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专院校语文学科定位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7-21 11:41:07

关于中专院校语文学科定位问题的思考

【摘要】本文在对中专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语文学科教学角度进行学科定位,做出一些实践层面上的探索。

【关键词】语文;中专院校语文学科;定位

“语文”一词,从词汇学的角度说有三层含义:一是书面语言与文章;二是语言和文字;三是语言和文学。在如今的现代教育中,语文课程是德育、智育、美育这三者的结合。语文更要承担人文精神的传播和道德情操熏陶的使命。首先就语文课作为一门智育课而言,它要兼顾知识与技能两方面的教育。它要教给学生识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也要教给学生许多文学和文章学的知识、文学史的知识,同时学生要逐步将这些知识变为技能,变成阅读能力,变为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一般来说,中专院校的学生在入学时文化课程成绩相对较低,入学后对他们的要求与其他高校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这方面的教学工作亟待加强。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应该正对面对这些问题,才能进行合理地定位。

一、合理选用教材的问题

目前语文教材结构缺乏科学性,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缺乏时代气息。教材体系的编排还不完全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篇章之间缺乏紧密的内在联系;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周密的训练计划、系统的训练内容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这使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结果花费课时较多,课业负担较重,所学内容较少,语文程度较低。并且语文教材内容还不能突出地反映现代社会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教材内容陈旧,反映新时代的内容少,选文大多是选取历史上素有定评的名家名篇、20、30年代或者50、60年代的作品,而现代社会生活中充满活力的语言现象及富有时代色彩的语文范例很难及时在课本中得到反映,甚至不同时代作品选取比例失衡,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课本滞后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被动状态。所以合理地选用教材是当务之急。对于中专院校的学生来说,突出专业技能,要结合时代的发展,选择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应工作岗位的文章。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品味和能力,依照文体,在古代、现代、当代作品中按适当比例选择精美文章。以经典、易懂、故事性强作为选择的主要原则,在课文的后附相应的课外阅读文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阅读文章,按照古代、现代、当代文章中国文学史发展阶段纵向编排,力求在文章编排上显现出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课后习题应突出知识性、思考性,涉及语言文字、阅读、写作等多方面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样投入的时间少,收获却相当地丰富。这便是一种知识的梳理、补充。这样无论是理解还是记忆都要比零碎地学上一些新的名家名篇有用得多,并且要讲求实用性,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明确教学目标的问题

教与学的关系的错位,严重威胁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是语文教育面临的至为严峻的挑战。教学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均应紧紧围绕这一主体进行。语文应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实施道德情操的教育。因而从教材到教法都不可背离文学的基本规律,要让形象说话,这不是选几条语录,加几篇并不感人的政治论文所能奏效的。而要让优秀的文学作品去感染人,让他自觉地接受为人处事的教育。从文章中学到一些知识,提高一定能力。现在的社会中的人渴望的是一个信息量大的、观点新颖的、讲授方式灵活的、气氛活跃的、有趣味性的课堂环境。于是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如何将知识融于趣味之中、怎样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便是语文教师、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了。尤其中专院校,学生当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更加重视语文的教育作用,我们要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和广泛适应能力的人才。

三、创新教学方法的问题

语文本来是富含人文内蕴、情感价值和审美趣味的学科,但是目前语文教授方法的陈旧、呆板和枯燥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分肢解体。受传统中学语文教育模式的影响,语文教育模式呈现出填鸭等特征,阅读课文、分析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作品人物形象分析、艺术表现手法分析等等,使语文教学不可避免地枯燥、单调。通过更新教学方法、调整考试模式来加强: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可以采用提问、讨论等方法,变过去的单纯灌输为师生互动。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我们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个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潜移默化地获取到知识。考试模式也以多元方式进行,可采取小论文写作、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模式,变过去单纯的闭卷考背功、背了就忘的模式为主要测试学生的理解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该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方式,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加速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不断地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加深人文底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学生写起文章来也就能得心应手了。语文的学科定位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应当与时俱进,适时修正,更应该提到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学与人文素质的高度去认识。

参考文献

[1]民族语文[J].商务印书馆出版

上一篇:洛克绅士教育的嬗变 下一篇:招聘中的心理学运用分析