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来的“进城费”

时间:2022-07-22 09:32:46

近日,有媒体报道,兰州市自2007年11月起征收的路桥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征收了2亿元。车主们认为,兰州没有一座长度超过1公里的桥梁,也没有任何隧道,所谓路桥费事实上就是对“城市道路”收费。而按照国家规定,城市道路是不能收费的。

诗人李白曾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今天虽然到处都是坦途,但行路难的感叹同样存在。为何?四通八达的收费公路纵横交错,宛若天罗地网,就连进个城出个城,也得交“进城费”。可见,古今行路难还有本质区别,古人感叹的是自然之路难行,今人感叹的是人为“天堑”。

虽然公路收费之恶已横行多年,早就天怒人怨,但笔者总以为只要不出门,不走远路,就与己无关。然而现在收费的关卡竟设在了“家门口”,民间管它叫“进城费”。虽然名叫“进城费”,其实出城也收费,就和从前的手机一样,打进打出都收钱。就像现代人不可能不用手机一样,现代人也不可能不走路,不进城出城。但城市大门的出口设了收费卡,收取路桥费,这自然让人感觉不爽。我一直以为城市是我家,但有一天有人却在家门口立了块牌子,说想进就交费,你说这能让人爽吗?但你也不敢不交,不交钱,自然进不了城,也出不了城,也就回不了家。

在城市的“大门口”设卡收费的合法性总令人生疑。在现代人的理念中,政府收费或收税都应当征得大众同意,也就是法治国家所总结的“无代表不收费”,但这项收费似乎并没有得到代表们同意,也没开过什么听证会,怎么就收上了呢?

最近这个疑问似乎有了答案。兰州路桥收费办公室一位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收费模式是充分学习外地做法得出的。原来收进城费只要向外地的先进城市学习学习就行。当然学习是创新之母,不学习自然不会有发展,更不会有创新。可问题是,我们怎么就学习不了人家先进的东西,学习起收费来?

欲收其费,何患无辞!我终于明白,原来“进城费”来自于“等”。这似乎也对,只要政府派人“等”在路口上,“等”来一辆辆的车,票子必定大大地有。呜呼!这样“等”来的“进城费”真叫人哭笑不得。

上一篇:浙江需要丰富的金融生态 下一篇:“环境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