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控制措施的探讨

时间:2022-07-22 10:25:43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控制措施的探讨

【摘 要】现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安全发展。如何使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了一个很大的课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1.1混凝土中的问题

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是工程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首要的目标。针对混凝土的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控制原材料,比如说在运送过程中,要根据距离以及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工程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搅拌时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对振捣的间距进行控制,振捣一定要保证表面出浆才可以,在密集之处应该使用人工振捣方式并用带有刀片的振捣工具来进行振捣。其时间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2针对钢筋的主要问题

现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使用再生钢材的现象,但是因为这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因为已经使用过所以就会达不到工程技术的要求。再加上现在很多钢筋的生产厂商都不够规范。比如说钢筋的绑扎搭接的长度以及焊接的长度都是不够的,或者是钢筋的焊缝不够饱满、其高度不符合技术性的规范等。

还有就是很多梁板的钢筋搭接位置,是非常不恰当的。很多柱纵筋的搭接位置都没有根据规定来进行错开,其中抗震的箍筋方面,并不符合技术的度要求。还有就是板底的很多钢筋都存在垫块不足的现象,板顶的钢筋马镫因为支撑不足等。最后就是梁内很多纵筋之间的间距因为较小就会导致后期不方便进行混凝土浇灌。对于这个部分的质量管理问题,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树立取样制度,不可以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在对钢筋进行绑扎之后,要及时的对其规格的数量以及位置等进行检查,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来做好校对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之前要对垫块等进行仔细的检查。

2.施工管理中的管理措施

2.1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对项目施工管理而言举足轻重,这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成本,并对工程进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作业特点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制定详细的人员需求计划,并通过人力资源的培养,优化全体施工人员素质。

2.2运用先进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科学的施工管理

(1)在施工管理中,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因素,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管理人员的努力下有的会迎刃而解,有的却在磕磕碰碰中造成工期损失、质量损失、经济损失;通过对管理人员的理论培训,加强对工程管理的认识,并把这些理论应用在工程项目施工的生产活动中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对科学理论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利用新的管理理论指导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项目管理的技术方法趋向专业化的特点。表现为用预测技术、决策技术、网络技术、数理统计、线性规划来解决复杂的问题;用CPM和PERT技术(关键线路法和计划评审法)来编制进度计划并对进度进行实时控制;利用TQC和PDCA(全面质量管理法和戴明环法)来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确定和实现。

2.3进行科学的施工项目管理

(1)选择合适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应具有良好政治、领导、知识素质,实践经验和身体素质。项目经理的选择可以通过竞争招聘、经理委任、内部协调、基层推荐等方式选定。

(2)全面推进和强化项目经理责任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化,施工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两线一点”的承包经营体系,项目经理责任制是施工企业两条承包主线的内部结合点,它具有对象终一性、内容全面性、主体直接性和责任风险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指标突出、责任明确、利益直接、考核严格”的基本要求。

(3)加强合同管理用以指导工程施工管理全过程。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目的,从合同执行的角度去分析、补充和解释合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将合同目标和合同规定落实到合同实施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时间上,向各层次管理者作“合同交底”,使大家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规定、管理程序,了解合同双方的合同责任和工作范围,各种行为的法律后果等,做到以合同指导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工作。

(4)强化施工资料管理,杜绝施工管理资料与施工管理的“两张皮”现象。业内人士都懂得,施工管理资料应该是施工管理全过程的真实记录。但是,时下有现象,就是施工管理资料不如实反映施工管理实际,两者相互脱节,有人将其称之为施工管理的“两张皮”现象。其突出表现是重资料整理、轻现场管理,对资料掺杂充假甚至凭空捏造。更有甚者,资料搜集与整理弄虚作假,掩饰缺陷、隐报事故、谎报业绩等不乏其例。应该看到,重资料整理、轻现场管理,其实是施工管理上的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优质安全只能靠强化施工管理来实现,资料也只能从管理实践中来。如果在管理中投机取巧,玩弄花招,其结果必然是弄巧成拙,因小失大。因此,有必要把克服“两张皮”现象作为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来抓。

2.4强化组织协调工作,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施工资源

施工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由于施工生产活动的单件性,需要资源多,施工管理中的组织协调工作艰难、复杂、多变,必须采取强化组织协调的办法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施工资源在时间上的均衡非常重要,强化对施工资源的管理,可以节约成本、缩短工期。

3.完善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建议

3.1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进行要求。相关的工程负责人应该根据工程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对于那些重点施工部分,应该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严禁那些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方面。

3.2利用先进施工设备来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即使建立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只有在施工现场合理的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技术,再配合人工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加快施工速度,而且可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

3.3加大施工管理强度与人才引进工作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质量实现工程目标,必须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施工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也决定着质量的好坏。组织者应经常性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提升,组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进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才能有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业务的发展,才能打造精品。

3.4大力提高建筑工程修建安全设置水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建工程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出现事故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后果将愈益严重,而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在整个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现在已愈来愈低,材料供应也十分充裕。过去的低安全水准只是适应了以往短缺型计划经济年代的需要,但决不是没有风险,如果规范的安全水准较高,有些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建的工程要为将来的现代化社会服务,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标准。低的安全质量标准在参与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被承认,即使结构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能够提高到与发达国家一样,由于我们的施工质量总体较差,结构的安全性依然会有差距。 [科]

上一篇: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下一篇:混凝土施工中非结构裂缝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