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竹尖地区的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的分析

时间:2022-07-21 03:58:30

关于王竹尖地区的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的分析

摘 要:王竹尖地区属于太平洋成矿带外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板块内部江南地块东段的北部边缘,区域内有广泛的底层分布,有中元古界双桥山群、震旦系莲沱组和第四系出露,基本构造以断裂和褶皱为主,断裂则以SN、NW、NEE、NE多见,对该地区做地球物理及化学异常特征测试,结果显示3560和4400测点附近出现验证高级化率异常,在预定深度可见黄铜矿化,区域内Au和Cu异常大面积和高背景分布,且异常呈现北东向展布,且强烈程度与岩浆活动对应明显,推测为金矿、铜多金属的找矿潜力巨大。

关键词:王竹尖地区;成矿条件;找矿前景

关于王竹尖地区的成矿条件勘探和分析有着重要的价值,当前已经有多次地质勘探和分析工作经验,本文主要的目的是对投资勘探进行总结和分析,分析现有的工作资料和地质勘探资料,综合分析该区域内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

1 区域地质特征概况

1.1 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处于环太平洋成矿带外带构成,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板块江南地块东段北部边缘。区域内元古界双桥山群有广泛的变质岩分布,有较为发育的断裂构造,进西南部、东部和北部地区出现小面积路震旦系、白垩纪系、寒武系;断裂以东北向、北东东-东西向多见,其次是近南北向、北西向等,区域属于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交界处,属于典型的叠加符合部位,有着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且区域内山期岩浆活动异常,区域内的江桥、苏山、蔡家岭等露出杂岩体;区域南部以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多见,钨钼成矿条件有利。区域内处于NNE-SSW杨储岭-西华山-小南山和NWW-SEE大冶-德兴的交叉位置,有多处断裂构造交叉,酸-基性岩脉较发育,说明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时间很长,且源头较深,成矿和成岩的物质条件丰富,极有可能形成大规模储量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

1.2 区域地质特征

地层分布广泛,各个地层岩性主要为四个,分别是双桥山群安乐林组、莲沱组、第四系、双桥山群修水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比较突出,其中褶皱构造主要呈现NE~NEE向展布,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不是特别显著,断裂则以SE、NW、NEE、NE为主,斜贯穿整个区域内,最为突出。在区域北部有着面积超过10km2的出露岩株状燕山期岩体,未出北部边界。岩石存在以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主,结合稀土元素分布和Sr同位素含量比值分析得知,该区域的岩浆主来源为深部同源型岩和陆壳重熔的混溶结合物。整体的岩层分布深度属于中深环境,侵蚀深度满足中度剥蚀状态。在岩体周围也有大面积分布的接触变质带,发育主要为蚀变岩例如斑点角岩、角岩、矽卡岩等。

1.3 地球物理异常

电性特征分析,通常金属矿矿体的表面或内部存在导电粒子,常表现出与周围岩层显著差异。而不同的金属元素内部的ms、ps与Cs、ts也有不同的差异,从直接表征来看,其电阻率从数百到数千Ω不等。结合现场勘探和数据处理的结果绘制了各个参数剖面图(色谱参数有ms、ts、Cs、ps、pw)。采用CR法进行参数剖面图结果显示,其电阻率分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间(200~1000)、(1000~2000)、(2000~)Ωm,区域内以前两个区间多见,3600沉淀附近约300m出现相对高充电率异常区,异常为(18%~20%),充电时间为2~4s,频率相对系数为0.2s较低,这种特点与周围岩层差异显著,推测可能为稠密浸染状金属硫化物矿(化)体,钻孔验证后基本排除石墨化岩石。

1.4 地球化学异常

1/5万水系沉积物与元素背景含量相比,区域内的Au和Cu含量为(1.70ng/g、24.66μg/g)显著升高,显示着良好的Au和Cu成矿基础,另外Cu和Au后生叠加强度系数和变异系数显著超过Zn和Pb,且局部出现了显著的富集特征,说明区域内出现了明显的Cu和Au矿化叠加效果,有成矿优势。空间分布来看,区域内Cu和Au呈现异常和高背景大面积分布,并伴有Zn和Pb异常。异常和高背景分布与中元古界上端底层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不仅有着较强的异常程度,同时岩浆活动相对强烈。所以推断该区域内Au和Cu金属矿的主要层位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修水组地层。

1/2万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结果显示区域内的Sb、Au、As等平均值显著超过周围土壤背景值,表明有Au成矿优势,且Sb、Au、As的平均值也超过了背景值,也显示了这些元素经过了矿物的叠加和富集作用。

土壤异常特征,异常以李家-中西部刘家山地区多见,异常以Au为主,并伴生有Sb、As等,异常带呈现出了显著的北东向带状,面积4.3km2,但是Au出现了10个局部异常相对来说分布零散。

2 找矿潜力综合评价

区域处于环太平洋成矿带外带构成,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板块江南地块东段北部边缘。从现有的数据和勘察资料来看,该区域地质构造、岩浆岩分布规律、地层构造特点、矿化特点和侵蚀化等有着很强的成矿条件,地球物理和化学异常特征显示,对A~A1的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勘探,结果显示3600沉淀附近约300m出现相对高充电率异常区,深度约为100~400区段,出现了极化地质体或者中等程度偏高的视电阻率异常,测点区域内的水系沉积物Zn、Pb和Cu等表现出交叠状组合异常,王竹尖附近出现孔雀石,显示有良好的金属硫化物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推测可能有浸染状斑岩型金属硫化物矿化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异常结果显示,在1/2万土壤测量显示共测得4处以Au为主的异常区,且异常的面积和强度均较大,有显著的三级浓度分带,找矿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曹晓峰.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块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与成矿[D].中国地质大学,2012.

[2]张峰.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金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3]左全狮.江西九岭山西段大湖塘―李扬斗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进一步找矿前景评价[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04):348-353.

[4]雷泽恒,许以明,王登红,乔玉生,黎传标,陈郑辉.湖南桂东-汝城地区钨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J].地球学报,2009(06):812-820.

上一篇:律师与法官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与完善 下一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