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军队医院的为兵服务样本

时间:2022-07-22 04:42:17

一所军队医院的为兵服务样本

两年间,第208医院相继推出两项为兵服务创新举措,吸引众多目光。

2010年8月,这家医院在率先建成使用面积达2300平方米的一站式军人专用诊区;今年5月,又建成军区首个室内模拟卫勤训练基地。两项举措,投资千万,到底值不值?一时众说纷纭。

“每一名新入院的军队伤病员,我们要第一眼看到他”

“都说军人优先,可穿着军装排队,哪好意思往前抢?”2008年底,刚上任的208医院院长孙景海,翻阅就诊官兵问卷调查,不禁皱起了眉头。

院党委会上,孙景海语重心长地说:“为部队服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军人优先4个字,但我们做得到底怎么样……”孙景海神色凝重的一席话,让大家陷入沉思。经过认真讨论,院党委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筹资500万在新建的门诊部五楼开辟一个“一站式”军人服务诊区。由此,一项项惠及官兵的做法也应运而生。

在这个使用面积达2300平方米的军人服务诊区里,开设了内科、外科、骨科、特诊科、检验科和放射线科等9个专业诊室,而且都是中级职称以上医务人员出诊。设置的军人专用药房、抽血室、休息区等,将军人挂号、就诊、检查及住院等项目与地方患者彻底分开,保证官兵就诊有人引导、检查有人陪同、咨询有人解答……

在专门设立的军人病区里,记者与一个正在查阅资料的住院战士聊了起来,这名叫吴佟树的大学生士兵告诉记者,他正为参加医院组织的庆八一演讲比赛,忙着从军内政工网上下载资料呢。他说,这里不仅开设了学习室、室,能随时看到最新的报刊,还能通过政工网了解到部队最新发生的新闻。

同病不同治一度是部队患者投诉的焦点,这家医院是如何解决的呢?张弛助理翻着一本《军队合力医疗医用耗材基本目录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告诉记者,为杜绝这一现象,医院专门出台了这个规定,依据此规定一般疾病军人计价费用不低于省、市医保病人标准,患特殊重大疾病军人医疗费用要高于地方患者。在2010年医院收治的7860名部队患者中,仅住院医疗费用超过3万元的就有42人次。

张弛助理还告诉记者,由于实行“专建专用,分开分管”,现在,部队官兵与地方患者一起排长队候诊的现象不见了,从就诊到住院,20分钟就能办妥;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药品全部向部队伤病员和老干部开放,实现“零审批”;全院预留军人床位不少于30张,实现官兵住院“零待床”。仅去年医院补贴部队伤病员医疗费就高达945万元,为兵服务的“绿色通道”真正做到了畅通无阻。

“医学是用心灵抚慰心灵的科学,这是为兵服务的真谛”

前两年,208医院发生过抢救一个骨癌战士的事,这件事直到今天仍在浇灌很多人的心灵。

某军用仓库保管员匡小军在获悉自己身患绝症后,用顽强的意志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并鼓励专家用新的疗法在他身上进行医学探索,创造骨癌患者存活长达2年的生命奇迹。在走进生命终点的最后一刻,这位坚强的战士微笑着对医护人员说:“如果有来世,我一定报答你们!”

“医学是用心灵去温暖心灵的科学,这是为兵服务追求的真谛。”医院政委刘明生感慨地对记者说:“关爱生命,就要用心去呵护生命。只要官兵需要再大的投入也值得。”刘政委给记者讲述了一件事。2010年4月,某部战士高昌坤因训练伤突发上下肢瘫痪,病情十分危重。医院立即组织专家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后的高昌坤下半身仍然没有知觉。看着病床上战友痛苦不堪的挣扎,“主刀”的副院长贾全章决定应用先进的干细胞移植技术试一试。但由于此项技术不属常规治疗范围,不但治疗效果不确定,而且费用昂贵。贾全章把这事在院办公会上做了汇报,大家一致表示:“只要官兵治疗需要,再贵的钱我们都花”。终于,在经过一段时间干细胞移植治疗,高昌坤从脚趾到下肢开始慢慢地有了知觉。半年后,重新站立起来的这位军营硬汉,面对医护人员,激动得泪流满面。

这件事,也启发了医院的为兵服务工作思路。院长孙景海深有感触地说:“为部队服务没有上限,做好‘常规动作’是本分,打破常规,延伸触角,优化内涵,才能体现最优质的服务。”曾陪同军区首长来208医院检查的某集团军军长高光辉对此非常认同,他说:“208医院为兵服务排除‘虚光’,目标准,工作实,给部队解决了实际问题。”记者在军队伤病员管理科了解到,近两年来,仅医院为9名患血液病的战士治疗,就花费高达140万元。

用心灵去温暖心灵,创造一个个生命奇迹。近3年来,仅这个医院的干部病房就成功抢救危重老干部550人,其中对心梗患者抢救始终保持着100%的成功率,16%生命体征消失的老干部又神奇般活了过来。

“官兵为祖国安全站哨,我们要为他们的健康防线站哨”

208医院所在吉林省长春市,是东北战区驻军人数最多的城市。怎样挑好这副重担,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对此,医院党委经过认真调研感到,要让“小马”拉动“大车”,就不能简化服务项目,不能搞运动式的大型巡诊,要在转变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半径,开展多样化服务中做足文章。

采访中,医院器械维修站张文龙站长跟记者聊了这样一件事。某仓库25名干部血压都高,一起吃了半年多的降压药。真有这么巧?张站长觉得肯定有问题。他马上驱车到这个仓库,拿来官兵使用的血压计一查,发现计量单位偏高,正常血压都变成了高血压,25名干部吃了半年不该吃的糊涂药。就这件吃糊涂药的事,院长孙景海在常委会上动情地说:“官兵为祖国安全站哨,我们要为他们的健康防线站哨。不然,就是严重失职啊!”

