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临床 建机制

时间:2022-07-21 12:20:26

重临床 建机制

院长所能改善的是激发护士的行业认同感,让护士感到在从事充满管理理念和富有创造力的工作。

护士的满意度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护理服务质量,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康复,影响着护士队伍的稳定。

“医院院长要特别重视护士满意度调查情况,对照查找管理上的问题,在改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重临床,即提高护士护理患者的专业能力,加强医护合作,在安全、效果和效率方面下功夫;建机制,即落实岗位管理,将护士的岗位设置、人员配置、绩效考核、收入分配、教育培训、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统筹考虑,稳定和建设好医院临床护士队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认为,通过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可以提高护士满意度。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质量和人才两架马车助跨越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下称“三中心”)“取消住院患者家属陪伴”(下称“无陪伴”)的实践,可谓享誉全国。从2005年1月推出至今的8年时光里,前来学习与参观的医院不胜枚举,然而,8年前三中心院长杜智的这一突破创举,直到如今仍一枝独秀。

有人问过杜智,为何这种模式难以复制,答案并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在原卫生部启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5年前便着手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杜智前瞻的眼光和果敢的决策,需要诸多护理工作的内涵建设来丰富和支撑。而正是这些不断丰富的内涵,成为医院护理工作发展的隐形推动力。

三中心护理部主任田丽将医院的护理内涵建设总结为两方面,一是狠抓护理质量,一是注重人才培养。

狠抓护理质量

为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三中心健全了管理制度,完善工作规章制度163项,各类疾病护理常规270项,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操作规程(SOP)、应急预案、告知程序165项。为保障患者安全,三中心先后建立起意外跌倒、非计划拔管、压疮、生活自理能力、糖尿病足分级等10项评估系统。为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建立了入院接诊、协助患者进餐、患者安全转运等9项服务流程套餐。

制度是基础。田丽表示,规范化管理重点在于落实,要进行质量监控,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持续改进。在“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的垂直管理组织体系下,每个病区护士长也成立了质量小组,科护士长严格落实护士长手册里要求的每月质量查房,通过三层级管理,推进护理质控检查。

护理部每个月向院长汇报本月的质量检查汇总情况,其中包括患者安全、优质护理、特殊病区以及当月满意度几个维度的内容。田丽打开汇报课件,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展示,“每个月都会做这几个层面的检查,根据情况会有微调。这个月检查了几个病区、多少名护士,检查了哪些内容,都会有详细的统计。”就患者对用药知识的了解问题,田丽还专门做了2013年4个月的趋势分析图,“对比更能发现问题。如果出现下降,我们会做PDCA分析,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田丽强调,质量检查要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积极性,以促进护士把质量控制融入工作中。

注重人才培养

“每名护士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是自我价值的实现。”田丽表示,三中心的护理队伍之所以能够积极向上,有赖于人才培养机制。

三中心对护理人员进行岗位管理和分级管理。将护理人员分为四个层次,最高级别的三级护士每两年竞聘一次。对年轻护士而言,只要学历、临床实践能力、患者满意度、护士长测评等达到标准,就可以报名参加考核。对5年资以下的护士实行规范化管理,每个年资需要按照规定路径,完成医院规定的内容,考核合格进行升级。同时每个年资考核前5名的护士都有机会出国进修学习。另外,医院还设立了全科护士的岗位,这个岗位基本囊括了3~8年资、未能成为护士长的优秀骨干,除了定期外派学习、在重点科室轮转,还担负教学重任。“我们的目的就是给不同年资的护士提供对应的发展平台。”田丽对此表示。

专科护理是三中心今年推进护理工作的重点。“专科护理是护理发展的方向。我院选送护理骨干参加造口、糖尿病、肿瘤、急诊等专科护士的国际、国内认证,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岗位管理需要落实到细节。如何让研究生、本科生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与大专护士区分开,田丽颇为重视。在三级护士竞聘中,本科护士在年资的要求方面有所降低,使其能在较短时间内竞聘为高一级护士。虽然医院拥有的研究生学历护士数量有限,但田丽已经开始关注其职业发展路径。

“80后、90后的年轻护士思想活跃,如何能让这批护士热爱医院,也属于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田丽继续分享:“我们一切的努力都是创造环境,为不同层面的护士设定一个发展目标,给她们创造自我提升的环境,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三中心护士队伍的素质颇受认可。有人将护士在三中心的工作经历称为“镀金”,凡是在三中心工作过的护士,到天津医疗市场上都是香饽饽。

北京医院

提高护理专业能力

北京医院以治疗老年病见长,包括老干部在内的住院患者,平均年龄均相对较高。分管护理工作的副书记、心胸外科主任医师田家政对此表示:“这种环境下,护士要完成的不是简单的护理,包括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何让老干部保持心情舒畅,都是护士要思考的问题。北京医院几十年的优质护理实践,形成了精心护理的良好传统。”医院百余年的历史中,培养出林菊英和曾熙媛两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而现任护理部主任孙红,也连续多届被选为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护理学会理事长。

老一代的言传身教让护理传统传承下来。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医院向广大群众开放后,百姓普遍反映北京医院的护士服务态度好、健康指导到位。“这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就像北京协和医院的文化是学术氛围浓厚一样,保健意识强、优质服务是北京医院的文化。”田家政说。

北京人称呼对方爱用“您”。护士姑娘一声“您”,便大大拉近了护士和患者问的距离。“面对长期卧床不起或昏迷不醒的患者,护士一定要带着感情做这份工作,才能做好。”田家政表示,北京医院对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一直做得很好。

