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日与夜的混血之城

时间:2022-07-21 11:52:04

在很多人眼里,甚至是马尼拉人自己的眼里,这个城市的夜是从罗哈斯大道日落时分开始的,看着热带烈日自头顶渐渐坠入马尼拉湾,碧绿如翡翠般的海水、行驶于日落大道的车辆和驻立岸边静赏落日的游人也慢慢被镀上一层美丽的金黄色,此时人会跟着这个城市自有的律动陷入一种夜袭前的说得清又说不清的情绪中……

日光下的混搭

GIGI挎着她的小手包带着我在马尼拉的老城里慢慢地走,这个快五十岁的菲律宾女人已经有些微微发胖,皮肤黝黑,头发厚密,一副地道的本地人模样,可以想象年轻的时候应该很好看。GIGI的英语算得上流利,还是可以听出一股“Targlish”的味道,时不常会把当地的“他伽禄语”加进去,特别是她有点着急和烦心的时候,但总得来说她身上有着菲律宾女人很勤奋很温良很本色的一面。

上午的马尼拉城一切都看得很真切很真实:老城里旅游景点熙来攘往的人群,教堂古老外墙上布满的苔藓,那条横贯整个城市,自东向西注入马尼拉湾的帕西格河,以及被称为“小马尼拉市”的沿河两岸西班牙风格的建筑,所有这些都让这个城市显得既喧嚣又宁静,既繁华又没落,既勤劳又慵懒,充满着各种矛盾和可能性,有点美、又有点野性。

天主教已成为菲律宾人信仰最广泛的宗教,遍布城乡的古老教堂是天主教深入菲律宾人精神生活的象征。GIGI指指不远的一处教堂,说当年自己的婚礼就在那里举行,平日的她经常会在老城里来来往往,这会儿停下来看看那座见证了自己婚姻的建筑,半眯着眼睛说似乎可以时光倒转30年呢。我问她,当时你是心嘴合一地说了IDO吗?她抿着嘴笑而不答。现在,定时去教堂早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而这些也是多数马尼拉乃至菲律宾人的生活常态。

GIGI的朋友,60岁的雷斯多巴就是一个乐观知足的人,每天早上6点半钟,他准时从家里出发,到马尼拉郊外的拉斯皮纳斯(Las Pinas)天主教堂上班。他是土生土长的菲律宾人,身材瘦小但神采奕奕。身为教堂竹风琴的演奏者和老师,他50年前就在这里学习风琴演奏,现在已是桃李满天下了,一个专门的基金会还将资助他的那些得意门生到奥地利深造。除此之外,在教堂举行的庆典、结婚等仪式也需要他主持,所以他经常忙得连星期天也不能休息。

拉斯皮纳斯教堂建于1762年,保留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用竹管制作的大型管风琴,有3米多宽,由714根口径不同的竹管组成,最大的竹管长达2.44米,直径12.7厘米。竹风琴就嵌在教堂高大的墙壁里,到1821年制作完成共花了8年时间。它不仅是西班牙殖民历史的写照,也是菲律宾音乐艺术现存的象征之一。100多年过去了,其间经历多次地震、台风和战争的考验,1973年还被运到德国修缮,仍旧完好如初,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球。

西班牙人在这里呆了近400年,美国人帮助菲律宾人赶走了西班牙殖民者,但却取而代之,一呆也有50年之多。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人对菲律宾50年统治产生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西班牙人。这两个远隔重洋、相距万里的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和有趣的异同之处。菲律宾至少有数十万个家庭与美国有关联,他们的家人或亲友要么在美国定居、生活,要么在美国打工、学习。美国在菲律宾独立前后100多年的时间里,对菲律宾的影响从草根阶层就开始了,有点剪不断,理还乱。

吉普尼(jeepney)的名字来自吉普(jeep),因为这种车子的雏形就是美国的军用吉普车。据说最早的吉普尼就是用美军留下来的吉普车改造而成,菲律宾人把吉普车的车斗加长,把车斗的后部打开,作为乘客上车的入口,然后开到街上拉载客人。到今天,美国人已经走了很多年了,当年的吉普车可能早已经成了古董,但是吉普尼却已经成了城市里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了,同时,未见得有其他更合理的原因,最初的那种车型也一直保留到现在,形式除了更加精美外,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动。

因为吉普尼都是私人拥有的,所以每辆车的图案和色调都不相同。走在马尼拉的大街上,任你眼目所及,不会有一辆车的图案是一样的。就拿起名来说吧,每辆吉普尼都有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或者就是主人的名字。比如,“堵车的家伙”、“生于6月”、“为基督的夫妇”、“美妙”、“感谢上帝”、“爱乔伊丝•安”等等,真是让你感到了菲律宾人对生活的乐观热情的态度。

恐怕没人能够统计出到底马尼拉市有多少辆吉普尼,市政当局对它们的限制比较少,税征的也并不很多。不过每辆吉普尼还是有自己固定的运载线路的,线路就写在车子的侧面,主人如果要更改线路,首先要改掉写在上面的字。乘客招手就可以上车,到了目的地,他们只需要用手敲敲铁皮车顶,司机就知道有人要下车了,很自然就停下来等着人下去。