追根溯源,反思自责,院党委找到了差距,过去虽然经常帮助基层带骨干,修设备,但并没有真正服务到位。要想见成效,必须创新服务机制和手段。

医院地处东北中心城市,如何处理好为兵服务和为民服务的关系尤为重要。对此,医院提出了保障重点由“医疗为中心”向“预防保健为中心”转换的思路,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实施了集院前、院中、院后服务为一体的“健康圈”闭合服务保障模式,先后建立了健康教育、巡诊体检、疾病预防、训练伤防治、心理咨询、远程会诊、急重症(专病)绿色通道、因病检查用药无障碍审批、家庭康复病房、24小时上门服务等20余项系统化联合保障措施。两年来,随着新型保障的实施,一线战斗部队师以上军官体检率达99.8%,高山边防等艰苦基层单位巡诊覆盖率达98%,因训练、生活饮食习惯所致的7种(伤)疾病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官兵住院率在保障对象数量翻倍的情况下没有出现新的增长。

借此,医院从院内走向院外,拓展服务半径。

――变部队求助为“预约式”服务。结合季节变化、任务转换,新兵

入营、老兵退伍等时机,主动与部队预约,有针对性地抽调专家到基层巡诊,对常见病、多发病、训练伤进行治疗。2008年以来,医院8次派出医疗队到34个师团单位巡诊,为近万名官兵及家属进行了系统体检。

――变常规打法为“点诊式”服务。部队需要的专业,点到名的专家,医院都无条件地满足。去年新兵入营时,体系部队4个团单位要求医院给新兵搞心理教育,医院先后5次派出专家组织集中授课和咨询;针对部队反映患强直性脊柱炎官兵增多的实际,专门邀请301医院专家共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仅去年,医院就派33人次专家进行“点诊式”服务。

――变一事一解为“配送式”服务。每次巡诊,都努力做到诊治、送药、宣讲、咨询、保健“五位一体”的立体式服务,强化服务保障的综合效益。针对东北地区风湿病高发的实际,医院组织了“中医中药边防行”活动,用半个月的时间,对近千名官兵进行调查和诊断,开展健康讲座,赠送药品,受到官兵欢迎。

――变定期服务为“全天候式”服务。各科专家保证24小时开机,手机号码向官兵公开,随时接受官兵咨询。一天晚上9点多钟,心理咨询师刘丽霞刚要休息,一名干部因与战友闹矛盾打电话向她求助。一个多小时的“话疗”,当确认这名干部心结打开时,才结束了“手机诊疗”。

――变院内治疗为“防未病”服务。针对寒区环境特点,医院先后展开训练伤、流行病、风湿病、老年病等预防、保健与治疗的课题研究,先后编撰下发了《基层部队疾病预防及卫生健康知识读本》、《训练伤防治》等数十本宣教资料,举办保健知识讲座。指导部队科学制定强度适中的训练计划,指导饮食卫生管理,使官兵有效预防和规避训练、执勤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85%以上的老干部能够掌握基本的保健知识。由于预防到位,近3年住院的老干部呈逐年下降趋势。

倾心帮带,硕果满枝。两年多来,医院共与9个师团卫生机构建立帮带关系,结成了科队、科所帮带对子;先后派出42名高级职称专家到基层单位巡回带教,现场授课,20%的基层骨干的医疗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派出16名主治医师到部队卫生队或任务点顶岗带职,使46名基层医疗骨干得以来院进修学习;帮助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了骨折外固定技术,无张力疝修补、滑膜炎中医疗法等14项新技术项目,实现了项项都有成果;医疗器械维修站常年在一线为基层部队检修设备,代培的6名人员已能独立开展工作,整个体系部队的医疗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

“为兵服务永无止境,现代战场是张真正大考卷。军事和专业素质不过硬,就拿不到现代战场的入场券。”落差逼出的恐慌感,让医院党委一班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瞄准了现代战场。为着力优化训练环境,医院党委做出一个大胆决策,再投资600万元建立军区一流的室内卫勤训练基地。眼睛紧盯战场,使医院党委为兵服务的方向延伸得更远。优先发展与军事相关的项目,使医院的科研项目紧跟战场立项。记者在医院提供的近两年科研审报表中看到,26项课题都与为兵服务有关,都与战场贴近。其中《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研究》等3项课题,成为总部军事科研课题。

上一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下一篇:一位老将军的精神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