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的创新设计及适用性

时间:2022-07-21 09:28:19

水管的创新设计及适用性

在轧制过程中,为了保证轧制线不变,下轧辊的轴线随着轧辊直径的不断减小在不断地上移,即下轧辊整个上移,通过在下轧辊轴承座下加垫的方式来实现。当轧辊为正负零时,即开新轧辊第一次使用时,下轧辊最大的水量只能喷到下轧辊轴线以下很少的部分。当轧辊的辊身直径使用到轧辊最小直径,即按负180mm时。下轧辊轴承座加垫90mm(按轧辊正负值一半加垫),下轧辊冷却水的喷水位置相对于轧辊最大直径时的浇水位置又降低了90mm。由于下轧辊冷却水管是固定安装在轧机的牌坊上,位置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轧辊喷水位置的不断的降低,轧辊的冷却效果也越来越差。随着轧辊辊身直径的减小,轧辊本身内部组织就在发生变化,轧辊的硬度落差在发生明显地变化,轧辊耐磨性降低,轧辊孔型的磨损也在加快。再加上下轧辊冷却水管与下轧辊孔型喷水位置距离的不断增大,轧辊冷却状况越来越差,更加快了轧辊孔型轧槽的磨损。

设计方案与实施

为了改善轧辊孔型的冷却状况,降低轧辊孔型轧槽的表面温度,减小轧件对孔型的热冲击,从而减缓轧辊孔型的磨损,在轧件(孔型)的出口处保证有充足的冷却水,是轧辊冷却的最佳方式。设想如果在下轧辊3孔的出口安装冷却水管,将水管安装在机后导卫板梁的内侧,即靠近轧辊一侧。在下轧辊3孔孔型的出口处,增加一个冷却水管。传统的安装是将水管固定在轧机的牌坊上。此根冷却水管安装在机后导板梁上,冷却水管专门用来对3孔孔型的冷却。在下轧辊轧机前和轧机后分别安装有导卫板梁,导卫板梁安装在轴承座上。随着轧辊使用轧辊直径逐渐的减小,下轧辊轴承座加垫高度逐渐地增加,轴承座不断地上移,轧辊安装在轴承中,轴承座上移轧辊随着上移。由于导卫板梁安装在轴承座上,所以导卫板梁随着轴承座的上移跟着上移。轧辊导卫板梁有两种,一种是机前导卫板梁,另一种是机后导卫板梁。可以装在同一品种的任意一套轧辊中,导卫板梁是可以拆卸的。当一套轧辊使用后,轧辊车削时,导卫板梁从轧过钢的轧辊中卸出,装在一套待轧钢的另一套轧辊中。在下轧辊导卫板梁的内侧安装冷却水管,制作专用的冷却水喷咀,下轧辊3孔轧槽专用冷却水管示意图。在冷却水管的前端,装有两个喷咀,分别对孔型轧槽的头部与腿部进行冷却。喷咀前端是用金属波纹管连接,喷咀的位置是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可以调整喷水位置,对孔型磨损严重的部位增加冷却水。下轧辊3孔专用冷却水管安装在出口导卫板梁的内侧,装配图见图7。冷却水管安装在导卫板梁的内侧,喷咀连接着水管,水管喷咀安装在导卫板梁的上端,即卫板的下端。由于水管喷咀安装在卫板的下端,轧件在轧制过程中,冷却水能喷到轧辊孔型的出口处,而且水管与孔型轧槽的位置始终不变。因为导卫板梁安装在轴承座上,轧辊同时也装在轴承座上。当轧辊随着使用直径在不断减小的同时,下轧辊在每次的使用中,通过在轴承座下加垫的方式不断地上移。由于轴承座与轧辊及导卫板梁为一体,在下轧辊上移的过程中,导卫板梁也在同步的上移。这样水管喷咀与孔型轧槽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它不会因轧辊直径的减小而产生任何变化。冷却水管的喷头部分与导卫板梁用螺丝固定,可以进行更换。在喷咀的下面链接金属水管,用螺丝固定,水管的另一端放在导卫板梁的外侧。组装后重轨BD2下轧辊的冷却水管一端留在外边(左侧),轧机牌坊形式为闭口式,轧机更换轧辊是通过换辊小车,将轧辊从轧机牌坊的一侧推入或拉出轧机牌坊。整套轧辊放在换辊小车上,待换辊小车将轧辊推入轧机后,将水管放到轧辊的右侧(轴承座的外侧),与轧机旁的固定水管连接。将冷却水管的一端与轧机旁的固定水管用活接头连接,用手即可连接,操作极其方便,不使用任何工具。

效果分析

由于新型冷却水管的使用,轧件在轧制过程中,下轧辊的3孔轧槽的出口处始终有冷却水,这样轧辊孔型可以得到充足的冷却水,大大的减缓孔型的磨损,每次轧辊使用后孔型磨损减小。增加了轧辊轧钢时每次的过钢量,在线轧制时轧辊的磨辊次数及磨辊时间大大减少,提高了轧制效率。轧辊使用次数增加,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由于孔型磨损导致的铁皮压入现象明显降低。新型冷却水管得到现场职工的好评,既效果明显,又使用方便。

结束语

新型冷却水管的创新,在于它打破了常规的轧辊冷却水管的安装模式。新型冷却水管安装在导卫板梁的内侧与孔型轧槽宽度相对应的位置,充分利用了重轨下轧辊3孔闭口轧槽的有限宽度,将水管装在孔型内,保证冷却水管的位置,对孔型轧槽部位直接冷却,水管随着轧辊直径的减小不断地上移,确保了冷却水管与孔型轧槽浇水位置始终不变,重而保证了孔型出口有充足的冷却水,达到孔型减缓磨损的目的。

作者:石春有 李婷 王彬 单位:武钢条材总厂大型分厂

上一篇:项目式教育法在数控机床中的实用性 下一篇:推进器基座的密封螺栓设计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