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被遗忘的那些人

时间:2022-07-22 06:50:45

遇到一个开口就说个不停的上海出租车司机,在为自己的城市骄傲了一把之后,他的话题忽然转到了农民工身上。他说,现在上海服务行业的从业者都不是上海人了,因为有些上海人不是很勤快,宁愿拿低保,也不愿意辛苦工作。问题是,等这些外地来的农民工年纪大了,他们的生活怎么办呢?

我问他:“如果让这些人留在城市,分享上海人的所有福利,你愿意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政府的责任,总不能把他们赶回老家吧?”

在世博园区里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农民工。坐世博地铁专线,几个拿着大大小小工具的农民工被拦在了安检口外面,因为他们的证件不齐全。看着他们不知所措的样子,我想他们最担心的,是如果不能开工的话,一天的收入就没有了。

对于这些农民工来说,虽然这个发展速度及现代化程度日益加快的城市让人惊叹不已,但这些和他们关系并不很大;和他们有关的,是每天能不能够准时开工,在工程完成之后,能不能够准时拿到自己的工资。

这让我想起另一位曾参与了某重点工程建设的农民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运气的问题,他被欠薪的经历,一次接着一次。到现在我还记得为了接受我们的采访,他穿上整齐的衣服,但是他住的那个小小的房间,没有窗户,没有卫生设备,虽然已经整理过了,但是当我把自己的包放到他床上的时候,还是犹豫了一下。

“农民,让城市更美好”,这是蔡国强在世博期间举办的一个展览的主题。他说,世博会上应该有农民的一席之地,而这些农民,不是一个群体,而应该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也因为这样,他没有把目光放在我们固有的对于农民的那种印象上面,他选择了数十位农民发明家。

看着这些农民发明的“飞机”、“航空母舰”,惊讶之余,我反问自己:其实自己对于中国农民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在我的固有印象当中,农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是我是不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农民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故事,他们不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之所以有那样的印象,我想是因为从小我们所接受的教育,还有这个社会,多数时候重视的是一个整体的形象,而不是个体的表现。也因为这样,这种审美以及价值标准,反映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常常忽略了个体的创造能力。

蔡国强说,他选择这样的口号,就是为了和世博的主题进行呼应,让城市人进行思考。在他眼中,农民的组成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尽管一些梦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他们敢于想象,即便是在一个资讯封闭的环境里面,他们的想象也从来没有间断过。

【选自《中青亮点》】

福建省三明紫云英荐

插图/民生百态/克里哈那

上一篇:荷兰人的世博态度 下一篇:“山寨版中国馆”不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