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演奏的作品分析

时间:2022-07-22 02:48:37

论钢琴演奏的作品分析

一、作品分析的重要性

作品分析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与前提。可以说,没有充分的作品分析,就无法演奏,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分析的优劣成败,直接决定着钢琴演奏的优劣成败。如果说,钢琴作曲家是钢琴曲的“设计师”,钢琴演奏是钢琴曲的“施工制造的话”,那么作品分析就是解读“建筑图纸”与定制“施工计划书”。没有全面、正确的对作品的分析、理解、把握,就不可能有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而钢琴演奏,正是一种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活动。

对作品的分析,既是演奏者学养、能力的全面运用和实际应用,又是演奏者自身独特领悟、独到见解、独家点子的发挥。如同一位医生要治病,必须懂得人体解剖一样,钢琴演奏的作品分析,实际上就是对演奏曲目的“剖析”。

因此,一切钢琴演奏者和学习者,务必对作品分析十分重视,并学会作品分析的方法,具有作品分析的能力。这种“琴外功夫”十分重要,正如宋代爱国诗人陆放翁告诫儿子的诗中所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也可以说:“你要学弹琴,功夫在琴外。”

二、作品分析的内容

钢琴演奏的作品分析,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作曲家的生平简历、艺术追求、艺术风格。

2.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流派、艺术风格;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个性。

3.作品的题材、主题、结构、曲式、屈体、旋律、节奏、调式、调性、风格。

4.演奏技术技巧的设想与安排。

5.作品的情感特征与演奏表现措施。

三、作品分析示例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问题,本文以对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扼要分析为例,力图使读者所有启发,所有参照。

《牧童短笛》的作曲者贺绿汀,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

全曲为徵调式,4/4拍。其音乐形象所展示的,是中国美丽的江南水乡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风景画:两个穿着短裤和背心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在地吹着竹笛,漫游于田间。一支笛子吹高音,另一只笛子吹低声部作伴奏,形成自由式的二部对位,笛子声全由钢琴模仿弹出。以五声调式为主体的和声音程的替换,是乐曲更加和谐明朗而又充满清新淡雅的乡土气息。

这是一首标题音乐,从标题上就可以理解全曲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意蕴。

全曲为三段式(ABC1),共76个小节。

第一乐段(A)。第一―第二十四小节,运用自由对位的二声部复调手法,主题完全建立在五声音阶上,只在第十二、第十四两小节的最后一个音,出现B音。再现部的旋律为加花变奏。此段乐曲曲调悠扬,速度平稳,轻松优美,抒情性与歌唱性都很强。弹奏时速度不宜过快,音色要清爽,要表现出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奏竹笛的自得其乐的意境美。乐句要弹的清晰流畅,双手对比要此起彼伏,所有重复的乐句,都要用有变化的音来处理。

第二乐段(B)。第二十五―第五十小节,这是主题音乐,转到属调,速度也活跃起来,具有欢快、舞蹈性的特点。右手的主题模仿是中国竹笛常用的双倚音装饰旋律的演奏法,速度快、发音清晰、银色纯美。在左手稳定的节奏衬托下,右手的竹笛声要清脆华丽。还要注意弹好首尾的始与收。左手的断奏,音与音之间的跨度较大,要准确到位。小指弹奏的低音要富有弹性。在踏板的使用上,采用乐谱的标记法,指点一下即可,以起到加强旋律和保证声音干净、清脆的作用。还要注意波音的处理,要轻盈流畅,指尖要灵敏,反应要迅速。

第三段(A1),第五十一―第七十六小节。为第一乐段(A)的再现,用竹笛变奏法进行加花变奏,意味更加浑厚。整段乐曲是模仿,先在G调上后在D调上,又在D的属调A调上,又通过D调转回到G调。在手弹奏需注意低音不同的进行与外国乐曲的区别,右手要区别断奏与连奏的不同。结束句要弹出结束感,要将意境和情调把握在声音的美好和淳朴的抒情上。

上一篇:本色美的艺术魅力 下一篇:从事音响专业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