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设计的民族要素

时间:2022-07-22 01:32:14

动画设计的民族要素

在二十一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将会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其中以影视产业为代表的视觉经济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动画片作为影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对它的发觉工作目前只能用“任重道远”四个字来形容。民族元素的开发和融入是任何文化创意产业都必须面临的课题,也是它们获得持久发展能力、增强持久创新本领的动力与源泉所在,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组成部分的动画设计当然不能例外。在在本文中,笔者对动画设计民族元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重视民族元素是动画设计在视觉经济环境下的理性回归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发动画片的国家之一,其发展曾经有过一段值得骄傲的辉煌时期,而在当今,美国动画、日本动画、韩国动画、欧洲动画充斥我国动画市场,纵然有政府政策的支持、源远流长的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广大受众的需求,但是国产动画片似乎依然显得有些底气不足,特别是在跨文化传播的浪潮中显得尤其脆弱。中国动画的低迷是众多症结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动画文化特性的把握不够精准、娴熟和深入,使得动画本身缺乏人文底蕴和思想深度,导致动画始终只是小孩子的娱乐节目,无法真正上升为一种老少咸宜、内涵深厚的艺术形式。事实上,动画文化作为构成我国软实力的元素之一,它的形象不仅仅承担着传播动画这种文化与艺术的责任,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建构国家在世界文化中形象。目前许多国家的文化部门都开始注意动画在“代言”国家形象、增强本国文化软实力、增进国际交往中的相互理解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视觉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才能够迅速并且精准地抓住观众的眼球是世界动画产业的都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推崇个性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民族元素”这个极具开放价值的题材。融入“民族元素”不仅可以增加动画片在影视市场的席位,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可以吸引人们关注本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而增加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可以这样说,在动画设计中融入“民族元素”好处多多,但是在动画设计中如何才能将民族元素融入其中呢?《功夫熊猫》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参考。

二、动画设计中的民族元素

1. 以神话传说为代表的题材在我国的动画设计中倍受青睐

可以这么说,神话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它将传说、史料、寓言等文化元素综合在一起,把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融入到其中。当代先进的的动画技术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感,让观众在重温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满足了不一样的观影体验。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有:黄帝战蚩尤、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等等等,这些都是神话经典。同时,在民间也流传着非常多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如牛郎和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等等。虽然从表面看,这些神话故事都只是讲述一个故事,但是每一个故事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在里面,所有的神话故事共同构成了我国文化的素描图。因此,将神话题材引入到动画设计中是民族元素在动画设计发挥作用的显著形式。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在动画设计中充分利用本国的神话题材是必然的趋势。

2. 民族文化对中国动画设计的影响非常大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创新,但是绝对不能抛弃民族文化因素而去创新,否则,我们便没有了特色,丢掉了标识自己的标签。举例来说,如环球数码(深圳的动画制作公司)2006 年制作了动画短片《桃花源记》,凭借此片从日本获得了 TBS 动画大赛优秀奖作品的荣誉。选择的脚本是著名的文学作品《桃花源记》,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传统题材,在故事方面没有太多处理。在视觉风格,“桃花源”在使用皮墨水画和工笔画的形式,营造了浓浓的中国风。

三、以《功夫熊猫》为例分析动画设计中应如何利用民族元素

2008 年,由美国梦工厂出品在我国上映的动画片《功夫熊猫》不仅赚得了票房(该片在大陆的票房收入为人民币 1.35 亿元),还赢得了口碑。《功夫熊猫》之所以能够获得国内观众的一致好评,除了美国好莱坞一致自恃的先进的 3D 技术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该片中都是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使中国观众倍感亲切。美国动画化依靠中国元素获得成功,在国内观众对其大加赞扬的同时,也让国内观众开始反省我国动画设计对民族元素的忽略而致使“外敌入侵”的原因。从民族元素的角度来看,《功夫熊猫》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1. 中国元素的“美国式”加工

看过功夫熊猫的人都会影片中从整体框架和细节处理中中国元素的流露津津乐道,“功夫”和“熊猫”这两个可以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在电影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影片中满是中国元素,但是好莱坞没有将其生搬硬套,而是将这些中国元素进行了美国式的加工与处理,但是改造得恰如其分,不仅没有引起中国观众的反感,而且让中国观众非常轻松地接受了这种改造,使观众在观影的时候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改造的成功应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影片中的中国元素都是为世界观众熟知的,对中国文化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在好莱坞对中国文化元素运用的众多影片中,很难发现其以某一具有明显地域性、小众性的中国元素为主要表现对象,相反,它所使用的大都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并被人所共知的中国符号:比如中国功夫、太极、汉字、熊猫等等。

第二,改造中准确把握住了“度”。好莱坞对中国元素的改造都是“相似的”改造而非“相反的”改造。因为受众对这些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极其熟悉,并建立了牢固的关联。任何试图对这些符号的能指和所指进行断然改造的行为都是对受众接受心理和文化心理的挑战。因此,要对这些符号意义进行改造,必须建立在受众对符号已有的理解基础之上而进行相似性意义的增加,而非彻底颠覆其以前的意义,如此才可保证大众的接受程度。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典的重拍和重新注释总是能够引起观影者的巨大反应并且毁誉参半。基于此,历来对大众心理中已成刻板印象的历史人物进行翻案总是能够同时引来掌声和谩骂声,大家对此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因此,影片中熊猫的形象是非常正面并且找人喜爱的。

2. 不一样的江湖、不一样的武侠

江湖,这个诞生与在中国武侠中名词具有非常广泛的意义:它代表着一个广阔的言说场域、社会及复杂甚至险恶人心的,是现实社会的缩影,恩怨情仇与爱恨纠葛、世道艰辛与人生炎凉都在其中;“武侠”这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则为:他是人所期待的仁人侠士,正直、机敏、武艺高强、除暴安良。换言之,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中,我们所接受的“江湖”与“武侠”最为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上文所述。在该片中,“江湖”被简单化,而更为复杂的江湖只存在于开头的主人公的梦中,因此该片中的江湖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江湖。武侠方面,熊猫成为了“侠”的化身,但是这个“侠”不仅憨态可掬、调皮可爱,而且体态臃肿甚至贪吃,但是认清和接受了自己,才最终打败了敌人,就这点来说,中国观众非常容易接受。好莱坞用“陌生化”的手法将中国武侠文化中的江湖和武侠这两个最为重要的符号意义进行了改写,不会使观众因为熟悉而厌倦。

3. 相关启示

当代修辞学在对“说服”活动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成功的说服与交流都没有创造与人们眼中的现实世界不同的东西,而仅仅在是在表达对方早已感觉到并已经接受的东西。《功夫熊猫》验证了这种“说服”理论的正确性,所以,我国的动画设计在吸收民族元素的时候,任何的改动都应该在重复并加固其本源意义的前提下进行。对民族元素进行是当地延伸和拓展都是必须,但是彻底的颠覆是在挑战观众的心理接受能力。开发与融入民族元素是所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必须面临的课题,也是它们获得持久发展能力、增强持久创新本领的动力与源泉所在,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组成部分的动画设计当然不能例外。

上一篇:卡通电影的形与意 下一篇:国内动画振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