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课后反思

时间:2022-07-22 01:12:19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课后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对它们的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做准备。虽然是看似简单的一些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材内容的安排也较少,但小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概念本身就较生疏,因此,这节课中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探究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机器人”,并从机器人身上找出在一年级已经认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把同学们的视线又移动到教室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上,再用课本和钉子板的面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这种教学方法由生活中具体的物品,到抽象到几何图形,自然过度、水到渠成。不仅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

二、强化动手实践,拓宽探究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拆一拆、围一围、画一画等实践活动,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积累了探究活动的经验,发展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而且体验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三、创设愉快氛围,体验成功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不仅体验到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更为严密的逻辑和数学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每个同学都在老师和同学们不断地肯定和表扬中,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之我见 下一篇:把握方向深化高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