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体性学科活动转变儿童学习方式

时间:2022-07-22 11:30:33

以主体性学科活动转变儿童学习方式

主体性学科活动作为一种课堂文化追求,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通过活动让儿童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经验,强调儿童主体对于学科教学活动的态度,争取主体的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体现活动的发展性。它植根于学科,扎根于课堂,直面活生生的儿童主体。主体性学科活动侧重于以认知性活动、实践性活动、创造性活动来转变儿童的学习方式,生成与发展学科素养。

认知性活动――打基础

课本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本所承d的知识是前人无数次实践证明为正确的人类的认识成果,是概括化、系统化、符号化的知识经验体系。儿童要想把这些符号化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的积淀,并运用于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于认知活动。

首先是增强儿童的感受性,开启认识的门户。教师预先做好基础说明,提示观察重点,培养儿童观察的习惯。运用电教媒体展现、烘托、凸现。由课内观察延伸至课外观察,重视大自然及现实生活中即时事情的观察。

其次是让儿童充分进行操作活动,做到动中学、做中学、趣中学。在商讨、争论、猜想、探究尝试中发现;在描述、对白、演讲中表达;在拼、摆、画中总结;在测量、计算、制作中应用;在运动、律动、欣赏中感受美;在泥工、剪纸、折纸、雕刻中创造美。

再次是促使感性认识的升级。把观察、操作得到的感性认识,通过归纳、判断、推理得出内在的联系与法则,并辅之以联想和想象练习,在思维和想象中深化。把获得的局部的、典型的、规范的内容上升为全面的、真实的、一般的随机内容,揭示规律性,从而形成内在的知识结构和体验。

最后是注重学科间的互动。各学科是对儿童施加影响的一个整体,要加强沟通、整体连动,产生互动效应。如音乐教学中欣赏《渔舟唱晚》,教师可先把学生带到黄昏宁静的湖边,让学生听听古筝独奏,再让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画笔把情景画出来,将音乐、图画结合起来。学生还可以给自己的习作配上插图,将文、画结合起来。

实践性活动――重运用

首先是模拟社会的活动。在学科活动中运用角色效应,让儿童扮演。语文课中的童话人物、现实生活中的各类职业人群都可以成为儿童扮演的角色。扮演的过程,是一个形象再塑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得到提高,感情得到流露,人格得到升华。

其次是模拟自然的活动。主要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中运用。如让学生在教室内“发豆芽”以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把一个瘪了的乒乓球投入热水中使其恢复原状,以了解学校新建的长廊为何要在中间留一条缝、掌握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教室内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了解购物程序。

最后是现场性活动。主要通过室外课形式在实景性的环境中进行,把知识及时运用于实践。如数学课中的目测、步测、观察并收集车流量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科学课中的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等。现场性活动是各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

创造性活动――求发展

创造性学科活动重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总结,甚至在活动中犯错误,从而跨越模仿走向创造。通过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激起他们的创造激情,激活他们的创造潜能,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首先是培育儿童的创新人格。创造性不仅与儿童的学习活动及结果相联系,也与主体的品质相联系。教师要营造民主氛围、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建立开放式的活动系统,实施多维的评价方式。关注诸如大胆、勇敢、自我认可、自我否定、自我实现等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培养具有创新态度、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人。

其次是注重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创造能力。要有意识地让儿童尝试解决经验中、现实中没有先例可循的新问题,特别是疑难问题。加大儿童交往的密度,以积累经验、形成技巧。运用自己的道德知识、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去处置现实问题。

再次是让儿童学会自我否定。创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让儿童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在自我实践、自我尝试的基础上学会取舍,在失误、失败中觉醒,进行自我否定和再实践,完善创造品质。教师要提供机会,给儿童以充分想象的自由,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是把创造性的培养落实于每一个教育环节。把创造活动贯穿于学科活动的始终。如让儿童围绕无标准答案的问题各抒己见,让儿童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设计结局,续写童话,画想象画,进行造型设计等。各学科教学、各种主题教育活动,都能成为儿童创新的乐园。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善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见解;喜欢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等。

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特殊环境,在本质上是活动的、实践的。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学科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科活动的主体是儿童,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发展心智。而主体性学科活动侧重于通过认知性活动、实践性活动、创造性活动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育者,应努力营造动态的、生成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在主体性学科活动中获得充分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小学)

上一篇:挖掘习题内涵提升数学素养 下一篇:《种族与记忆的陷阱》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