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探究式的学习

时间:2022-07-22 03:21:57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探究式的学习

摘要:文中阐述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方法的体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转变观念,营造创新思维的宽舒环境,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兴趣,多方位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探究;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175-02

我们已身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取向,即将全面推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创新教育有效地推进奠定了基础。正确认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营造教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开展创新教育。课前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动性,课后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人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用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浅谈一些体会。

一、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创新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体验先人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知识结论传授为主线的传递性教学思路,而采取探究、研究性教学。

二、在教学设计上要创新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学生在学习探索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探索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在不同活动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特长,展现自我。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不同思想,不同方法,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支持,对别出心裁和好的表现给予赞许,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

数学的创新教学十分重视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创新与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个性的发展,往往蕴含着创造力的幼芽和基础。所谓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结构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可见,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深层次的改革。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新课改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四、教学内容的创新

创新教育是根据创造学原理,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开发受教育者创新素质的教育。因此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会学生一般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并且更注重对学生进行“与众不同”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思维发展的求异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我们知道,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强调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体现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与学方式,从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探索与研究高中数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自我体验。为了构建高中数学“主动探究学习”教学模式,要逐步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并形成一套教育理论。我认为,为取得良好的效果,较好地体现了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培养目标,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模式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

1、情景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通过问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上一篇: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浅析 下一篇:关于学生工作页在《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