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村银多金属矿田控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

时间:2022-07-21 10:31:26

呷村银多金属矿田控矿规律研究及成矿预测

摘 要:通过呷村银多金属矿田找矿评价研究的多次实践,着重探讨了古地理、构造、层位(岩性)三位一体的控矿规律。在研究矿田控矿规律的基础上,对呷村银多金属矿田进行了成矿预测。

关键词:呷村 控矿规律 找矿方向 成矿预测 成矿过程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089-02

1 矿田地质特征

呷村银多金属矿田位于四川省白玉县昌台区麻邛乡境内,东距白玉县城直线距离70km,矿区面积4.5km2。地理坐标:东经99°32′11″,北纬31°10′32″。

从区域大地构造位置来看,矿田位于中国西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松潘-甘孜印支地槽褶皱系西部的玉树-义敦优地槽褶皱带的中段。按板块构造观点,玉树-义敦优地槽褶皱带属岛弧带性质,是在二叠纪裂陷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晚三叠世岛弧裂谷带,其东侧为甘孜-理塘俯冲带,西侧为中咱地块,从东到西构成完整的沟—弧—盆体系(见图1)。印支期随着古特提斯洋的关闭产生褶皱造山,再经历燕山、喜山期的改造而成为陆内造山带(见图2)。

呷村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是上三叠统图姆沟组(或呷村组)。主体构造为一向东陡倾、局部倒转的单斜层。断裂构造较发育,局部可见一些与断裂构造伴生的次级小褶皱,在矿体接触带附近因围岩含凝灰质较高而见一些具断裂构造性质的软弱带。矿区火山岩尤以爆发相之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是呷村银多金属矿床的矿源层和矿体的赋存层位。变质作用以区域浅变质为主,围岩蚀变表现有硅化、绢云母化、钡长石化及碳酸盐化等。

2 矿田成矿过程演化

结合野外的观察及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恢复呷村矿田的成矿演化过程为:上三叠时期,义敦岛弧带内侧断陷盆地发生海底火山喷流活动。含矿热液在喷出前沿火山岩筒上升,高温引起火山岩筒发生蚀变,形成强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蚀变岩带。同时,含矿热液在上升过程中,沿火山岩筒中的裂隙渗透运移(即热液柱),并在这些热液通道中以充填交代的形式成矿,形成脉状—网脉状矿化及石英脉。含矿火山热液冲破盖层喷出海底后,胶结了部分火山角砾,在火山口附近形成角砾状矿体。含矿火山热液一部分在角砾状矿体上部及两侧形成沉积成因的纹层状矿体,另一部分与盆地中海水混合形成成矿卤水池,成矿物质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析出并沉积形成块状硫化物矿体和喷气岩-化学沉积岩(见图3)。

成矿后,矿区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挤压活动,尤其是盆地东侧岛弧俯冲带向下俯冲,盆地西侧形成上冲的逆断层,导致盆地中的成矿沉积序列发生由西向东的倒转,并使整个沉积序列倒转后向西倾并向南侧伏,使原始下部火山岩筒(附近)部位的脉状、网脉状矿化带被挤压成与上部矿体平行的层状,并分布在矿区西侧,上部层状矿化位于东侧。后期的富银、铜矿液沿断裂裂隙运移,充填交代早期矿体。矿区总体呈现出现今的“西脉东层”、银铅锌铜矿体与独立铅锌矿体空间上紧密相连的矿化特征。(如图3)

3 呷村银多金属矿田控矿规律

呷村银多金属矿的形成主要受岩相古地理、构造和地层(岩性)地质条件制约,三者控矿作用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3.1?岩相古地理控矿规律

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来看,义敦岛弧发育在一个长期处于伸展状态下的薄陆壳之上,它们对义敦岛弧的空间轮廓和矿产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三叠世早期(即卡尼克早期)受区域断块运动的影响,在德格-乡城一带形成垒堑式海槽,在海槽内形成赠科、昌台、乡城等凹地,凹地所围限的封闭小海盆为一个“相对宁静”的的环境,有利于新生矿物的生成,形成矿源层。此外,海水和基底岩石为矿源层的初始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如重晶石中的硫来源于同期海水,部分铅由火山下伏地层,即基底岩石提供。随后矿源层上部沉积了碳酸盐岩和钙、泥、碳及凝灰质组成的海底泥岩,对矿液起着屏蔽作用。至此,呷村银多金属矿田的“生、储、盖”条件完全具备。由此可见,古地理条件控制着矿源层的形成,为含矿液的集中和沉淀提供良好的就位条件,一定古地理条件还影响岩性及岩石组合。

