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翻译硕士专业(MTI)的口译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7-21 03:27:20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翻译硕士专业(MTI)的口译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中国各地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翻译硕士专业(MTI),以培养合格的职业译员来满足市场的需要。广西与东盟合作日益紧密,急需大量职业翻译人员,广西主要高校也开设了MTI。但由于民族地区情况特殊,MTI专业教学不能照搬国外ESIT模式或者国内发达地区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初探适合中国少数民族地区MTI的口译教学模式。

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MTI);少数民族地区;口译教学;ESIT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81-03

一、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始萌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其对外交流更是突飞猛进。作为对外交流的桥梁,高素质的翻译人员,特别是职业译员,显得日益紧缺。为顺应该趋势,中国发达地区的某些高校于2007年开设了翻译硕士专业(MTI),专门培养职业译员。广西2004年开始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以来,其与东盟各国的经贸、人文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急需职业译员。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广西,其主要高校,包括广西民族大学在2011年也开设了MTI。但是少数民族地区情况特殊:生源不理想,外语水平不够高,师资力量薄弱等。这些情况决定了此地区的MTI教学不能照搬国外ESIT模式或者国内发达地区的教学模式。本人担任广西民族大学MTI部分口译教学已经一年,对此问题有一些个人的体会,将在本文中对少数民族地区MTI口译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二、ESIT口译教学模式简介

1957年法国巴黎新索邦大学高等翻译学校(巴黎高翻,即ESIT)宣告成立。(P·chhacker,2004:28)该事件标志着人们开始以高等院校为依托,通过实施专业口译教学来培养高水平的职业译员。在对职业口译教学的探索过程中,以ESIT的巴黎释意学派自上世纪60年代起制定了一系列的口译办学原则,涉及办学层次、入学及毕业考试、师资来源、学生就业等各个方面,具体包括:

(1)会议口译专业为研究生课程,招收获得本科学位的语言或非语言专业学生;

(2)学生入学前必须参加严格的选拔考试;

(3)为保证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中期淘汰和毕业考试;

(3)教师必须为口译从业人员,研究型学者或语言教师无资格从事口译教学;

(4)口译教学不是外语教学,口译课应只教口译技能不教语言,学生入学前必须已熟练掌握有关外语;

(5)为了保证译语质量,同声传译只用母语作为译入语,学生只接受外语到母语方向的同传训练。(Seleskovitch&Lederer1984/1992:172;1995:113-114)

其中第四条规定:口译课堂应只教授口译技术,不教语言。他们认为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不能教授翻译。欧洲特别是欧盟成员国,多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英语普及率很高,同时掌握两门或以上的外语人才也层出不穷,因此ESIT可以直接招收到这类的学员,他们一入学即可学习口译技巧,进入职业口译训练,无需再学习语言或提高语言水平。ESIT在过去几十年的口译教学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职业译员。中国在2007年开设了MTI专业以后,有的高翻学院也按照ESIT的模式去培养译员,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高级翻译学院专门设有两年制研究生会议口译证书课程。这类课程按照ESIT模式中的1~5条办学要求培养同声传译员,其特点是:入学考试竞争激烈、中期和毕业考试淘汰率高、教师为AIIC会员、与AIIC和国内外高水平口译用人单位联系紧密、毕业考试通过者获颁由全体考官签名的会议口译证书。其毕业生很多就业于口译教学单位、政府外事部门、国际组织、外国驻华机构、工商企业(少数则成为自由职业者)。这证明ESIT模式在中国一些高校的确行得通,而且也很成功。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却要另当别论。

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MTI口译教学——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欠发达,英语教育质量也有待提高。其与东盟国家对外交流增多,但是缺乏高素质的职业译员,广西2011年开始在一些主要高校,包括广西民族大学,设立了翻译硕士专业(MTI)培养高素质的职业译员。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都相对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其生源普遍不太理想,英语水平不是很高。广西民族大学开设了英语的MTI专业。在MTI入学考试中,进行了严格的选拔,但是结果还是差强人意。按照ESIT的入学条件,入学前学生就必须熟练掌握两门或以上的外语,外语必须已经成为学生的工作语言。但是在本地区和本校,还远远达不到该条件。学习了四年制的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后,学生有了比较好的英语基础,但是一到了口译训练,却时常犯一些简单的语言错误。在过去一年的MTI口译教学当里,我发现在英汉口译训练当中,很多学生英语词汇量不足,百科知识缺乏;有些学生英语听力欠缺,甚至没能听懂和理解原话,导致错译、漏译等现象。例如“Anti-dumping duties”这个词,就有两个学生把duty翻译成“责任”;有些学生没听懂“tariff”一词,翻译时干脆就直接跳过,不翻译了。在汉英口译训练时,因为汉语是母语,不会出现听不懂的问题或理解错误的问题,但学生们在将信息转换成英语时,常常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英语词汇量不够,即使知道原语的意思,仍然无法用英语表达或表达不准确;动词时态、语态不正确;词汇搭配错误等等,而且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语音语调不标准,有一些学生甚至把一个单词“wide”说成另一个单词“wild”,而破坏整句话意思。学生的英语水平尚未达到工作语言的标准,即便他们熟练地掌握了交传笔记技术、同传切分技术和注意力合理分配技术,在口译课上仍不时地犯各种语言错误,而导致漏译、误译或增译。总之,在英汉口译时,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能否完全听懂原话;而做汉英口译时,其最大问题是如何用英语表达。归根结底,听懂、理解原语与英语表达,都与译员的英语水平密切相关。

上一篇: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发挥学科指导小组作用 实现常态课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