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大学物理论文

时间:2022-07-21 02:50:41

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大学物理论文

一、采取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大学物理课堂中教师一般采取讲授式教学,经常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学生听着枯燥乏味,没有主动思考,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我们为何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走上讲台呢!我院多年来在物理课堂上一直开设讨论课,讨论课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由教师提出特定问题,学生以小组形式搜集资料,做好PPT,然后在预定的时间各小组派代表走上讲台发表见解,在课堂上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这种方法体现了教学活动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实践表明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深受学生的喜爱。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针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问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基础和趣味性;另外要针对学生的物理基础,问题难度要合适,不能过于简单失去讨论价值,或者太复杂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把生活引入课堂,增加感性认识

民办高校学生一般理科知识较为薄弱,如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采取纯知识灌输模式,过于重视严密的理论推导,一方面会让学生产生难学、甚至厌学的抵制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严密的逻辑推导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得教师不得不舍弃一些教学内容而没办法将一幅完整的物理图像呈现给学生。物理学的根源的是现象,而现象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也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习惯和方式,避免一些枯燥的数学推导过程,多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多一些感性的认识,对物理产生认同感。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小视频进行现象展示,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淡化数学推导过程,重视物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样不仅能使物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还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幅比较完整的物理图像和知识框架。

三、分阶段考核评价,重进步而非结果

目前,各个高校对学生物理成绩的考核,一般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我院期末成绩占比重为70%,以试卷形式呈现。这种考卷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导致一部分同学抱着60分万岁的心理,平时根本不学习,到考试之前抱一抱佛脚,也照样能够通过考试,这有悖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阶段考核的方式,增加考核次数,丰富考核内容。总而言之,考核方式要注意阶段性和多样性。我院近两年也在进行考核制度的改革和探索,选取部分专业进行阶段性考核试点,实践证明分阶段考核的专业对学习的投入度更大,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当前,高校的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且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忽视个性发展和差异性。因此,发展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发展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运用多种评价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诊断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激励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发现问题,对照问题改善自己、完善自己,然后求得发展。一方面教师应该采取发展性评价,能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基础较其他本科院校相对薄弱,教师应该包容、承认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不过分关注学生某一次课堂上的表现或者某次考核的成绩,而应该纵向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和自我学习意识。

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现在教学与科研已成为大学的两大职能,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教学相结合,把物理科研的内容、方法和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了解物理的前沿发展,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物理科研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魅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实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如,笔者在讲到光的干涉这一章中的减反膜时,会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减反膜”这一科研课题,指出将减反膜镀在太阳能热水器光接收板上,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增大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接着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这个减反膜的厚度理论上要达到多少,而在实验上又应该如何控制?实践证明这些问题跟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

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人类不断深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是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实验事实是检验物理模型和确立物理规律的终审裁判。物理理论则是对实验观测结果的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去解释新的实验结果和预测新的实验现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1.将演示实验带入理论课堂:由于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教学呈现方式的合理性与多样性,对“大学物理”教学尤其显得重要。

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演示实验,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达国家在物理教学上演示实验的普及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中德国大学的物理讲授无演示不成课,每次课都会安排2~3个演示实验,物理概念的引入都有实验的配合,整个大学物理课程演示实验的配置次数达到120~150之多。我院近年来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尝试,建立了演示实验室,一些小仪器如:弦驻波、陀螺回转仪、音叉等都带入了理论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2.组织实验竞赛,理论教学为实验服务:在传统实验教学中,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形式呆板,步骤单一,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思维的形成。

目前,一些高校提出了一些新的实验模式,例如:探索型实验、研究型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我院也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实验竞赛,由物理教研室提出实验的主题和基本要求,每三个学生一组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大胆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接着选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实验总结,包括实验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分析、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分析、实验的改进分析等。在此过程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非凭空捏造,一定是以物理理论知识为基础提出的,实验过程中,理论教学时刻为实验提供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时刻要注意理论和实验的紧密结合,切忌纯理论或者纯实验式的教学。

六、加强物理模型的教学

在物理学中,大到物理理论的建立,小到求解一个物理习题,都有一个建模的过程。物理模型方法是物理学家研究自然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定律、原理和公式记得较熟,但是却不会将这些定律公式运用到实际的物理问题上。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不会简化物理问题,不会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和建模。物理学中的概念、原理、定律等都是借助于一定的物理模型抽象和推导出来的。因此,加强物理模型教学,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例如牛奶皇冠问题,面对看似复杂的物理现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抽取出最基本的自由落体碰撞模型进行估算。同时供选择的近似条件。这一开放性的物理模型的解决方案并不唯一,可以把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课后完成,是学生在该过程中学会把复杂现象的模型简单化、简单模型的条件复杂化,从而学会思考,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七、小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所教授的对象特点和需求,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根据大学物理的课程特点和知识特点,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导入、问题导入、小组讨论、课堂实验等多种方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陶薇 谢柏林 万士保 单位:文华学院

上一篇:教学现状视域下初中政治论文 下一篇:五维一体教学改革下大学物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