3.2?构造控矿规律

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来看,三叠世早期(即卡尼克早期)受区域断块运动的影响,在德格-乡城一带形成垒堑式海槽,在海槽内形成赠科、昌台、乡城等凹地。卡尼克晚期,特提期洋北支甘孜理塘海盆沿甘孜~理塘一线由东向西俯冲和消减,伴随洋壳和下地壳的部分融熔,在海槽凹地中喷发沉积了呷村组(或图姆沟组)基性和酸性的双峰式火山沉积岩系,并形成由火山锥组成的呷村火山—沉积围限的裂谷断陷热卤水盆地。在喜山期陆内碰撞-挤压阶段,由于呷村火山~沉积围限的裂谷断陷热卤水盆地东侧在伸展正断层作用下,岩层向下运动,西侧逆冲向上运动,同时北部被抬升,向南倾伏,使呷村-有热矿区现存的控矿构造格架,主体为一楔冲控矿构造模式。

由上述可见,主岛弧带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昌台火山~沉积盆地为Ⅰ级控矿构造;火山—沉积盆地中由裂谷断陷形成的深水相火山~沉积凹地为Ⅱ级控矿构造;火山—沉积凹地中由安山岩带(火山机构)围限造成的封闭深水小海盆(卤水池)为Ⅲ级控矿构造;呷村-有热矿区现存控矿构造格架-楔冲构造为Ⅳ级控矿构造。

成矿后期,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表现为逆冲断裂性质,将矿体错断,但断距较小,不影响矿体的连续性。

构造控矿规律的的研究,对后期的找矿及矿体圈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3?地层(岩性)控矿因素

呷村银多金属矿田成矿严格受到地层(岩性)的控制。矿床主要赋存于晚三叠世呷村组酸性火山岩系及其上部的喷气沉积岩如重晶石、灰岩的接触带内。即在下部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中,为含矿流体与流纹质火山碎屑岩进行交代、充填形成的脉状、网脉状矿体;上部为流纹质凝灰岩系与重晶石、灰岩的接触部位沉淀形成的层状、似层状矿体。

4 成矿预测

综合呷村银多金属矿田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的研究成果,根据“岩相古地理-构造-层位(岩性)”控矿作用的基本思路,笔者认为呷村银多金属矿田仍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4.1?矿区深部

根据对呷村矿床成因及变形史的分析可知,在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成矿后,矿区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挤压活动,尤其是盆地东侧岛弧俯冲带向下俯冲,盆地西侧形成上冲的逆断层,导致盆地中的成矿沉积序列发生由西向东的倒转,使整个沉积序列倒转后向西陡倾,向南侧伏,造成矿区内由北向南,矿体赋存标高逐渐降低,并且北段遭受剥蚀、南段埋深加大的产出现状。因此,沿侧伏方向,矿区南段深部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4.2?矿区东部

本文所指矿区东部是指矿区含矿带东侧灰黑色炭质千板岩以东的一套流纹质火山碎屑岩,本套岩性段空间上延伸稳定并且有较大的延伸规模,与已探明矿床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层位(岩性)、构造等控矿规律。经取样分析,普遍存在着铅锌矿化。因此,初步判断该流纹质碎屑岩岩层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4.3?有热地区

有热地区矿化层和呷村矿区东侧沉积韵律单元的流纹质角砾熔岩、流纹质碎屑岩相连。并根据有热地区工程揭露的矿化特征,表明有热地区的矿化总体上仍具有层状矿化、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层控明显、矿化延伸较为稳定的特点。因此,有热地区进一步找矿方向较为明确,值得开展进一步的找矿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世华,等.川西义敦岛弧火山-沉积作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2] 候增谦,候立玮,等.三江地区义敦岛弧构造-岩浆演化与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5.

[3] 候增谦,莫宣学.义敦岛弧的形成演化及对“三江”地区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控制作用[J].地球科学,1991,16(2):153~164.

[4] 候增谦,等.中国西南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演化与地幔对流[C].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分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26~532.

[5] 李兴振,等.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和地史演化[J].成都地质矿床研究所刊,1991(13):1~20.

上一篇:安装因素对分装式旋变输出精度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