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互层稠油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及应用

时间:2022-07-22 08:21:19

薄互层稠油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及应用

【摘要】欢西油田锦607块含油面积1.93km2,地质储量673.09×104t,属于典型薄互层状边底水稠油油藏。油藏构造复杂,储层发育差。突出特点为薄厚不均,层数多,含油井段长,非均质严重,净总厚度比低。针对此类油藏开发中暴露出的层间矛盾突出,油层吸汽不均,汽窜严重、水淹过快、构造认识不清等主要开发矛盾,为了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引发了本项目的研究。

【关键词】边底水稠油藏 薄互层状 水淹 汽窜 锦607块

锦607块2002年投入开发,开发中存在着平面上井网控制程度低,纵向上油层动用不均,油层水淹,汽窜严重等开发矛盾。为了提高区块的储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我们通过总结和分析该类油藏的发育特点和同类油藏投产经验,首次提出了适合薄互层状油藏的射孔方式和注汽方式,建立了该油藏周期合理注汽强度解释模板,制定出了锦607块的合理注汽强度,以指导日常注汽工作;首次对该块的水淹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并应用了不同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和技术对策符合该块薄互层状边底水油藏的特点;对该块日益严重的汽窜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汽窜原因,形成了以分注、分采、区域注汽等技术为主导的防汽窜技术;通过地层对比结合VSP技术进行了区块构造研究,实现了扩边增储。

1 油藏基本情况

锦607块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端,其东南侧与锦25块、锦45块为邻,构造面积约3km2,构造总体形态为单斜-断鼻构造,内部发育多条走向各异、断距不等的次级断层。构造高点在46-70井附近。 断块含油面积1.93km2,地质储量673.09×104t,开发目的层为S1中的于楼油层和S1+2的兴隆油层,为薄互层状边底水稠油藏。

2 区块开发中面临的主要的矛盾2.1 常规吞吐采油量下降快。

统计2012年常规吞吐单井增油为98t,高于2011年同期单井增油74t,这主要由于注汽炉子改烧天然气提高了注汽质量,但明显低于2010年同期单井增油138t。另外部分井蒸汽吞吐下泵后排水期延长,油井初期呈现供液差的现象。

2.2 补层工作量越来越少

低部位见水井多数已补至于1油层,高部位部分井虽然可补层,但补后生产井段长,层间干扰严重,已有48-K74,52-66井证实。

2.3 井况变差影响措施工作的正常实施

统计区块总井130口,有套变等井况的井72口,其中带病生产井61口,导致无法对区块内油井有效实施措施,影响整体开发效果。

2.4 汽窜仍频繁发生

由于单井日产油下降,目前平均仅为1.5t/d,因此汽窜造成的影响较前几年降低,认为汽窜不是制约目前区块开发最主要问题。

2.5 边底水入侵日益严重

区块近几年综合含水上升较快,2004年12月区块含水65.4%,到2012年12月含水高达92.5%,区块综合含水逐年上升,边底水入侵越来越严重。

3 主要开发技术对策

3.1 优选射孔方案、注汽参数3.1.1 优选射孔方案

锦607块为薄互层状油藏,在射开厚层的同时,为了发挥薄层和低产层的作用,避免储量损失,对部分电测解释低产油层进行射孔,并大量录取吸汽剖面资料,指导后期投产井的射孔方案。3.1.2 优化注汽参数

根据其它新区投产经验,结合锦607块油层发育薄特点,该区新井采用小炉子低速度注汽,注汽速度控制在6-8t/h之内,同大炉子高速度的注汽方式对比,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油井因井压高注不进的问题,还有效地防止了汽窜的发生。

3.2 地质研究结合动态监测技术认清区块水淹规律

3.2.1 区块水淹规律研究

通过地层对比结合油井生产动态,对见地层水的单井、井组逐一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锦607块水淹类型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边底水推进;

(2)受沉积相影响存在夹层水;(3)电测解释偏高。

3.2.2 水淹规律研究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深化油藏沉积相研究,对48-76井上返于Ⅰ油层,并进行环空产液剖面测试。认识到主体于1组发育一套夹层水。

通过水淹规律研究,对区块于Ⅱ,兴Ⅰ组油水界面和水淹方向、水淹范围重新认识。通过动态分析结合动态监测资料,认为目前于Ⅱ油水界面为910米,兴Ⅰ油水界面948米.通过对各油层组及砂岩组水淹规律的重新认识,指导了该区块挖潜工作。

3.3 应用分注、分采、区域注汽等技术防治汽窜取得一定效果

3.3.1 规模实施分注技术

为增加锦607块纵向上薄层动用程度,同时预防和减少厚层发生汽窜,从第二周期起,有条件分注的井均采取分层注汽,控制

厚层注汽强度,并适当降低注汽速度。

3.3.2 调整井与老井分采区块汽窜率下降

为防止主体部位井网加密为71m后汽窜加剧,调整方案要求实施老井与调整井分采不同层位的原则,在提高采出程度的同时,尽量减少汽窜的发生。

3.4 地层对比结合VSP地震测试落实区块构造,实现扩边增储

利用VSP测井成果,结合三维地震资料,2007年在扩边区域继续进行滚动部署。区块构造得以落实,并实现了扩边增储。

4 区块开发效果评价4.1 断块采油速度较高

目前断块以1.5-2.5%的采油速度已经开发了六年,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

4.2 蒸汽吞吐生产油汽比较高,周期产油量比较平稳

锦607块投产至今,周期产油与同类油藏相比表现为:周期油汽比高,周期产油量平稳。

4.3 区块实现高效开发

锦607块从投产到目前,吨油成本远低于辽河油田公司稠油平均吨油成本。根据油公司相关规定,吨油成本在200-400元/t之间,属于高效开发区块。

5 结论及建议

(1)锦607块采用的综合开发技术对策,经过研究和实践证明适合该块的开发。

(2)锦607块的开发实践证明,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根据油藏特点,综合研究使用适合油藏特点的技术对策,减少储层发育对开发的不利影响,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开发效果。

(3)该类油藏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沉积规律研究是目前存在的研究难点。今后应该继续加强此项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该类油藏后期开发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贵满,马春宝.锦州油田开发实践与认识[C].辽宁科技出版社,2009:1-20

[2] 罗英俊,万仁溥.采油技术手册[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127

[3] 王群,等.矿场地球物理测井[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65-66

上一篇: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途径的探讨 下一篇:关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地球物理特性与测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