过去,在外界看来,北京医院是一所“保守”的医院。最近20年医院护理队伍的成长,让田家政感受颇深,医院开放求新,先进的护理技术和护理理念很快在医院推广。“不光服务态度好,护理技术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田家政表示。

10余年来,医院陆续送出730多名护士外出进修,其中300余名护士获得了到国外进修的机会。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北京医院的护士增强了责任感,“我的患者”的概念深入人心。护士的专业技能提升,对于卧床的患者,护士会将床头抬高30度,以此减少患者的肺炎发生率。

护士不仅是医生的助手,更是合作伙伴。田家政介绍,近几年,医院坚持“专业发展,人才为先”的理念,有计划地选择护士进行专科培训,目前已培养重症监护护士、急诊专科护士、造口治疗师、血液透析专科护士、糖尿病专科护士等多个学科的专科护理人才。医院有11名研究生学历的护士,对于这部分人才,医院有计划地给她们一些科研课题,并承担大学的教学任务,教学相长,最大限度地发挥护士价值。

为给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就业环境,医院每年不惜投入。一方面逐步增加护理队伍的福利待遇,提高夜班费;设立优质服务专项基金,以激励和表彰优质护理工作;每年单独设立用于护士培训、护理学术交流的预算经费。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医院护士的工作热情得到激发,护理队伍相对稳定,离职离岗率不超过1%。

另一方面,为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北京医院每年投入近百万元预算,与院内后勤、药学、信息及行政管理等部门协作,并与专业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中央运送系统。预约检查、标本及结果的送传等工作都由外包公司完成,减少护士非技术性的工作。医院还建立临床护理移动信息系统和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减少护士书写病历的时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护理岗位管理改革

开展优质护理后,面对护士短缺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下称“北京友谊医院”)采取了举措,包括信息化建设、集中配液等。然而短期救急后,如何建立长效的机制,成为困扰医院的新问题。

此时,岗位管理给医院开展护理工作带来了新曙光。

岗位管理萌芽

2011年,北京友谊医院把一批优秀的护士长送到德国去学习。到德国后,护士长们的一个常规问题“你们医院有多少护士?”难住了对方。在国内普遍的观念里,护士的数量与护理的结果密不可分,护理人数是护理质量的基本保障。但是德国医院并不清楚护士人数,只知道医院有多少护士岗位。

在这个观念重塑的过程中,医院邀请澳大利亚的护士来院讲课。护士长们这才知道,在澳大利亚的医院里,护士清楚自己当天的岗位职责、标准,在完成这个必须的工作外,还可以选择其他不同的岗位。这对当时北京友谊医院的护理人员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而正是这些交流让医院看到了护理工作推进的方向。“我们一定要走这条路。这是缓解护士数量不足的良方。否则无论怎样不停增加护士的数量,都无法满足医院不断增加的需求。”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健回忆当初的想法。

借助外力,医院引入了德国的护理岗位管理经验,在对全院的护理岗位进行测定后,确定了625个护理岗位。“我们为每个岗位制定一个详细的说明书,重新制定了准入门槛,建立岗位价值系统,并与绩效分配挂钩。”张健介绍,“医院为同类的岗位制定一个标准,护士可在标准相同的同一类的多个岗位上工作。”

随着岗位管理的推进,医院对护士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医院对护士的评价是为患者洗了几次头等指标。“我们发现这样的导向十分有问题,甚至有些不该洗头的都洗了。后来虽按护理级别制定不同的系数,但仍然不及岗位管理的要求清晰。”张健进一步表示。

岗位管理升华

护理部主任郑一宁介绍,目前北京友谊医院625个护理岗位中,已经开放了5个动态岗位,包括门诊抽血室、急诊病房、国际医疗部夜门诊、一日门诊等。例如,在病房的护士可以报名,利用业余时间到门诊抽血室上岗,医院提供相关培训,考核合格后便可以上岗。“门诊抽血室的工作锻炼专项技术,同时可以拿到相应的绩效薪酬。而且窗口工作和病房工作的感受完全不同。”心内科护士长刘酉华告诉记者:“我所在病房的护士参与动态岗位工作后,变得更加自信。”

岗位管理促进护理人员构建起学习型护理团队,护理人员中间流行一个新词,叫“证书化”。岗位证书即上岗证,例如只要考核拿到ICU的护理证书,一旦ICU缺护士,眼科护士也可以到ICU护理岗位工作,一人可以持多个岗位证书。“这就把护理资源盘活了。”张健分管护理工作,这两年感慨颇多。

在郑一宁看来,护理岗位管理丰富了床护比的内涵。“譬如50张床位,按照配备比例应需要23-25名护士,但如果加到60张床位,或者5名护士休产假,或者只收了20名患者,配比就变了。现在,没有机械的床护比,而是科学配置护理资源。”

随着护理岗位管理改革的推进,医院决定将岗位管理在院内推广。目前北京友谊医院已在5个科室做了岗位管理试点,整个医院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为2012年7月1日医院实行医药分开提供机制支持。“护理岗位改革推动医院机制变革,解决了医院长期悬而未决的事情。”张健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给护士贴上管理者标签

国家卫生计生委在2012年所做的112所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浙医二院”)护士满意度排名居第4位,患者满意度居第19位、浙江省第一。

浙医二院连续三年在院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见表)。2012年浙医二院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1.82分,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高达99.84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为96.48分。

问及医院的护理队伍为何拥有如此高的员工满意度,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强调,通过激发护士的管理热情,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让护士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体现。

上一篇:欧盟和英国促进科技发展政策的启示 下一篇:华北建筑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