订教学计划。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学生终身起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部分内容作为必修课进课堂。另一部分内容是学生感兴趣,并与自身发展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作为选修课由学生选择学习。

2.3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一方面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减轻其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学院还可以建立由院、系、班构成的三级心理防护网,建立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完成对所有学生的心理测试和个人心理健康建档。积极开展面谈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和网络咨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邀请省内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感情、就业等压力。

2.4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我们应该从学生一进学校就开始启发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情商、专业、技能、学识、能力和特长等进行综合分析与定位,从而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还应该对当前我国的就业环境、政策法规、就业途径与方法等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一些求职的技巧。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就要让他们对国家的政策、工商、税务、金融、保险、投资、销售、商务有一些了解,懂得管理,有组织、协调、指挥、沟通的能力,会用人,理财等。学生具有了这种良好的职业情感、核心技能,也是为事业的成功预备了充足的后劲。

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还是就业创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老师应该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精通职业辅导等有关理论,能运用科学规范的职业指导技术与方法教育学生。学校还可邀请在事业上获得了一定成绩的本校毕业生“现身说法”,聘请企业家到学校专题讲座,参观开发区内大型企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创业设计等启发激励学生成材。

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新时期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不可能只靠学校老师几年的教育就能完全实现的,而是要依靠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的综合力量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教育。我们要不断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为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扎实基础的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上一篇:营林生产现况与应对之策 下一篇: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