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学科优化教学过程探索

时间:2022-07-21 04:43:11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学科优化教学过程探索

摘要: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期能够得到方正之家的指教。

关键词:初中物理;优化过程;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45-01

1.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必须要有现代化教育理念,高水平的教师,还要有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技能和献身教育职业道德素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不仅要用语言教育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全部的人格来教育和熏陶学生。因此,教师要身在课堂,放眼社会,胸有未来;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为人师表,不断学习新课程。在课内外教学中教师要自觉运用全面发展理论,祖国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家乡的生活变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自己文明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讲文明、讲礼貌的形象榜样,尊重每一位学生,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民主;在学生中树立自己威信的同时,要注意树立其他老师的威信;不断学习新课改,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苦练教学基本功,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用规范的板书、板画、标准的普通话、准确生动的物理语言、朴素端庄的仪表和机智的课堂调控能力,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去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现代人才。

2.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把新课程的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1 从实际出发,优化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应以新课程理念、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领会新课改的要求,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综合考虑,既要确定长远的教学目标,又要确定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群体培养目标,又要确定较高素质的个体培养目标;既要有知识教学目标,又要有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物理学科的方法,研究物理的能力,探索自然的志向,献身科学的精神。

例如:关于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中"欧姆定律"的教学,我们依据大纲和编者意图,补充和调整了教参上拟定的教学目标。调整后的目标是:(1)知道"分离变量法"是探索物理规律的一种基本方法;知道列表对比法是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的基本方法之一;(2)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会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电路的有关问题;(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亲自参与整个实验研究过程和数据分析过程,不仅能理解实验结论和定律的内容,而且知道结论和定律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的。归纳得出欧姆定律后,再引导学生反复讨论记录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把每一组U/I的值与导体的电阻值相比较,自然使学生明白了变形公式R=U/I的物理意义。应用欧姆定律解简单电路的有关问题,不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只要引导学生讨论一、二个例题即可。可见,这样的教学才能揭示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法,才能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2.2 科学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学之本,是连接教与学、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现有初中物理教材较老教材有了较大的进步,虽然增大了实验容量,但大部分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较少。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3.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自于不断发问和质疑的精神。

如:笔者在讲授《分子动理论》一章时,故意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一个铜原子的体积为,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有同学在黑板上板演过程如下:

铜的摩尔体积为V=M/

一个铜原子的体积为v0=M/N

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0=v0=M/N。

待与标准答案校对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虽然表面看来××同学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但这样的解题过程是否绝对正确呢?有没有什么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提问和质疑的积极性,笔者当场许诺"谁首先指出解题过程的错误,奖励西服一套。"课堂上随即群情激动。不一会,果然有同学提出:"在求解一个铜原子的质量时,不能用密度公式m=v。因为对单个分子来说,密度是没有意义的。"学生要求笔者实践诺言,笔者随即脱下西装让该同学套了一下,然后脱下。学生纷纷认为:老师不守信用。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一'套'",并解释:"老师说的是西服一'套',意即套一下。"学生恍然。

这样,就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而且改善了师生关系,在学科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同时还使学生体会到汉字广泛的内涵,加深了学生对母语的感情。加之,教师的引导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暗示作用。

上一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下一篇:论述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的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