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建设何时休矣

时间:2022-07-22 07:36:49

重复建设何时休矣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经济运行呈现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良好势头。但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引起高度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是一些行业出现了无序竞争,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重复建设的表现和危害

其一是低水平建设表现在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上。以钢铁行业为例,我国虽然现有280多家炼钢企业,但平均规模不足70万吨,年产500万吨以上的只有8家,上半年新增钢产量中有一半以上是小型材、中厚板和线材等,其中有不少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低劣产品,而供不应求的冷轧板、镀锌板、彩涂板、硅钢片仍需大量进口。

其二是重复建设表现在不顾市场实际,盲目新增项目上。比如电解铝行业,去年已出现产能大于产量,产量大于销量现象。但是一些地方仍在上新项目。我国电解铝生产所需原料氧化铝需要大量进口,而国际市场上氧化铝供应比较紧张,电解铝工业快速扩张的势头将难以持续。

其三是表现在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上。目前全国有23个省、区、市建有整车轿车生产线,但是规模小、布局散、自主开发能力差的问题相当突出,在全国123家整车厂中,产量在5万辆以上的仅有18家,绝大多数产量在1万辆以下,有的仅有百十辆。

虽然从目前情况看,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还是局部性的,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其中潜伏的危险。如果不加以合理的调控和引导任其发展,必然会加剧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的过剩,不仅延续我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而且也造成资金和资源配置上的重大浪费。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势必导致这些行业和相关企业经营困难、银行呆坏帐进一步增加,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造成重复建设的原因

其一是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长期效益论证分析不够,仅仅把投资收益放在短期效益上,缺少投资的战略眼光;二是投资者犯有“跟着感觉走”的错误,看到别人生产什么产品能赚钱,别人上什么项目就跟着别人后面跑,往往导致投资重复化;三是受市场短期拉动的影响,多家企业挤上投资“一条道”。如国际市场一些短期产品需求,被误认为是长期投资的生财之道等;四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招商引资政策力度加大,多方增加对投资者的压力和政策诱惑,使得经营者违心的进行重复投资;五是政府退出国有投资竞争性产业领域。加以政绩与财政产出的需要,相关方面对地方投资缺乏产业指导与管理,使投资缺乏技术层次高度,低水平重复投资也就在所难免。重复建设的治理

1.强化行业规划。一是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国家产业政策,确立行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综合运用税收、投资、技术创新等鼓励政策促进产业有序发展;二是要建立行业规划法制体系和协调机制。一方面可以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不因领导者的偏好而轻易改变,另一方面可以协调国家与地区产业政策之间的联系;三是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不仅要从技术、质量、规模上考虑,而且要从环保、安全、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2.加快投资体制改革。一是减少政府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领域,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竞争性项目都应鼓励企业去投资。进一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把项目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政府要充分发挥规划、监督、指导的职能;二是改变政府投资方式。变过去的直接投资为间接投资,充分运用补贴、贴息、参股等多种方式,支持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项目投资发挥示范效应,吸引社会资金跟进,使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加快发展中介评估机构。要积极发展由银行、证券、行业协会等方面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中介评估机构,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推进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贷款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银行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完善银行贷款审查机制,明确界定不同岗位和运转环节的经营管理责任,解决职责不清的问题,对重大项目实行项目经理制,对贷款经营过程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二是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完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加快发展民办金融机构和引进国外金融机制,强化金融企业之间的合理竞争,使金融机构在合理发放贷款时严格审查,杜绝权力贷款、人情贷款。

4.建立领导干部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要彻底扭转经济增长至上的做法。不仅要关注地方领导任职期间招商引资、财政收入和GDP增长情况,而且还要关注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就业岗位增加和社会稳定情况,并和当地产业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情况结合起来一并考察,防止出现“数字出政绩,政绩出干部”的现象。从根本上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真正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实施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要打破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扶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扩大规模,鼓励他们按照比较市场原则横向扩张,加速产业的资本积累与生产集中。同时,鼓励大企业纵向扩张,延长产业链条,凝聚一批为之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使存量资产跨部门、跨地区流动向重点和优势企业集中和组合,推进过剩生产能力的淘汰和重组,既能减少现有的重复建设,又能抑制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复建设。

上一篇:民营企业选哪种方式投资 下一篇: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