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储备应用型人才

时间:2022-07-22 04:26:55

校企合作储备应用型人才

[摘 要]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时展的需求,高校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校企合作就是一种非常灵活高效的办学模式,它是高校与经济社会实现有机融合的必由之路,是保障高校教育质量与特色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将围绕校企合作储备应用型人才展开讨论。具体来说,本文首先介绍了应用型人才的相关含义以及能力结构,然后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校企合作对于储备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构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校企合作模式,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并积极合作,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储备;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5-0081-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来的精英教育模式已经开始转向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是,我国还有很多高校仍然采用的是非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弱。这显然与当前的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要求不相符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要实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与经济社会融合的必由之路。这种模式应该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与合作的应用型教育模式,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线高技能人才。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经验不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不佳。因此,我们试图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找到一个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真正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储备应用型人才。

1 应用型人才的含义及能力结构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趋综合化与复合化。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与企业需要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指的就是那些能够把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共同应用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的专门型人才,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直接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当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内涵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变化,高校都应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应用型人才实际上就是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产品的人才,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把他们分为三类: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以及技术型人才。所谓工程型人才就是指那些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工程的设计、规划、决策工作的人才。所谓技能型人才是指那些能够运用一定的知识与经验来执行活动的人才。所谓技术型人才,是指那些能够从事组织管理等实践活动并处理相关操作过程的技术人才。这种人才介于工程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往往是处于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的专业人员。那么,现实社会与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到底有哪些方面呢?换句话说,应用型人才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结构呢?我们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符合社会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知识运用能力、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具体来说,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应该包括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工作的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和协同能力以及较强的调查研究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够适应社会与企业的发展需要,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

2 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开展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校企双方各自发展的内在需求。其中,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实践应用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多地为教师与学生提学研机会,有利于提高高校办学效益与教育质量。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获得人才与知识方面的支持,有利于自身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当前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不容乐观,总体上来说,大部分校企合作仍然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主要是以学生短期实习为合作模式,真正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作用非常有局限性。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校企合作中政府管理职能发挥不够到位,相关管理体制和机制也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模式中的热情不高,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缺失,企业商业秘密不够安全,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等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校企双方对于合作的认识不够深入

很多高校对于校企合作的深层次意义认识不够,认为校企合作仅仅是为了实现学生就业的短期目标,并没有从全局统筹的角度来考虑校企合作模式。因此,高校在具体实施校企合作的时候,其教学计划等并没有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导致了校企合作中的脱节现象。同时,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参与热情不够,这是因为高校在选择校企合作企业的时候,往往更多的考虑自身利益,并没有很好地为企业进行谋划,从而使得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严重挫伤了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事实上,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校企双方自身对合作目的和价值取向的认识不同,从而导致了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2.2 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与健全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并没有针对校企合作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于其中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章制度,导致了管理与沟通机制长期不畅,合作形式过于简单,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严重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因为不够完善灵活的校企合作机制,无法有效保障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虽然说我国已经在积极倡导和推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但是,有关的立法却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导致了一些问题无法有法律依据,变得杂乱无章而使得合作不够顺畅。

2.3 政府没有发挥应有的管理功能

当前,我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基本上没有政府的牵头管理,无法统筹安排校企合作,大部分的校企合作仅仅是依靠人际关系来维持的。这样的合作方式非常不规范合理,甚至会经常出现一家企业与多个高校合作的情形,也有多个企业仅与同一学校合作的情形出现。由此就带来了隐性的恶性竞争,而且这种竞争并不是建立在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之上的,这就使得校企合作模式长期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之中。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有些企业会对不同的学校学生采取不同的政策,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给这些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负面效应,而学校又难以据此维权。

3 校企合作对应用型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分析

校企合作对于储备应用型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与创新,是重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双重保障,有利于培养出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使得校企双方能够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对于提高高校办学质量,促进企业合作活力是有重大作用的。那么,作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校企合作对于应用型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如下。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较为困难,而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是一个表面上看似无法融合的矛盾。事实上,这种状况主要就是由于高校没有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如果我们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就非常有利于促进高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提高,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接触企业。

3.2 有利于企业对人才的选拔与招聘

当前,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居然是缺乏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将提供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它让企业能够近距离的观察学生和考核学生,有机会让企业真实的感受学生的实际能力,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应用型人才提出自己的要求,高校就可以根据企业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式,甚至可以为企业进行人才的定向培养,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做到毕业即就业,而企业又可以顺利选拔到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

3.3 有利于学生转变学生角色,更好地适应角色变换

高校与企业之间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提供教师进一步完善自身专业技能的机会,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角色转换。这是因为教师有了更为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专业教学变得更为务实,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了解到企业的运营状况,学生可以在模拟的课堂上增长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是高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有利模式。

4 深化校企合作,储备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就是高校把企业作为学校定点的实训基地来进行现场操作,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和企业的实训过程,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助于应用型高校教育的专业与学科建设。我们要做好校企合作的工作,帮助学生提前完成角色转化,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便利条件。我们要清楚校企合作的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得到检验和运用,为企业和学校服务,最后实现校企双赢。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企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没有责任和义务,导致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学校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政府也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大大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遵循校企合作储备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原则,比如说坚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坚持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原则,坚持资源共享、校企互动的原则,共同构建校企合作的发展机制。一般来说,校企合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双元制”模式、校企互动模式、工学交替模式、“订单”式合作模式。但是,无论是何种合作模式,我们都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笔者认为,具体措施如下:

(1)高校应该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完善中来。作为高校专业培养方案来说,其目标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要能够符合企业的行业专业标准。但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不应该是单打独斗,而是应该积极吸引企业参与进来,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一个“通识+专业核心+专业拓展”的课程体系,强调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深度,积极发挥出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正面指导作用。

(2)强化特色专业与学科建设工作,服务于地区与行业经济。高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原因之一就是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那么,高校就应该基于区域经济、行业经济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的平台,对重点专业和学科进行开发与建设,从而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有利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发挥,可以为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的水平。校企合作环节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师资队伍的水平,他们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不够成熟和稳定,很多教师的实践经验不是很充足,这就会影响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因此,高校应该创新与企业的交流互动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重视对这些教师自身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让教师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切实提高校企合作的实践效果。

(4)努力加强校企合作中的实训基地建设。当前,我国很多高校虽然开始了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是,这种建设仍然处于初期阶段,水平还不够高,学生去基地进行实训还需要缴纳额外的费用,而且只是体验到最基础的实践技能,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一线生产活动中去。显然,这种模式有待改进。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以带薪实习为主要突破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实践技能,还能够获得一定的报酬,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训质量,推进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去,深化实训基地建设。

(5)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与机制,推动产学研的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应该进一步推进,由最初的人才培养拓展到校企之间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让学生能够全程参与进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技能,企业还能够吸收新的设计理念,高校可以进行科研成果的攻关和转化,从而为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提供不断深入的产学研合作。

总之,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寻求校企合作的途径,全方位服务企业,谋求校企的深度融合。这就需要高校构建平台+专业模块群的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校内培养与企业实操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整合校企人力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保障体系,使校企明确各自在合作办学中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协调机制,为促进校企合作,储备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忠华,姚和芳.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11-12.

[2]刘燕琼,李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0(8):201-202.

[3]施新生,朱忠浩.校企合作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思考与实践[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6(3):6-8.

上一篇:室内自动消防设施在消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下一篇: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