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无非人道

时间:2022-07-22 01:37:57

孙子在《兵法》中讲:善战者,能择人而任势,如转木石,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对于“势”的方圆安危都能敏察善用,乃是一个成熟的将帅必须的素质。因此,我们想到孔子所谓: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权”乃是一个非常高级的人生状态,他不同于今天一般人所谓的“权谋”、“善变”,乃是通于大道之后的一种因势利导。《孙子兵法》讲:勇怯,势也,强弱,形也。这句被司马迁引用的话,说透了天下万事万物形势变幻的无常。此时为强,转瞬之间已为弱者,此地为勇,转瞬之间已为懦夫。这已为古今中外无数事例所证明。就如生活中的“无君子不养小人”而言,君子小人也是一组相对概念,你一味做君子,对方也乐得一直做小人。天下小人无不是一些愿意做君子的人“养”大的。

“守其不攻,攻其不守,神乎为敌司命”,我们看许多运筹帷幄的大将,对于未来战场的变化,完全在自己的妙算当中。看一看智者用兵,完全是高手博弈,举重若轻。而一切克敌制胜的关键,少不了“形人而我无形”。逼迫对手现形,而尽量隐藏自己,令对方无从用智用力用防。《古文观止》开篇《郑伯克段》的故事中,郑庄公就是对于弟弟的野心不动声色,反而投其所好,让弟弟的骄纵完全发出来,然后一举歼灭,许多近臣都不明就里。殊不知庄公正是“形人而我无形”。

孙子进一步讲:兵形象水。可以避高趋下,避实击虚。兵无常势如水无常形。这一番论述,与老子在《道德经》里面的阐述何其相似乃尔。老子讲“上善若水”,也是从水善于居卑处微,无处不在、无物不需而又无所争竞的品质而言。古代战场上,可能有无数高明的阵法,但还没有听说过不可破解的阵法,高明的将帅,一定是能因时因势自由变化的。这也是老子“阴柔进取”的本质。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对敌采用的游击战法,也是“兵形象水”的高妙运用。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令敌人疲于应付,始终处于明处,而我始终处在暗处,化敌人为有形而我无形。

孙子在丰富战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细致观察和深入感悟,总结出战场百态: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常常一大段,尽道战场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联,慎思明辨,孙子可谓能事毕矣。在上古冷兵器时代,一个统兵之将,对于形势、敌我、天地等等大方面需要了解,也需要对具体战场的瞬息变化有敏锐的察觉和因应。当然,兵书上所讲的道理,又不可以一一执着其事,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三国时期华容道曹操正是因为熟知兵书,这些一般道理他都了然于胸,但他恰恰认为诸葛亮、周瑜也会了解这些常识,所以他就更进一步,反而又回到原点。三思而后行,再,斯可矣。《论语》中的这段话,纠正我们的一个误解,一件事经过三思,往往又回到原点,其实,孔夫子主张一件事经过正、反两方面考虑就行了——“再”,斯可矣。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古代经典,除去讲用兵之道之外,也包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个人苟能知天命、尽人事,能通人道,则兵道亦在其中矣。

上一篇:不经历风雨怎么叫爱情 下一篇:一句话结束了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