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对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时间:2022-07-22 06:51:28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对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摘要】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与类风湿因子(RF)对于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6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8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乳胶增强比浊法检测Anti-CCP及RF指标,考察不同检测方式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风湿关节炎患者的Anti-CCP检测阳性率相比于非风湿关节炎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风湿性关节炎

doi:10.14033/ki.cfmr.2016.35.0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071-02

类风湿关节炎(RA)为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的关节滑膜炎症,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导致关节强直、畸形等并发症,甚至引起关节功能丧失[1]。对于没有典型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特性,且类风湿因子(RF)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容易因失去最佳的诊疗时间而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甚至引起残废。目前,临床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文献[2]《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该指南指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指标中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及RF。本研究就二者联合检测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61例,年龄(44.26±6.59)岁。选取医院同时期收治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例作为对照(非RA组),其中男21例,女37例,年龄(45.27±5.74)岁,均符合临床通行的相关疾病诊断标准。

1.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的Anti-CCP水平,试剂购自福州鼎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检测结果大于25 RU/ml判定为阳性。采用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检测两组患者的RF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试剂购自杭州郝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检测结果大于14 IU/ml则判定为阳性。所有检测均由同一操作员进行操作,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均控制在正常范围之中。联合检测Anti-CCP和RF,任意一项检测结果阳性则判定为阳性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Anti-CCP在RA与非RA患者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

Anti-CCP阳性率在RA组患者中明显高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RF在RA与非RA患者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

RF阳性率在RA组患者中明显高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Anti-CCP与RF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Anti-CCP及RF联合检测对于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异性为96.55%,灵敏度为94.19%,见表3。

3 讨论

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全身多关节慢蚀性滑膜炎,疾病进展后将引起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等组织的侵犯,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失去功能。目前在我国风湿关节炎发病率为0.5%~0.6%,以女性多见,本病若不积极治疗,2年内有可能发生骨质侵蚀,最终引起关节畸形,所以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是研究热点。RF是一直以来应用于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敏感率达到了60%~80%[3-5]。RF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被美国类风湿协会推荐为风湿关节炎的唯一诊断指标,但是特异性低,研究指出RF对于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正常老年患者中均有较高的阳性率,限制了其对于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应用,容易造成误诊[6]。

本研究结果表明,RF阳性率在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明显高于非风湿关节炎患者(P

本研究结果表明,风湿关节炎患者的Anti-CCP阳性率明显高于非风湿关节炎患者(P

综上所述,Anti-CCP联合RF应用于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特异性,对风湿关节炎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着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勇,张秀丽,张福江,等.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并发症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0):3607-3610.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3]蔡小慧,吕星,卿之驹,等.IgM-RF、IgG-RF、IgA-RF及抗CC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2012,27(12):1066-1069.

[4]张志强,黄辉如,梁建群,等.联合检测IgM-RF、IgG-RF、IgA-RF及抗CCP抗体对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2,33(24):3783-3785.

[5]吕诚,徐世杰,肖诚,等.类风湿性关节炎RF阳性与阴性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基因表_的差异[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24(2):159-161.

[6]叶剑荣,袁利群.抗CCP抗体和RF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3):105-108.

[7]王玉俊,陈洁,万年红,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2011,26(7):440-443.

[8]杨梅花,王向红,冯忠军,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 Ghrelin 水平变化及其与血清CRP、RF、抗-CCP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5,59(33):18-20.

[9] 韩日成,张家明,冼观秀,等.抗CCP抗体及3种血清型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5):43-46.

[10] 董奕裕,张新根,陆建良,等.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基质金属酶-3等指标的检测及意义[J].检验医学,2013,28(5):400-403.

[11]陶蕾,薛建峰,翟乾勋,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3):103-105.

(收稿日期:2016-08-19)

上一篇:优质护理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术期中... 下一篇:葡萄糖酸氯己定湿巾擦浴对预防ICU呼吸道鲍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