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教育春风润心灵之花课堂开

时间:2022-07-21 08:57:09

荣辱教育春风润心灵之花课堂开

现代教学论认为,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道德、情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过程,它是知识传授和情感培养的和谐统一。从这门课的性质上来说,它很大程度上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任,而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新时期的荣辱观,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牢固了现代文明的根基,可谓是推陈出新,用简练的话语凝聚成现代道德教育培养的核心,更加明确了我们在新时期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的方向。而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对于怎样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更好的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问题,笔者作了些许的思考,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求证。

一、思想政治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德是人之本,人无本则毁;德如水之源,水无源则枯。古人就曾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为“平天下”之根底。而“明礼仪,知荣辱”又为“修身”之本。伦理学研究也认为荣辱观直接关乎人的自尊心,进取心和羞耻心,也是人们是否具备道德自觉和法律自律的基础。如果缺乏正确的荣辱观,没有一颗崇高、正直、热忱的心,就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所说:“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做不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也只有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而作为未来中国建设者的中学生,他们代表着中国未来的发展,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传承,他们道德品质的高低和人文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发展走向。但在中学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尚在进一步的形成之中,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此时期,加强对他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当前思想政治课堂中道德培养的缺陷

在众多的学科当中,思想政治课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枯燥乏味,没有语文的精彩,缺少数学的严密,更不如历史的翔实厚重和地理的确切直观,它往往流于一种简单的政治道德说教,这样教者疲疲,听着昏昏,全无效果可言。究其原因,可归结两条:一是从内容上来说,它是“惟理教育,忽视情感”,偏重认知目标的完成而忽视情感目标的实现,可以说是一种缺乏人情味的教学。二是从方式上来说,它是“机械说教,无视主体”,习惯机械性的空洞说教而忽略了个体性的主观接受,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在这种方式下,“不少学生具有了人格分裂倾向,他们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但是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种形象――自私、邪恶或自甘堕落。”

新课改标准中曾强调,“新时期下,学生本位论下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它主张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情育人,以德树人。现代教育家蔡元培老先生曾说过:“人人都有情感,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养。”而情感熏陶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进行动之以情的教育。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中,用自己高尚的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疏通思想渠道达到陶冶学生情感的目的,从而形成孩子较为稳定的健康人格。

三、新课改下,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荣辱观方式的探索

其实,真正的思想政治课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单调,它虽然是理论多于现实,但它的每一条理论都是来自于现实,随现实生活而更新发展,现实世界中众多鲜活生动的例子在为之作着形象的诠释,正所谓是“问‘理’哪得新如许,唯有‘现实’活水来”。而想让课堂生动起来,有趣起来,惟有如禹治水,引导梳理,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将生活之“活水”引入到课堂中来,以之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长而久之,必定是花开果,果弥香,香气满堂。如果说把中学思想政治课比做一座花园,那么学生的道德心灵就是那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羞蕾,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教育则如同温煦的春风,轻拂滋润之后,心灵之花就会朵朵绽放,让整个的花园溢满芬芳。为达此效果,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笔者体会如下:

1、率先垂范,教师榜样为先导。

俗话说,“才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流”,教师先要“学高”“身正”,方可“为师”“为范”。也就是说教师要先身体力行,要把以“八荣八耻”为主的荣辱观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舆论和道德导向的指引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就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和浸染。

2、育之以心,坚持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是我们教育的核心所在。新课改中的学生本位教学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它关心的是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每一个学生都是主动、生动的,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人,要认识到,他们并非机械的名字符号,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的独特个体。这种关注意味着尊重、关心、牵挂,这对学生形成自尊自爱的品格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并不是我们理论灌输的对象,而是与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讨论的生命个体,对于他们独特的思想见解和观点,我们要予以尊重和肯定。

3、联系实际,荣辱精神求落实。

以“八荣八耻”为主的荣辱观不能流于空泛的口号,而是要将它的内容融进日常教学之中,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平常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在内化上下功夫,把热爱祖国与热爱家长、热爱学校结合起来,把服务人民与关心别人、助人为乐联系起来,把崇尚科学与发奋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创新联系起来,把辛勤劳动与帮做家务、值日卫生联系起来;把团结互助与参与班集体活动、关心同学联系起来;把诚实守信与反对考试舞弊、反对撒谎联系起来;把遵纪守法与遵守校纪、不迟到、不无故旷课联系起来。这样,把荣辱之原则转化为学生切实可行的生活中的小事情,在点点滴滴的做法中慢慢蓄养胸中“浩然之正气”。

4、内化精神,道德行为求自觉。

真正的教育,并非是一种无奈的压力或是虚假的应承,而是要做到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这种氛围中受到良好的熏染,让他们的行为在心灵的引导下自主的作出选择。而对于这种氛围的营造,笔者作了以下的探索:

首先,开展时政讨论,做到学以致用。这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需要,对当前国内外发生的一些事情加以分析论证,真正做到用思想理论知识去分析生活实践。如在讲“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时,可向学生分析他们似懂非懂而又十分想搞懂的股票的价格等问题;在讲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时,可就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当前的政治经济关系作简要的分析。

其次,举办“荣辱”征文,开展主题演讲。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我的荣辱观”主题征文活动和演讲活动,旗帜鲜明地辨清是非,毫不含糊地划清“荣”与“耻”界限,确定“荣”与“耻”的评价标准,号召广大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对学生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认识,使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中学生中蔚然成风,成为广大学生的道德追求和生活方式。

再次,丰富课余生活,营造思想氛围。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教育学生。例如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来教育学生,开展《感恩的心》主题班会,为教师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满意的答卷,一堂守纪的课……);在班级里营造社会荣辱观教育的氛围,在班级黑板报上宣传“八荣八耻”内容,充分利用好周一的升旗仪式等。此外在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阅读,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受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条条大路通罗马,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或手段仅仅是在为学生铺设一条通向道德高峰、荣誉高峰的可行之路,万不可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形式作为学习的方向而忽略了我们终极的教育目标。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形式下,对于学生道德的培养,人格的塑造,社会主义荣誉观的落实,可谓是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学科方面的努力,它还需要其他的许多科目的配合,在诸多的学科中,我们都要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我们相信,如果荣辱教育是一粒种子;那么它将深埋于孩子们的心底,孕育出心灵那无边的绿意;如果荣辱教育是一场春雨,那么它将轻润于孩子们的心田,滋养出灿烂的心灵之花;如果荣辱教育是一阵春风,那么它将吹拂过孩子们的心灵,把那心灵的花香弥漫于孩子们生活里的每一个角落。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