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彝山饮食散记(二)

时间:2022-07-22 06:35:23

滇西彝山饮食散记(二)

跳菜

未上彝山采访,友人告诉我,彝家山上有一道特有的菜,叫“跳菜”,如能吃到它,真算得上终身难忘,三生有幸。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初春日子里,我和老刘来到滇西南涧县无量山上的彝家山寨。还未走进寨子,就听见一阵阵悦耳的唢呐、锣鼓声,凭直觉,准是有人家办喜事。

彝家人好客真是名不虚传,一进门,主人又是敬烟敬茶,又是敬糖果。一下子使我消除了陌生感,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心里热烘烘的。我俩和主人道过喜后就被邀上席入座。我一看,院内摆着8张桌子,入席的人已落座,等我和老刘刚落座,大锣鼓和唢呐便奏起彝家婚礼特有的迎客入席调。一会儿,又奏起高昂喜悦欢快的乐曲。老刘告诉我,这乐曲叫“上菜调”。随着他的语音刚落,只听“哐哐”的两声大锣响,伴随着优美的乐曲,两个身着彝族服饰的小伙子右手举着一个木盘,木盘里盛着各式各样的碗菜,一步一步地踩着唢呐、鼓点的乐曲从厨房里舞了出来,好技术呵!那右手的大拇指和无名指扣住木盘底部的铁环,大拇指和无名指伸咸独特的三角形,平托住木盘底部,把木盘举齐于耳部一步步地舞着,而八碗菜竟丝毫未洒,这简直是集舞蹈、杂技于一身,真不简单。他俩边舞边唱着直穿过席间空道,把菜敬上。老刘告诉我,那歌词的大意是:大喜的日子唱大喜的歌,欢迎客人远道而来庆贺,让我们用欢乐的歌舞哟,消除你们不辞辛苦的疲劳……

这时,只见这两个小伙子刚好舞到我们席前,左转身屈腿而蹲,单手举托盘把菜敬上,我正不知怎么接菜为好,坐在一旁的一位彝族大爹已接上了两碗莱。两个小伙子反复跳了四次,才把八碗菜上齐。这时,因我不知这里的习俗,用目光讯问老刘,是否可以举箸品尝了,老刘看到我急于品菜的目光,笑着说:“莫忙,还有一大道菜呢。”他的话音刚落,在唢呐高奏起的欢乐音乐声中,又响起“哐哐哐”3声宏亮的大锣声,随着上菜人粗犷潇洒的舞姿,一道大菜已敬上了桌,那大菜虽不是山珍野味,仅仅是一些常见的食品、蔬菜,可是经彝家厨师一加工,仿佛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动筷吧。”老刘笑着把筷子递给我。

“那跳菜呢:”我问。

“你不是已经吃了吗?”说着,他哈哈地笑了起来。我这才知道,原来这跳菜不是菜,而是彝家人在办喜事时的一种独特仪式。我想,这独特的“跳菜”仪式不仅仅是反映对宾客的尊敬,也反映了独特的饮食文化艺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在唢呐的欢乐乐曲声中,我尽情地品尝了独特的菜饭和那甜津津、芬芳醇厚、甜绵爽口的美酒,正要停筷站起,老刘示意我莫忙站起离席。待大伙停筷,只见那上菜的两个小伙子,每撒去两碗菜,互相对舞进厨,直到全部撤完,一席人方才一同离席。

辞别主人,踏上归路,我为品尝到这“跳菜”而高兴,情不自尽地学着跳菜人的舞姿跳了起来。老刘见我兴致很浓而跳得认真,告诉我,有的跳莱高手不仅边跳边舞边敬菜,而且用头顶住托盘底部边舞边上菜,多者一次能上20多碗,少则十七八碗。讲到这里,看了我一眼,惋惜地说:“可惜你没见到。”

“有什么可惜的。”虽我无缘见到“跳菜”高手的技艺,但终归不枉此行,品到了世上少有、人间称奇而又难得的“跳菜”,该应了友人口福、眼福、幸福的话,的确是终生难忘。

“姑爷豆腐”、“亲家汤”

我和彝族干部老刘来到祥云县东山家大坪寨办事,未走进寨子,老刘就说今天晚上我俩一不吃肉,二不品山珍,换换口味,尝尝“姑爷豆腐”喝喝“亲家汤”。虽然我不是美食家,但一听这美丽而又别致的菜名,食欲顿开。

步入大坪寨,来到社长阿古诺家。阿古诺是一位30岁的彝家汉子,他高兴地把一位彝族老人介绍给我俩。说:“不瞒二位,我阿爸肚子里的故事同彝山上的树叶一样多,他会讲给你们的,不过现在快到吃晚饭的时辰了,况且你俩也累了,想吃什么就说。”“姑爷豆腐、亲家汤”。不知是想着那美味,还是真的有点饿了,我脱口说出。“你们知道这两道菜?”阿古诺惊奇地问。

一会儿,阿古诺一家就邀我们入坐就餐。桌上除了猪、牛、羊肉,花生之类的食品外,还有一小盆热气腾腾的豆腐汤。“这是什么汤?”我问“你不是喝过姑爷豆腐和亲家汤,怎么它也不认识。”阿古诺笑着说,“你俩还来的正是时候,如果再过几天黄豆熟了就喝不到了。”

一尝这“姑爷豆腐汤”,顿感鲜美可口。色泽鲜绿,鲜美清香中略带丝丝辣味。阿古诺的父亲告诉我,每年农历七八月,黄豆豆荚刚饱时,彝家妇女把豆荚摘回后剥开取出豆米,加上少许青辣子,放上油、盐加热焖熟,然后用自家小石磨磨咸浆,再加上花椒等佐料重新温热后就可以喝。“为何叫它姑爷豆腐汤呢?”我刨根就底地问,正好这时阿古诺的爱人端上一盆汤,接过我的话说:“这汤在彝山是妇女的拿手莱,它是丈母娘招待女婿,姑娘、媳妇招待心上人的汤,一般的人是喝不到的,因此叫‘姑爷豆腐汤’。

“刚才喝的是‘姑爷豆腐汤’,现在上的是‘亲家汤”’。“亲家汤”散发出火腿香味,汤中一颗颗螺蛳肉团像一枚枚黑色珍珠。汤味鲜美又清爽,螺肉鲜脆。阿古诺告诉我,每到冬节,人们背上竹篓,到坝子里的浅海河沟里,捞回壳亮肉满的螺蛳,养在清水塘中。一般能3~4个月。食前捞几个放在清水里,让螺蛳吐出泥沙,然后,敲出肉来漂洗干净,切上几片火腿一起煮,汤飘出火腿味就成,但只能用文火烹煮。“它还是老年人滋补身子的好汤,只要谁家煮了这汤,都要请隔壁邻居老人来喝,有时老人们相聚都要煮这汤喝,慢慢地人们就叫它‘亲家汤’,也有人称它为‘敬老汤’。”阿古诺一边喝一边对我说。 (连载完)

上一篇:闲来说“吃” 下一篇:玉盘珍馐话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