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政务发展综述

时间:2022-07-21 04:39:28

移动政务发展综述

摘 要: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在移动政务的概念、出发点,意义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对已有理论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移动电子政务的研究动向。

关键词:移动政务;移动电子政务;综述

中图分类号:TP399-C2

随着智能手机、触屏手机和GPRS、WIFI等无线网络的普及,以及移动设备的随时随地的便利性,中国的手机网民已经超过了电脑网民。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移动政务(Mobilegovernment)也应运而生,并处于上升阶段。在这个阶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移动电子政务有清晰全面的认识,这将有助于未来学者对移动电子政务的研究、也有利于为政务的其他方面做出一定的理论贡献。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调研,对移动电子政务的国内外发展情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重申移动政务的意义,通过移动政务的实际运用、现存问题和相关建议,探询未来移动政务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角度。

1 移动政务相关概念

国内学者从移动政务的应用对象和功能出发,认为移动政务是无线通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结合,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商企业、社会服务等部门运用移动通讯技术和设备进行管理和服务。在国外,学术界普遍认为移动政务指的政府机构借助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和移动设备的帮助将电子服务传递给公众。这个定义主要是由电子政务衍生而来,因为有的学者认为移动政务是电子政务的子集,是电子政务领域崭新的、重要的发展。也有的学者认为移动政务可以被定义为在政府机构范围内使用移动和无线通信技术将服务和信息传递给公民和企业。

关于移动政务的分类,有的学者认为一方面,根据移动政务面向对象的不同,移动政务可分为政府部门间(G2G)、政府对公众(G2C)和政府对企业(G2B)三种模式。而从移动政务的建设来看,移动政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传统电子政务的补充,一种是以移动通信技术为核心的全新应用。

2 发展移动政务的原因和意义

对于发展移动政务的原因,已有文献研究主要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展开。

主观条件上,庞大的手机网民基数要求发展移动政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目前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根据中国手机网民的迅速增长态势,中国手机网民的普及率已高于电脑的普及率,要求电子政务也要相应发展移动方式,与时代接轨。

客观条件上,手机的移动性可克服电脑的局限性。移动设备的移动性,克服了以前固定电子设备的局限性,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信息和服务。对于政府内部办公,也能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办公。这就解决了“数字鸿沟”的移动性和部分成本问题。

3 发展移动政务的意义

在移动政务的发展意义上,学术界主要从效率、满意度、成本等角度进行讨论。

突破时空限制,信息与搜集便捷及时,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有学者认为移动政务不受网络拓扑结构限制,配置简单、应用灵活,因此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可满足执法部门和应急管理服务部门对信息较强的实时性要求。增强公众与政府的沟通互动,提高公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和政府的公信力。有的学者认为移动政务凭借短信系统简单易用、方便快捷的优势促动着老百姓积极主动地同政府沟通;对于政府则能有效地提高其对公众的回应能力,缩短普通公众和政府之间的距离,提高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节约成本和时间。有的学者认为移动政务的应用,可以使工作流程更加灵活与弹性,同时由于电子化手段代替了许多人工化工作方式,可以大大节省日常运作的运营成本。除了上述意义,朱琳还提到了促进行服务供应商手机增值服务业的发展。巩永华还提到了由于手机网民基数大,普及率高,可以有效地减少数字鸿沟。赵小伟还提到可以提高政府、领导的决策能力。

4 移动政务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

对于移动政务存在问题,主要可以从宏观、微观、技术等角度进行分类。有学者认为从宏观层面,基础设施不健全、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开设业务少、个人隐私和安全保障的不健全和群众参与意识不强。而从微观层面,大部分的人仍把计算机作为参与政务的首选,以及移动收费的问题。而技术层面来看,国外也有学者提到不同移动技术的复杂性、建立安全的网络以提供可靠的服务,明确哪些服务可以通过移动的方式提供都是对移动政务极大的挑战。手机网络的进一步普及意味着移动政务也将有更大的应用,在未来移动政务的发展中,学术界从政府、公从、法律、隐私等几方面给出了若干建议。有学者认为移动政务的发展需要进行资源整合,打破各级政府各自为政的局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务员为公众服务的责任心,以及正确看待负面信息,同时也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和尊重个人隐私。也有学者从提高移动政务服务可用性方面提出要重视用户调研、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变革服务方式、重视移动服务安全等方面提出建议。

5 总结

结合学术界已有的研究发展,虽然近来移动网络已成为社会热点,但对于移动政务有研究仍局限在电子政务的附属获围内,未能根据时代变化,对于现在的移动网络需求,针对移动政务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移动政务还将继续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在此,针对文献研究上学者的一些不足,笔者将提出几点建议:(1)对于移动政务的概念属性研究不足。许多学者仍然把移动政务看作是电子政务的附属,于移动政务边界界定还缺乏统一的认识。(2)对于移动政务的已有研究广度不足。在文献调研中发现,国外学者提到的移动政务的框架模式、有效性分析,中国都缺乏相应的研究。以及移动政务在农业、医药上等其他领域上的应用,在国外已经开始应用,但中国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都明显不足。(3)对于移动政务的已有研究深度不足。对于移动政务的研究,许多学者都按照电子政务的模式进行分析,提出的建议流于一般,未能针对性地深入分析。

笔者认为,未来关于电子政务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针对本国移动政务的现状和前景,借鉴发达国家对移动政务内涵的认识,将移动政务放在本国宏观环境和具体应用中分析,做到对移动政务边界内涵的认识准确、定位清晰。(2)探讨移动政务不能只从政府角度出发,要注动公众用户的需求和感受,在今后的研究中不妨对用户需求进行一些调研,才能更好地发挥移动政务为人民服务的初衷。(3)探讨移动政务在各领域应用的可行性、移动政务的框架机制、技术问题和统一平台,对于移动政务进一步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和推动性的作用。(4)手机互联网的发展是多方面的,相应的移动政务发展也有政策、法律、具体应用上的许多不同,因此,对于移动政务要进行多层次、多视角、多维度的研究,将时代特征、中国国情、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纳入移动政务研究的考虑范围,分析移动政务发展如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如何促进中国移动互联网全国性、协调性、进步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琳.电子政务环境下移动政务发展研究[N].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

[2]Ntaliani,M.,Costopoulou,C.&Karetsos,S.Mobilegovernment:Achallengeforagriculture.GovernmentInformationQuarterly,2008.

[3]Ghyasi,A.F.,&Kushchu,I.m-Government:CasesofDevelopingCountries.mGovLab,internationalUniversityofJapan.2009,9.

[4]ElKiki,T.,&Lawrence,E.GovernmentasaMobileEnterprise:Real-time,UbiquitousGovernment.Thi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Technology(ITNG'06):NewGenerations,2006.

[5]巩永华,李大伟.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研究[J].电子政务,2006.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1.

[7]Mengistu,D.,Zo,H.&Rho,J.,J.M-government: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toDeliverMobileGovernmentServicesinDevelopingCountries.Four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SciencesandConvergenceInformationTechnology,2009.

[8]郭零兵,邓德胜.我国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J].决策参考,2007.

[9]闫涛蔚,王丽荣.我国电子政务网站移动服务可用性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4.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上一篇:基于MPLS的移动IP技术研究 下一篇:承载TD业务的PTN网络边缘保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