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利弊分析与研究

时间:2022-07-21 05:06:53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利弊分析与研究

摘 要: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是1987年由教育部高教司主持实施的一种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分为四级和六级,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英语考试。该考试于1987年开始实行,到2013年经历了多次改革。作者分析了各次改革的利弊及其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改革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引起更多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对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的方式方法作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考试改革 利弊分析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是1987年由教育部高教司主持实施的一种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分为四级和六级,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英语考试。据京华时报记者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获悉,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再一次进行改革。此次的改革是继2005年6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大规模改革、2010年12月和2013年6月考试方法进行改革之后的再次改革。为何在短短的6年之内,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和方法要一直进行改革,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哪里,怎样改革才更合理,这些都是值得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大学生英语水平到底如何评价才更合理,这是高等教育管理者和整个社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回顾及其利弊分析

2005年6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题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这次改革的特点是:第一,加大了英语听力的比重。英语听力在整份英语考试试卷中的比例从20%提高到35%;第二,减小了阅读理解中仔细阅读的比例,增加了快速阅读和十五选十的新题型;第三,考试流程进行了改变,作文一改之前一直放在试卷末尾的做法,将其和快速阅读放在了考试的第一阶段;第四,评分标准由原来的百分制改为710分制,并且最终的考试结果由等级制(分为四等,即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改为分数制;第五,增加了英语口语测试。规定凡是成绩超过一定分数线的考生(例如:四级成绩超过550的考生)可以参加英语口语测试。若口语测试通过,则可取得口语资格证书。

这次改革带来的影响如下:第一,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听力部分的比重迅速加大,并且引起了教师和学生的足够关注,学生的英语听力确实有所提高。第二,把作文放在考试一开始,使得所有学生都有时间写作文。一方面,作文可以直接体现学生的英语功底。另一方面,给其他客观题目限定了时间,更容易看出学生之间的差距。这导致教师和学生都更加重视英语作文的写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第三,快速阅读的出现使得学生一直以来逐字逐句地阅读英文文章的习惯,逐步转变为仔细阅读和快速浏览全文以获取所需信息的阅读方式。结果显示,几年来,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逐步提高。第四,考试结果的显示方式从原来的等级制变为分数制,并未让学生产生太大的动力。相反,出现了学生不断重复参加考试,只为了把原有的分数刷高,但是425分和430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大。换言之,在一个档次内的刷分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另外,这种分数制的成绩在人才市场上造成了毕业生英语水平如何衡量的困难。目前人才市场上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仍然是“通过四级”、“通过六级”,而怎样才算通过四级和六级呢?还是划定425分么?既然如此,这一项改革的意义何在?并且,由于分数制的出现,学生只有一张成绩单,不利于保存,甚至会出现成绩单一直无法拿到的情况,因此这项改革的意义微乎其微;第五,英语口语考试部分的增加确实有助于激励学生进行英语口语的训练,但是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有失公平。并且,英语口语考试如何进行,何时何地进行,大部分口语教师和学生都无法从常见的渠道获取。英语口语考试到底如何进行没有形成文件性的材料,没有建立合理的宣传和通知的渠道。很多学生错过英语口语测试的机会。从这点上讲,英语口语测试形同虚设。既然如此,该测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如何体现呢?

2010年12月,在已经进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的基础上,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取消了A、B卷,这一改革的直接后果是大量出现抄袭和考场作弊现象。因为试卷完全相同,加上考场中座位安排的特点,使得考场中相互抄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由于没有了卷型的差别,考生对于通过不法手段取得的答案更加信赖,考场内外通过各种电子和数字工具传递答案的行为更加猖獗。因此,从该角度讲,这一改革绝对弊大于利。

2013年6月,在没有改变2005年大学英语改革题型的基础上,考试实行了考场内多套试卷的考试模式,即在一个考场内,出现多套试卷。在这一改革的影响中,考场内和考场外的作弊可能性大大降低。因为发放试卷的随机性,考试不知道自己的试卷和谁相同,所以考场内相互抄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不知道考场内的考生拿到的试卷是哪一套,所以考场内外通过数字和电子等手段作弊的可能性亦不存在。从这个角度讲,此次改革是非常成功的。