入夜,吉普尼们也都“休息”了,三三两两地停在路边。走近些,才发现这些并不是空车,车斗里面搭上了床,司机以及司机的家人就睡在里面。吉普尼白天是他们挣钱生活的工具,晚上就是他们的房子,他们的家。

夜色里的疏离

白天王城里城堡、教堂、修道院那一度清晰的轮廓在傍晚的天光中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些迷离的城市,虽然大道的那一派富丽堂皇,闪耀着大可以称为都市的颜色依旧真实,但转身似乎又可见低矮拥挤的贫民木板房,那无疑是城市的另一面:拱门圆顶的西班牙式教堂内长眉深眸、蜜色皮肤的宾妹虔诚祈祷,精瘦机灵的当地小孩飞快地攀到“吉普尼”后搭个让人惊心动魄他却早已习已为常的便车,所有这些,构成了这个位于吕宋岛西岸、马尼拉湾畔、跨帕西格河两岸的城市极魅惑的影像。此刻,完全不能把这种影像与最初那个长满白色花朵的湿地树联系起来,那树叫Maynilad,听上去很美。

走在马尼拉的街头,呼啸而过的吉普车、灰蒙蒙的天空、刺耳的喇叭声,以及童稚的叫卖声,对于初来乍到的观光客而言,常常无法忍受,尤其是这城市无休无止的嘈杂声,而我却更愿意把这种声音视为城市自有背景曲。尽管如此,每年还是会有相当的观光客,如我一样选择马尼拉作为他们东南亚之行的重头戏。

马尼拉的夜晚,东南亚城市的夜晚,是喧闹而灯红酒绿的,始终炎热的城市,给人更多夜生活的理由和机会。走在街头,满目的灯光满目的炫彩,酒吧中喧闹的爵士和摇滚音乐,店铺前面女人的妩媚一一呈现,但于我,始终有一种疏离,只是淡淡地看着,不想也无从融入。其实,随便在哪个巷口的露天咖啡座拉开一把椅子坐下来,要一杯冰凉的咖啡,点一根淡淡的香烟,足够构成我夜晚的娱乐和对这个城市的猜度了。

此刻回想起来,这感觉与JIM CHAPPELL的音乐何其相像,那专辑就叫《马尼拉之夜》。清楚地记得那封面中,城市的灯火拉线成芒,曲调也由奢靡豪华而逐渐进入柔缓和清澈。音乐的起首,由钢琴和萨克斯挑起夜晚的喧哗和热闹,尽管爵士的乐味浓烈,却好像在炎热的夜晚稀释了,逐渐地柔缓,一种不知名的寂寥由音乐来勾起,似乎离开人群和喧闹越来越远,像极了这种疏离的感觉,如同我坐在露天咖啡馆中的情绪,有点想靠近,却更多的是远远地注视,对街酒吧和人流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道风景和一个画面。欣赏一幅灯红酒绿的画面,累了,抬头仰看夜空。马尼拉的夜晚黑得透亮,星光璀璨,不由得不再感觉孤独了。

马尼拉港的夜看上去有着七分迷人和三分诡异,据说靠岸的异国水手上岸就能第一时间见到三两成群的春女们,那也算是一份守候了。经过漫长的航行,这些年轻女人是专门做船员生意的,只要有船来,她们便上船招揽顾客,如果船上同意,她们还可以住在船上,一直陪伴到船开航,在马尼拉,这是她们的合法职业。对于异国海员来说,这大概是他们一生中时有发生的“之旅”。

海岸边灯火辉煌,有音乐歌声混杂着略带咸腥海风涌来,在吹皱了一湾海水的同时也撩拨着走在港湾里的人们的心。这里名叫“BAYWALK”,是马尼拉有名的“不夜湾”。BAY WALK中文译作“步行湾”。沿海滩约两公里的海岸边,在椰树的掩映下,云集了各种娱乐场所,其中现场歌舞演出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能看到海员成群地坐在露天酒吧里,船就在海湾不远处抛锚卸货。海员喜欢唱的一首英文歌《SAILING》(《远航》),他们那带有浓浓海味的粗犷嗓音,从沙滩奔向大海,在海上盘旋回荡,像海在歌,似洋在唱:“I amsailing, I am sailing, Home again, cross the sea, I am sailing, stormywater, To be near you, to be free……”

阿亚拉街原是西班牙财阀阿亚拉的私有土地,经过多年的不断扩建发展成为今日繁荣的商业中心。这里集中了许多公司、餐厅、商店、电影院和马尼拉第一流的饭店,马卡蒂商业中心、帕尔大厦和不少外国大使馆也在这个地区。埃斯柯达大道在巴石河的北侧,从西班牙统治时期起,就是一条繁荣热闹的街道,两旁商店、餐厅林立。黎刹尔路是一条电影院和商店集中的繁华街道,在其后方是古老的唐人街――王彬街。王彬本是个华侨印刷工.在参加菲律宾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中有过功劳,因此,菲律宾人民及这里的侨胞一直纪念着他。唐人街是一条以石块铺成的狭窄街道,两旁布满了中国商店,大部分都有中文招牌。店面之上是小巧玲珑的骑楼,其街景很像我国旧时广州的格调,街口立有纪念中菲友谊的一座牌楼,还有一座王彬的铜像。观光的马车来往奔驰,带得整个“中国城”着实有些生气。

