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看写作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21 10:32:27

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看写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然而,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是实现这些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再加上现在语文测试中作文所占比分呈上长趋势,为此,我觉得语文教学这一过程中把好“写作能力培养”这一关尤其重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成了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认为训练过程的设计应该以三维目标为依据,在平时的教学时既要让学生自觉进行语文知识储备,也要让学生爱好写作,目光要长远,不能急功近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提高文章的思想深度。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我遵循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来设计作文训练过程,把作文训练过程分成三阶段,以下训练方式拿来与各位同仁探讨:

第一阶段是七年级时期。这是初中阶段培养写作能力的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悟生活与表达感受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写记叙文。题材涉及学生的成长与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比如“我身边的_______”,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加上学生有写作记叙文的基础,所以他们乐意完成这个写作任务,但我提出了一个与平时不同的要求:在写作文之前,必须写出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个要求以前只在口头上要求,现在落实到笔头上了),这个简单的要求却可以让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写作方向,牢记取材服务于中心的训诫,这样做可以避免离题与半离题作文的出现。

第二训练阶段是八年级时期。通过上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有了观察生活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要学生进一步学习体验生活,描绘生活,要求学生在每篇作文之前除了写出第一阶段的中心思想说明之外,还必须有一个行文线索的说明,因为写出作文线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它时时提醒学生在写作时少走弯路。再说同一个生活内容用不同的线索贯穿,效果是不一样的,此法还可以启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线索,酝酿单线索与双线索的构思方式。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文采,这一阶段的要求是有难度的,所以要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让其对文字的运用更加的熟练。在这一阶段我设计的训练题目是“几分______在心头”。

训练的第三阶段是九年级时期。这一时期我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至少用一种表现手法,要作某一方面的创新,并在作文前像老师写说课稿一样,先来一下“从容说本次创作”,阐明自己作文的中心、线索、表现手法等,这样做既明确创作方向,又减轻评价者的负担。在此要说明的是,我的学生所写的作文都要经历自评、互评,才上交给老师批改的,前两关是学生个人或者相互间的检验过程。这个阶段我打算训练较为深奥一点的话题作文或者材料作文,如以“凝聚”为话题作文。

总之遵循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来设计作文训练过程,既可以顾全大局,又能给个别优等生以发挥的空间,尽量让每个学生乐意地进行写作训练,在原有的水平上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当然,仅凭以上三阶段的模式要达到预期目标是不可能的,它还缺少语文知识的储备的过程。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储备,我认为应该从阅读教学上去考虑,让阅读教学为写作教学服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摆正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因为现在考试不考文体知识,所以一些语文教师也就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淡化文体意识的误区,虽然口头上说要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但无规矩不成方圆,长此下去,就导致学生写出了四不像的作文。为此,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遵循:明确文体——把握要素——整体感知——深入品味的过程。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主要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文学作品这几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明了所读文章是“三大文体”或“四大文学体裁”中的哪一类。只有辨明文体,紧紧围绕该文体的“相关要素”去理解文章内容及其表达技巧,学生学习的收获才丰厚。其次,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上。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要总是按照分层次,概括中心,总结写作特色的顺序进行,可让学生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欣赏、评价的角度去品析文章的美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以便让学生学以致用。第三,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告诉他们平时注意收集优美句段,告诉他们,或者从书上或者电视、网络上搜集逆境中成功、无私奉献、孝敬父母、保护生态环境、舍生取义等方面的典型事例,以及相关的名言警句,以后写作文时可以化用或者引用,可以增加文采,充实内容,增添情趣。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有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信心,再加上学生的用心,那么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会为期不远的。

上一篇:多媒体舞动数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农村留守初中生语文学习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