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建设刍议

时间:2022-07-22 05:25:09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建设刍议

摘 要: 在当前国内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大环境下,作者有意截取民办高职院校这一在学术界被漠视的群体,以教科研建设为中心,探索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治学精神、科研追求和学术道德建设,努力尝试从政府层面、教师层面和第三方评价层面,引起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的重视。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 教科研建设 加强对策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内化在教学上,就是要以教学质量为第一要义。而民办高职教育在追求规模化建设的同时,更是狠抓教学质量建设。而要抓教学质量,关键在抓好教师建设。然而,民办高职院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有更大的自。因缺乏经费保障,民办高职院校在聘用教师上,为减少支出低门槛引进应届高校毕业生,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教学的“研”。于是,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教科研就成了一种奢侈摆设。

从我省某民办高职院校关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现状与问题分析》的调查结果看,全校93名专任教师中,仅有4名教师主持过院级课题;有10人参与过课题研究。在对教师的科研态度问答中,超七成的教师认为做不做科研无所谓,九成教师没有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而七成教师做科研是为评职称。笔者曾就此问题试着以评职称身份与两家中介公司多次交涉,从中得知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平时几乎没有发表学术论文,唯有职称评审前才会应对性地发表几篇论文。

教学、科研和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高校教师则是三大功能的主要载体。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是高校教师,同样承担着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责任。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他们更需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为教学和服务提供智力保证:在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与产业、行业、企业深度融合,需要高职院校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在合作过程中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的同时,提供技术创新、升级的智力支持。但是,当下中国的现实是民办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科研意识薄弱、科研素养不高、学术道德建设缺失的问题。笔者有鉴于此,提出民办高职教师要强化教科研建设这一课题,旨在抛砖引玉,让同行关注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建设方面的困惑。

一、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概述

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背景较好,大部门教师都是高学历、高学位,甚至是双专业,学校还组织教师进行校外拓展,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企业锻炼,保障教师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可以说,民办高职通过近三十年的摸索,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已有成功的模式和典范。但是,如果把视角转向教师的学术领域,那眼前则是苍白的。

首先,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没有学术科研任务,谈及教师个人成长问题,大多数教师是被动式推进的,缺乏积极进取的开拓意识,存在专业教学理念不明确、教学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实践反思意识薄弱、科研能力不强等问题。流露出被迫性、盲目性、随意性和零散性的特点。一些教师甚至认为,高职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是教学,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做科研。对科研的漠视,将导致民办高职教师学术道德直线滑坡。

其次,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在高等教育系统中仍处边缘地带。在珠三角的民办高校中,教师首先是没有编制的,加之待遇偏低,是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首先被尊称为高校教师,承担着“应当成为他的时代道德最好的人,他应当代表他的时代可能达到的道德发展的最高水平”(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语)。但是,现实经常让这一群体感到尴尬:一是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质量评估好坏直接关系教师的去留问题。二是民办高职院校一般不单独设置科研部门,至少民办高职院校还没出现因为校方重视科研或漠视科研而影响其发展的现象。三是民办高职教育主管部门在科研配套及奖励方面仍倾向公办高校,在2013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情况中,全省252个教改立项仅有62个项目获得公费资助,全无一个项目是资助民办高职院校。

综上,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因为缺少引导,平时疲于备课,忙于教学,对学术科研则是漠不关心,更别谈学术道德。如果真要谈民办高职教师的学术道德,则主要指高职教师恪守来自学术良知和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

二、漠视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建设的危害

当下,社会各种浮躁风气盛行,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而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引用的数据、概念和观点含糊不清,缺乏科学求真精神。特别是在海量信息时代,民办高职教师基本上成了媒体的传声筒和机械的搬运工。漠视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教科研建设,其危害显现如下。