2013年8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再次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提出改革。具体改革内容如下:第一,原听力部分中的复合式听写调整为单词或词组听写,共10分;第二,原快速阅读理解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并从听力之前改至听力之后。篇章的长度和难度不变,篇章后附有10个句子,每句一题,要求考生找出与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第三,翻译部分由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分值提高15分;第四,取消完形填空。

此次提出的改革内容较之2005年后的考试内容,改革力度非常大。总体特点如下:第一,听力难度降低。这和2005年为了增加听力难度而进行的改革背道而驰;第二,快速阅读理解的存在意义可能消失。若将快速阅读放在听力之后,除非快速阅读作为单独的版块进行考试,否则考生仍然可以用大量的时间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就没有了“快速”的意义;第三,翻译的难度增加。从原来的半句翻译到此次改革的段落翻译,既对学生的词汇量要求提高,又对学生的句子组织能力的要求提高;第四,完形填空是从中学到大学各类英语考试中的必考题目,也是一个较老的题型,学生对其做法比较熟悉。由于属于客观题型,因此,学生有一定猜测答案的空间。此次的改革将这种可能性归结为零。

此次改革可能产生的影响如下:第一,由于听力难度降低,高校师生对于听力的重视程度可能会随之降低。因为在听力考试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复合式听写的最后三个句子,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听懂、会速记、有扎实的语法功底和足够的词汇量,还要求学生对于整篇听力文章内容融会贯通。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学生在日常听力训练过程中对各项内容都要进行训练。这样,从本质上既可以让学生在听英语篇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又有能力记录一些有用的信息,融会贯通全篇内容。但是,此次改革所提出的单词和词组的听写大大降低了这一难度。学生只需要抓住所听的个别的词和词组,再注意时态和语态即可,这势必降低学生对听力的重视程度,而更长远的影响则是学生的听力水平会逐渐降低。第二,快速阅读难度不变,翻译要求提高,势必让英语教与学的重心重新回到“读、写、译”上。这样,2005年进行的大规模改革所取得的效果可能会慢慢消失。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所带来的影响

从1987年至今,大学英语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数次题型和考试方式的改革。这些改革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能力,使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拥有与世界交流和接轨的工具,是为了更有效地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考试和改革之后,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所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第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指导性作用导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我国最大规模的英语考试,它有着指向性的作用。在2005年之前,大多数学校对于毕业生的毕业要求都和四、六级成绩挂钩。在2005年之后,虽然教育部禁止各高校把毕业证和四、六级成绩挂钩,但是事实上,大多数学校仍然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要求,而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成绩仍然是大多数学校对毕业生的衡量标准。此外,在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多数以英语四、六级的成绩作为标准,四、六级考试内容就成了学生学和老师教的标杆。在2005年前,考试内容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求更高,听力和口语被学生忽略;2005年改革后,听力要求提高,师生开始注重听力水平的提高;2013年提出的改革方案中听力要求降低,翻译和阅读能力要求提高,这势必使师生再次把注意力转回到阅读和翻译中。事实上,在英语中最重要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由于四、六级考试对其并没有要求,因此从1987年至今,一直都是被忽略的对象。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第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的改革幅度过大,导致短时间内学生和教师的不适应和资源的浪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的改革是为了逐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出发点是有利于学生的。但是,由于改革的幅度过大,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无从适应,造成资源的浪费。大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为四年。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大二才可以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大四最后一个学期的考试成绩要在学生毕业之后才公布,所以对其找工作并没有帮助。这样算来,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效地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次数应该为5次,参加四级和六级的平均次数为2.5次。虽然理论上说,四、六级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变对于学生来讲,影响并不大,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高,且从小到大多数人接受的都是应试性的英语教育,所以,四、六级考试内容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在一两年内会对考生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适应新的题型和考试方式,学生必须多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准备新题型的考试,这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有困难的。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为了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一种考试,它实际上具有课程设置和教学指导性作用,因此,四、六级考试的内容更应该涉及英语能力的各个方面。它改革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应该在哪里呢?怎样改革才更合理呢?这都是值得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大学生英语水平到底如何评价才更合理,这是高等教育管理者和整个社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2]金艳.提高考试效度,改进考试后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效研究[J].外语界,2006.

[3]危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8.

[4]周敏.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得与失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下一篇:个性服装色彩搭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