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哈德·泽尔腾

时间:2022-07-21 04:08:19

经济学家,2016年8月23日逝世,享年85岁

如果一个人可以不止一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那么泽尔腾一个人也许早就可以收获两个甚至三个诺贝尔奖了。

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生于1930年,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一位新教徒。1942年,泽尔腾的父亲去世;1944年,泽尔腾被迫中断学业。在苏联军队到来之前,他与他的母亲和兄弟姐妹逃到了奥地利。

生命早期的经历对泽尔腾意义重大。由于从小就作为“少数派”的一员而备受鄙视,迫使他很早就学会了密切关注政治事务。尤其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无法同意绝大多数人表达出来的政治观点,因此必须学会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从不相信官方宣传或所谓的公共舆论。这对泽尔腾的智识发展影响深远,而且对政治和公共事务的兴趣,也使他在高中时就开始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

与约翰・纳什一样,泽尔腾也首先是数学家。他于1951年进入法兰克福大学数学系,1957年和1961年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此期间,泽尔腾修读过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很多课程,还辅修了数理经济学,这些对他的学术生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泽尔腾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目的都是对合作博弈的值进行公理化,但是后来他对博弈论做出的最主要的贡献却是在非合作博弈领域。这很难得。因为当时合作博弈才是潮流。另外一个难得之处是,那个时代通行的博弈表达形式是策略型博弈,而泽尔腾在研究时所利用的却是当时几乎没有其他人考虑的扩展型博弈。由于对扩展型博弈非常熟悉,泽尔腾比其他学者更早关注到了博弈的精炼问题,最终导致他提出了“子博弈精炼”“颤抖手均衡”等对博弈论至关重要的概念。

获得硕士学位后,泽尔腾担任了最早在德国倡导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海因茨・萨尔曼教授的助手。泽尔腾本来的任务是研究决策理论在厂商理论中的应用,但是他却迷上了经济学实验,决心利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寡头垄断行为。对经济学发展趋势有很好的直觉的萨尔曼支持他这个想法。在当时,作为一门学科的实验经济学还没有出现。1959年,泽尔腾与萨尔曼合作发表了《一个寡头实验》一文。

也正是从这段时间开始,泽尔腾受赫伯特・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概念的启发,提出了“渴望水平假说”,他的目标是构造一个有限理性的多目标决策理论。对有限理性理论的研究占了泽尔腾很多时间,他相信这将引发经济学的一场革命。经济学家普遍把人视为完全理性的,但这显然不符合事实。泽尔腾坚信,经济学必须认真研究人的真实经济行为,而且由于经济行为的复杂性,必须通过很多“痛苦的实验”才能了解经济行为的真正结构。

1972年,泽尔腾来到比勒菲尔德大学,直到1984年才转入波恩大学。在这12年里,泽尔腾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1975年发表的论文《扩展式博弈精炼均衡概念的重新考察》,它提出了著名的“颤抖手均衡”概念。比勒菲尔德大学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这令泽尔腾非常欣喜。他与生物学家讨论演化稳定均衡概念,与政治学家研究国际冲突的博弈论模型,等等。加盟波恩大学后,他还曾经于1987年10月至1988年9月回到比勒菲尔德大学主持了“行为科学中的博弈论”学术年活动,与来自经济学、生物学、数学、政治学、心理学和哲学等领域的专家一起讨论,并于1991年出版了四卷本的《博弈均衡模型》。

当然,令泽尔腾念念不忘的始终是有限理性理论。他组建了波恩大学实验经济学实验室(简称“Bonn EconLab”),这是欧洲最早的实验经济学实验室,也是全球实验经济学研究的重镇。泽尔腾的目的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充分考虑人们行为有限理性的决策理论和博弈理论。

实验经济学界素有“史密斯派”和“波恩派”一说。前者的旗帜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后者的领袖当然是泽尔腾了。史密斯曾说,泽尔腾因对实验经济学的贡献,而应再获得一次诺贝尔经济学奖。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尔文・罗斯也说,泽尔腾不但是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的先驱,而且一直是这两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是的,非合作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说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济学最显著的发展,现在都已经蔚为主流。但泽尔腾在当初介入这两个领域时,在一定意义上却是一种反潮流的举动。近年来,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壮大,反潮流的有限理性理论也有渐成主流之势。泽尔腾,这个从小饱受磨难但一直坚持独立思考的学者,无疑是学术弄潮者的最佳典范。

泽尔腾是世界语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与妻子伊丽莎白・兰格勒特就因世界语而相识相爱。1991年,泽尔腾夫妇一起确诊患上严重的糖尿病,伊丽莎白因此而下肢瘫痪,且双目几乎完全失明,但是他们仍然非常自信和快乐。

作者为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上一篇:从万科到阿里:公司控制权安排的新革命 下一篇:IBM第四次转型,Watson担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