这次住的旅馆在马尼拉的中央商务区,四周高高的写字楼包围着狭窄的街道, 街道上拥挤的汽车伴随着路两旁匆匆的行人。轻抚而过的夜风依然微微发热,路灯和写字楼里的灯光点亮了这未知的夜晚。这里混杂着太多不同的元素:不同国度的面孔,不同语言的声音,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时尚现代的建筑装修,背着破箱子的叫卖贩与GUCCI精致迷人的橱窗,吵闹火热的大排挡与风格各异幽雅怡人的餐厅,行人冷漠的眼光与性感女郎投来的微笑。温热的空气,催化着人们复杂的欲望。

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不知道有多少或喜或悲的故事正在发生,虽然国度变了,人不同了,可是故事里面寄托的情感是大致一样的,爱与恨是一样的。而我只是个过客,走过看过,了无痕迹。我走进拐角一家24小时营业的Minishop,买了一包没抽过的香烟,继续走进马尼拉的夜,好奇地寻觅着这里的故事……

主要的风景名胜

王城:1571年西班牙殖民地期间,这个地方最初的华人居民点被建成堡垒的样式,用石材代替木材进行建设,这 一地区逐渐扩大直到变成包围在围墙内的城市,里面有15座教堂,六座修道院。其中,在王城中心是雄伟的马尼拉大教堂,这座教堂有非常精细的石雕和镶嵌着彩色玻璃的玫瑰窗。当你沿着简 鲁纳大街(Juan Luna Street)铺着鹅卵石的台阶走下去,就是圣路易斯广场(Plaza San Luis),这里 有五座殖民时期留下的建筑物,Casa Manila, Casa Urdaneta, Casa Blanca, Los Hidalgos以及El HogarFilipino,这些建筑物的重修完全忠实于建筑物的原貌。在礼品店和特色店旁边,卡撒马尼拉(Casa Manila)有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的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菲律宾illustrado,即典型的菲律宾精英分子家中的家具。在警察原驻地附近是黎刹博物馆(Rizal Light & Sound Museum),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英雄黎刹(Jose Rizal)时期,菲律宾人民为独立而斗争的丰富文化与历史。

圣地亚哥城堡 圣地亚哥城堡是王城最古老的工事之一,位于“围墙内的城市”的西北尽头。城堡始建于1571年,前后耗时150年。圣地亚哥城堡在二次大战中被毁坏,经过重建后现在变成了一个公园和散步的地方。

Bahay Tsinoy博物馆 这是一个展示在菲律宾的华人生活状况的博物馆。这里有精美的史前古器物和硬币,一个保存有珍贵印刷品和照片的画廊,还有从菲律宾各地收集来的出土瓷器。这里也存放着一些由早期中国移民带到菲律宾的珍贵史前古器物。Bahay Tsinoy坐落在王城的卡比杜大街(Cabildo)。

语言:两种官方语言,菲律宾语和英语

货币:Peso,菲律宾比索,目前100菲律宾比索可兑换17.8元人民币,1美元约可兑换到44比索。相对来说,在外国用美元兑换比人民币合算。

如何去:菲律宾航空公司每周有五班航班往来北京与马尼拉之间,分别为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和周日。此外,菲航还有航班直航上海与厦门。此外,中国南航每周也有航班往来。

娱乐购物:马尼拉是个不夜城,可提供全套娱乐项目。玛卡蒂城的NicanorGarcia大街有各个档次的酒吧及夜店。在马尼拉有很多酒吧几乎每晚都有当地乐队的演出。同样马尼拉也有很多高档商店,诸如玛卡蒂城的Greenbelt Mall或Powerplant Mall,如果喜欢淘东西,可以去San Juan的Greenhills Shopping中心,另外在Ilalim ng Tulay的货摊上有价格便宜的各种土特手工艺品。

美食:马尼拉的菜包含马来菜、中国菜、西班牙菜等菜的各种特色。Adobo被视为菲律宾传统菜,卤汁浓厚的猪肉和鸡肉丁,淋在白米饭上食用。Pancit菲式炒面,味道微酸甜。

住宿:马尼拉有多种等级的住宿,即便实在小的观光区也有专供游客使用的家庭旅馆或经济旅馆。高级旅馆多分布在厄米塔(Ermita)区以及玛卡蒂沿海地区。而自助旅行者投宿的中价位旅馆或家庭旅馆则多位于厄米塔附近的闹区。个人经营的小规模家庭式旅馆、厕所及浴室是共用的,而且浴室通常不供应热水。

上一篇:小林,仓库里面有好东西 下一篇:天上的街市世贸天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