首先,影响高职学生获取真知,不利于高职生的健康成长。在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做科研是必要的,它能有效促进教师对知识的系统化,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的准则,教师必须恪守师德师风,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道德的楷模。抓好教师的学术道德建设,不仅是抓教师的学术科研成果,还要抓好教师在治学授课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如果教师在此过程中流于形式,忙于应付,那将影响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还将影响高职生的求知精神。

其次,不利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的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校企合作,解决学生顶岗实习教育。而要开展校企合作,当前“校热企冷”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关键在于高职院校要真正提供为企业解决迫切之需的、先进的经营理念,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和科研精神。然而,民办高职教育因为漠视教师的科研,最终导致教师在知识更新上滞后于企业,不能给企业带来技术升级和智力支持。于是,校企合作就成为一种面子上的合作、纸质上的文章。

最后,从更深远的角度讲,漠视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建设,将影响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不管从“人的平衡心”理论,还是从“博弈论”出发,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建设的漠视,将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师道尊严”的垮塌,教师不求真理,唯求物质满足。这种低层次的追求,无形中给高职生传递一种信号:高职教育还是劣等于学科型教育。这不利于我国当前教育体系的改革。

三、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建设的对策

在民办高职院校加强教师教科研建设,一言蔽之,就是要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建设?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要打破公办和民办这一堵墙,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技能,更尊重有创新性和富有学术道德精神教师。

首先,从政府层面,教育主管部门要一视同仁,不管是民办高职还是公办高职,都是高职教育的主力军。因此,要在教师成长方面制定等同的政策和方针,对来自民办高职教育系统的教科研项目也要给予和公办高职同等的待遇,就是在高级职称评定方面享有同等权益。只有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从行动上给予重视,民办高职教师才能在民办高职院校得到全面发展,也才会把做科研谈学术化被动为主动,架构知识和技能体系。至于依法治学,真正建设自己,只有在上级主管部门中形成既重教学质量,又重科研成果的氛围,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才会改变为升格本科拼命抓科研的急就章做法,把科研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探索民办高职教育教科研建设新路子。

其次,从教师层面而言,在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同样承担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教学、科研与服务三者的关系,三者以科研为中心实现联动。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服务中的观念、行为和流露,无不带有教师个人的道德因素。因此,只有树立更高的职业目标,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和职业规划,才能化被动成长为主动进取。特别是民办高职在近几年的教学评估和建设中,已经总结出与国际接轨这一富有成效的经验,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系统的教师与时俱进,走国际化路径,实现教师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和教学国际化。

最后,引用美国第三方评价体制进入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建设,以此“整饬学术道德,共建学术规范”。所谓第三方评价体制,就是根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估师耿景海同志赴美国考察培训后的报告《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学习考察报告》(2013年1月25日撰)所提的:在美国,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基本上不直接干涉,而是通过对教育评估机构进行“元认证”(即审核、认定各类评估机构的资质),保障教育评估机构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形成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体系,对保障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术道德方面,引用第三方评价,就是建立一个能够跨越多个部门、相对独立的调查机构,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学术科研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评价和考核,对学术期刊借版面费之名敛财行为进行查处和取缔。

笔者有意截取民办高职院校这一在学术界被漠视的群体,并以教科研建设为中心,探索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治学精神、科研追求和学术道德建设,尝试从政府层面、教师层面和第三方评价层面加以努力,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教科研建设。

参考文献:

[1]郝俊杰.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透析及防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54-56.

[2]于莹.论大学教师学术道德的调节[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6-27.

[3]王又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刍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1(06):19-20.

[4]任祥.大学学术道德传统的探讨与反思[J].高校理论战线,2010(01):57-60.

[5]金俊岐,杨上上.试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三个要素[J].中州学刊,2011(4):134-136.

[6]李国艳.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就业导向视角的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5.

[7]丁金昌.基于工学结合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8).

[8]潘菊素.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7).

[9]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转型的必然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0).

[10]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提升村级幼儿园质量之思考 下一篇:高职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